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青山覆雪 > 第263章 庆和元年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你娘她......”萧济世这话还未说完,便被沈亦行出言打断。

“你不配提她。”说话间,已召出霜降。

在萧济世嘴唇微动,刚欲开口时,几乎眨眼间,沈亦行的身形就已欺身靠近。

霜降寒光乍现,朝着萧济世的脖颈擦去。萧济世反应迅速,瞬间屏住呼吸,身体向后仰去。

一切发生得太过突然,尽管他躲避及时,但喉结处还是被剑刃划伤,一道细细的血痕缓缓渗出。

沈亦行身形一转,趁那人还没来得及站直身子,便绕至他的身后。那只凝聚内力的右掌,直直拍在萧济世的肩膀之上,和当年他打伤江挽的位置一模一样。

萧旻见状,刚要伸手去扶,可在察觉到危险时又猛地缩了回来。原因无他,秦念淑的碎灵箭朝他射了过来。

他方才若真的去扶了萧济世,那么这支箭便会穿透自己的手臂。

“这一掌,替江挽还于你。”沈亦行低声道。

萧济世一直都清楚,在年轻一辈里,多年稳居魁首之位的沈亦行,无论是灵力还是剑法,皆是最强。

但他觉得就算再厉害,那也是年轻人,终究与他们有着一定的差距。

可直至今日,在实打实挨了沈亦行这一掌后,他才清醒,那人至今没进朱颜榜只是因为其年龄不够,而并非实力不够。

不愧是他的儿子。

萧济世猛地翻身,向后疾跃而出,在拉开距离的瞬间,手腕一抖,召出自己的佩剑。刹那间,凌厉的剑气如汹涌的潮水,从四面八方奔涌而出,而剑气的矛头,皆指向沈亦行一人。

可若是拼起灵力,这世间还没几人能在正面抗衡中胜过沈亦行。

那些气势汹汹的剑气,在奔至沈亦行跟前时,猛地静止。紧接着,沈亦行轻轻弹指,剑气便被一一拨回,轨迹精准,如同被操控的利刃。

他的启蒙师父,是江言庭和林若生,出了星回村后,又得林钟悉心教导。这些人,随便哪一个单拎出来,都是江湖中不容小觑的人物。

更何况,那些年里,时常陪着他修行切磋的,还有江挽、温如玉等人。

天赋异禀、众人相助,再加之自身努力,这般独一无二的成长历程,是身为第二名的萧旻,无论如何都无法超越的。

他们这边打得如火如荼、难解难分之时,另一边也没闲着。秦念淑让江洵和祁华务必在陈尘赶到之前,控制住肃武帝。

至于萧旻,则由她来对付。

暮商宗的那群弟子和云启营的将士见江洵等人朝着养心殿奔去,瞬间拔刀出鞘,将养心殿围得水泄不通,不准他们踏入半步,场面陷入一片混乱。

这也是江洵生平第一次,面对这么多与自己无冤无仇之人,挥下手中利刃。

他终究也变成了自己曾厌恶的那种大人,只能用 “不得已”“没办法”“大势所趋” 这些词,来勉强安抚自己的内心。

再说这边,每当萧旻瞅准时机,想要冲过去援助萧济世时,秦念淑的箭总是快他一步,精准拦住他的去路,让他所有行动都化为泡影。

萧旻心里清楚,若论近身搏斗,秦念淑绝非自己的对手。可他心中满是愧疚,往昔之事如巨石般压在心头,让他实在不敢再伤她分毫。

“阿念!你得给我一个解释的机会!当年我真的不知那秘方是灵骨,要是我知情,打死我也不会做出那般伤你之事!”萧旻一边躲闪,一边对秦念淑喊道。

秦念淑仿若未闻,神色自始至终冷若冰霜。既没有回应他的话,也没有出声嘲讽,只是一次次拉弓、放箭,不让他有一丝靠近沈亦行的机会。

“阿念!你当真要杀我?”萧旻声音颤抖,还是忍不住问出了这句心底最害怕面对的话。

“是你先杀的我。”秦念淑冷冷开口。

萧旻不再躲避,一支箭矢直直射进他的左手,他却好似感觉不到疼痛,咬着牙,继续追问道:“你可曾喜欢过我?可曾……只喜欢过我一人?”

