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也太可怕了……”许多百姓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最终,只能吐出这样一句带着些许恐惧的感叹。

是的,这也太可怕了。

从南到北,从北往南,从干旱到洪涝,从洪涝到地震,从地震到天象……好像但凡是人能够想象得到的天灾全都在元朝的这些年之中爆发了。

而且,还几乎遍布了整个天下。

放眼望去,天底下几乎没有几块儿地方是好的,是能够让人安稳地活下去的——这还让人怎么活?

就算这不是什么元朝不修德行,大家也不可能容得下元朝继续存在下去了。

没有人在连续数年遭遇这样的灾祸的情况下,还能对当朝的朝廷毫无怀疑。

当然,还有一个关键在于,之前大家或许能够忍耐元朝朝廷的残暴不仁,那是因为反抗的成本很高,如果忍耐下去,说不定还能活下去,那就忍吧;但是现在呢?

天灾肆虐,人祸不绝,这种情况下,就算不反抗朝廷恐怕也根本活不下去,那为什么不顺着自己的心意,发泄一番怒火和仇恨呢?

“只能说,可能元朝那个时候,换成咱们估计也没有除了起兵反朝廷的选择……”有人尝试代入一下自己,如果自己处在那样的环境下……好像还真的是没有什么反抗朝廷之外的路可以走了。

不是没有继续忍耐一心求活的路,但那条路能不能走通还是两说,再加上多年的不满和怨恨,这条路被许多人抛弃也是必然。

【元顺帝至元这个年号用了六年,第七年的时候,他把年号改为了至正,是为至正元年。】

【而元朝末年农民大起义,就开始于至正十一年。】

【当然,就像是常说的“海因里希法则”那样,一起事故的发生,背后通常都隐藏着二十九个事故征兆和三百个事故苗头那样,元末农民大起义也不是一爆发就来了这么个大的。】

【往许多年前看,大约在元顺帝登基前七八年,元朝泰定帝在位期间,元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序幕就已经被拉开了,起义的地方是河南,首领叫做赵丑厮、郭菩萨。】

【顺带一提,泰定帝死后到元顺帝登基中间相隔差不多四年,而这四年时间中,元朝就经历了四个皇帝,其中,两个幼帝,一个登基又退位又复位……非常之精彩。】

【而后来,元顺帝至元三年,广东地区。河南地区都爆发了起义;至元四年,江西一带也爆发了起义。等到至正年间,各种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已经遍布全国上下,不分地区,无法统计,甚至只算京城南部地区的小规模起义就能够达到三百多起。】

【不过,说句实话,比起元朝其他那些望之不似人君的皇帝,元顺帝还算是一个正常皇帝,特别是在登基前半段,还颇有点雄心壮志来着。】

【刚刚登基的元顺帝是个傀儡皇帝,权臣伯颜才是这个时候朝廷的真正有权之人,元顺帝到至元六年,成功扳倒了伯颜,得以亲政。亲政初期,颇为勤政,而且是正向的勤政,所以他在第二年改元至正,以表示自己的天下大治之意。】

【随后,他任用脱脱为右丞相,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元朝,史称“至正新政”,也叫做“脱脱更化”,朝廷恢复了科举制度,颁行法典和农桑典籍,完善法治,鼓励农耕;整饬吏治,加强廉政,征召并要求地方举荐人才,还减免赋税,编修史书,推行儒治……】

【在这一系列组合拳治下,至正初期的元朝社会一度有些恢复,堪称回光返照,天下的许多士人也为之振奋。】

【当然,这只是回光返照罢了,元朝沉疴已深,多年积弊,根本不也是这短短的改革能够解决得了的,新政之下不少大臣甚至腐败的更加严重;加上元朝朝廷在这个时候也依旧内斗不断,元顺帝本人还颇有些放纵,改革主力大臣脱脱也因为各种政治斗争而隐退……加之天下各种天灾不断,元朝朝廷根本无力赈灾——虽然朝廷有没有打算赈灾不好说。】

【总之,没过几年,新政就难以推行,而元顺帝也渐渐怠于政事,沉迷享乐,不理朝堂,元朝末年的农民大起义也一并爆发了。】

“还是那句话,即便是有心之人想要改革,也需要当时的朝廷满足条件。”刘秀对于元顺帝的改革所得到的结果根本不意外。

改革改革,虽然大家总说在朝廷腐朽、天下将倾的时候必须要进行改革,必须要洗去陈腐从而让天下能够延续下去,但是,可以说几乎全部的情况下,这种走到末路的改革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相反,真的要改革,王朝前期,王朝中期,如果决心足够坚定,如果能力足够,那么多半还能成功至少一部分。

这两者的差别,甚至不在于改革之人的决心和能力,而就在于当时天下的境况而已。

王朝前期和中期,如果改革之人的决心非常坚定不可动摇,如果改革之人的手段能力足够完全可以抵挡各种问题、争斗,并且改革的政策也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话,那么就很可以展望一下成功——这个阶段,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改革之人的决心和能力。

如果决心不坚定,过段时间就开始左右摇摆,那当然不可能成功;如果手段能力不行,根本斗不过那些反对派的势力集团,那当然也不能成功。

但是王朝末期的改革……

即便是决心足够,即便改革之人本身能力同样出众,但是走向失败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

不为其他,就因为当时的天下已经不给这样的机会了。

——天下将倾,王朝的各种弊病已经深入骨髓,如果要改,那甚至需要把当前的所有官员全部都换一遍……或者说,十个里面得换掉三五个,给剩下的人以震慑,才能让这些已经贪污腐败欺上瞒下欺压百姓的官员稍微收敛收敛。

而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对这些官员的监视还不能有分毫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