他的母亲不受宠,他自然也跟着遭冷落。什么天之骄子,什么暮商宗主,在他看来,都不过是披在身上的一件虚假外衣罢了。

他好似永远都活在沈亦行的阴影之下,无论如何努力,都只能屈居第二,就如同他母亲一般,一辈子都得被沈柔压一头。

因为你永远都比不过一个已经死去的人。

他曾以为秦念淑和旁人不一样,是第一个真正看到他、懂他的人。可后来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秦念淑最先留意到的,分明是沈亦行。

他仿佛永远都是那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是万不得已才被考虑的对象。

无奈之下,他只能佯装若无其事,把自己的真心深深藏起,伪装得刀枪不入。既然你心里有沈亦行,那我便找个花时雨相伴。

可他自始至终都清楚,自己真正渴望的,从来都不是那朵娇艳欲滴的花,而是那棵高傲挺拔的树。

秦念淑再次搭箭上弦,这一次,箭头对准了萧旻的灵骨处。

“我爱过你,也曾只爱过你。可我的爱给谁都明媚,给谁都炽烈,是你萧旻不配,不配再拥有我毫无保留的爱,以及我独一无二的青睐。”

“所以,萧宗主,你得跑快些,再快些。”

就在这时,一声凤鸣划破长空。

萧济世听到声响,下意识分神回头望去,只见萧旻不但没有躲开那致命一箭,反而迎着箭锋,快步冲了上去。

萧旻用自己的灵骨,生生接住了秦念淑的箭。

在这一刻,他心中的爱意似燃烧到极致的火焰,达到顶峰。他不顾一切地朝着爱人奔去,想要用尽最后的力气拥住她,因为他听到了她催促的话语。

她催促他跑快一些。

秦念淑显然没料到萧旻会有这样的举动,整个人呆愣在原地,可就在萧旻的右手即将触碰到她衣袖的那一刻,她条件反射地侧身躲开了。

萧旻脸上的笑容僵住,取而代之的是满眼的失望。

他缓缓抬眸,望着眼前朝思暮想之人,气息微弱,却仍带着一丝期许:“我跑来了,阿念。这一次,我独独奔你而来。”

秦念淑眼眶泛红,目光闪躲到别处。这一幕,曾是她在无数个梦中都不敢奢望的场景。

可当真的发生时,她却觉得如此荒诞、如此沉重。

如果萧旻这份爱,要用她家人的性命作为代价,那她一点儿都不想要,也一点儿都不敢要。

是有多爱,才敢一次次的接受他的冷淡,一次次的容忍他对她家人的视而不见。

是有多恨,才会一次次地射出碎灵箭,一次次地想让他死的惨淡些,再惨淡些。

她甚至求过沈亦行,希望他日后能念着二人的旧情,放萧旻一条生路。可如今,这条本可能存在的生路,被她亲手斩断。

“对不起......阿念,对不起......”萧旻喃喃自语,声音越来越弱。

“恭送萧宗主上路。” 秦念淑强忍着泪水,垂眸看着萧旻一点点倒在地上,仿佛看到了曾经那个满心爱意、却又被伤得体无完肤的自己。

她颤抖着将藏在袖中的狐狸坠子取出,轻轻扔在萧旻跟前。

那是多年前,少年微微红着脸,双手捧着送给她的定情之物,如今却成了这段孽缘最后的见证。

也送小旻上路。

萧旻嘴角带着一丝笑意,缓缓闭上了眼睛。恍惚间,他感受到一滴温热的泪水落在脸颊,与此同时,也听到了父亲那焦急担忧的呼喊声。

这一刻,他竟觉得,死亡好像也不算太疼。

“旻儿!!”萧济世撕心裂肺地大喊,全然不顾自身安危,想要朝萧旻奔去。

这是他堂堂正正、血脉相连的儿子,也是他陪伴多年、寄予厚望的孩子,他怎能不心疼,又怎能不喜爱。

沈亦行瞅准这个时机,手中剑刃陡然一转,巧妙地挑开萧济世的佩剑。紧接着,他弃剑不用,右掌迅速拍向萧济世。

萧济世躲避不及,被这一掌稳稳击中胸口,整个人像断了线的风筝般,不受控制地倒飞出去,重重摔在地上,吐出一口鲜血。

沈亦行收掌,手背在身后,神色平静道:“这一掌,是替沈柔还的。”

“你……逆子……”萧济世虚弱地躺在地上,那望着沈亦行的眼神里,满是愤怒与埋怨。

沈亦行稳步走近,途中一脚踢飞萧济世那柄碍事的长剑。

当手中的霜降稳稳落在萧济世腹部时,沈亦行压低声音,用只有他们二人能听清的音量,继续道:“这一剑,是替江洵以及祁华的母亲所还。”

萧济世早就知晓祁华的身份,但却对江洵的身世一无所知。

此刻,他想要再看一眼江洵,可身体却不听使唤,因为他连呼吸都变得艰难,眼前的场景也逐渐模糊。

沈亦行冷漠地扫了萧济世一眼,缓缓收回霜降,双手合十,对着萧济世的尸身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恭送萧老宗主上路。”

也恭送薄情郎萧济世上路。

站在殿内的江洵,好似心有灵犀一般,猛地回头望去。

只见沈亦行正站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他。在察觉到江洵的目光后,那人嘴角微扬,露出一个温柔的笑容。

恰似他们初见时那般,让江洵莫名感到心安。

江洵回以一个微笑,轻轻点了点头,而后伸手指了指殿内,眼神示意沈亦行,陈尘已经赶到,一切都在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腊月十三日 丑时

陈尘方成功操控肃武帝后,步步紧逼,迫使他以私章签下《罪己诏》与《监国诏》,对外宣称因三皇子“兵权僭越”,将皇位禅让给二皇子。

沈峥渡手持虎符,调遣云启营迅速封锁九门。与此同时,那事先已被重金收买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站于众人面前,高声宣读圣旨。

三皇子陈毓尚未收到消息,陈尘便先发制人,一封八百加急军令快马加鞭送往边关。军令中假称肃武帝突患急病,召三皇子单骑火速返京。

在三皇子回京途中,陈尘已安排傅越、肖然等人,率领一元宗弟子设下埋伏。一番激战过后,成功缴获真虎符。得手的瞬间,即刻以飞鸽传书告知各镇总兵。

腊月十四日

陈尘命人将御书房改造成精忠阁,桌案上陈列着三皇子所谓无召却带兵回京的“谋反罪证”,并邀请六部尚书彻夜观瞻。

而到了当晚,陈尘却当众将所有“罪证”焚毁,宣称 “不忍骨肉相残”。以三皇子年纪尚轻、关心则乱为由,封其为忠武王,暂时留在上京休养身子。

与此同时,侧清营剩余的精卫被编入皇陵守军,云启营的将士则被打散,充军边疆。

肃武帝被陈尘安置于蓬莱别苑,由二十名哑宦官侍奉左右。每日让其服用微量五石散,以此维持生命体征,就这样,直至几年后才“自然驾崩”。

皇城禁军三营的主官连夜更换,虎符分割制度也改为单兵符制。

朝廷推行新规,三品以上官员实行“当值宿宫制”;六部侍郎以上官员的子女需入宫“侍读”;同时,启用寒门士子组建“内朝参议阁”。

陈尘命谢淮之建立巡查队,暗中监控民间私议。

靖王被流放至边疆,其余未成年皇子被集中送往“明德馆” 修书,先帝嫔妃则集体移居玄清道观。

驻守荒川的大将正妻及其母亲获“诰命晋封”,留在上京。

沈峥渡送来三位与陈尘面容相似之人进宫,对外宣称是训练宫廷礼仪,实则是当做替身培养。

所有冷宫密道均安排人手修缮完整,还设立了十二时辰轮值的尚膳监试毒班。

正月初七,登基大典盛大举行,庆和元年由此开启。

大典当日,新皇主要公布了以下三大事项:

其一,宣布减免百姓三年赋税,开仓放粮,赦免部分罪犯等诸多惠民政策。

其二,公布“陈榆共存”制度,要求所有白榆人尽快在就近中律司分部完成户籍登记,再由中律司人员统一送往星回村居住。

其三,宣布女子亦可参加科举,入朝为官。同时,修改并完善相关律法制度,规定男女共同犯错时,承担的刑罚应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