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岁月里的希望
1959年的深秋,寒风卷着枯黄的落叶掠过王家村。村口那棵老槐树的叶子几乎掉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在风中摇晃,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村庄的萧瑟与艰难。赵大柱站在生产队的仓库前,眉头紧锁。仓库里空荡荡的,往年这个时候,粮仓里应该堆满了新收的粮食,可今年,由于干旱和虫害,粮食产量锐减,分到每家每户的口粮少得可怜。他叹了口气,转身朝着自己家走去,心里盘算着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推开自家的木门,一股淡淡的野菜汤的味道扑面而来。妻子李秀兰正在灶台前忙碌,锅里煮着仅有的一点野菜和玉米面。三个孩子坐在桌边,眼巴巴地看着母亲,最小的女儿小芳饿得直哭。“别哭,乖,马上就有吃的了。”李秀兰强忍着心疼,轻声哄着女儿。看到丈夫回来,她抬起头,眼神里满是担忧:“大柱,这可怎么办?粮食就剩这么点了,接下来的日子……”赵大柱走到妻子身边,拍了拍她的肩膀:“别着急,办法总会有的。明天我带着大伙去山里找找,说不定能挖到些野菜、野果,再看看有没有能打猎的地方。”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赵大柱就敲响了村里各家各户的门。村民们纷纷拿着农具和竹筐,跟着他朝着山里走去。山路崎岖难行,大家的脚步却很坚定。一路上,大家仔细搜寻着每一处角落,终于在一片背阴的山坡上,发现了大片的野荠菜。“大伙赶紧挖,动作快点!”赵大柱一声令下,村民们立刻动手。不一会儿,竹筐里就装满了嫩绿的野荠菜。就在大家准备返回时,眼尖的王二虎突然喊道:“大柱哥,那边有只野兔!”众人循声望去,果然看到一只野兔正在草丛中觅食。赵大柱示意大家不要出声,慢慢靠近。他拿起手中的弹弓,瞄准野兔,“啪”的一声,弹弓精准地射中了野兔的后腿。野兔受伤后,想要逃跑,却被眼疾手快的村民们围住,最终被抓住了。“太好了!今晚有肉吃了!”村民们欢呼起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回到村里,赵大柱把野兔分给了各家各户,虽然每家分到的肉不多,但对于饥肠辘辘的村民们来说,已经是难得的美味。然而,野菜和偶尔打到的猎物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随着天气越来越冷,野菜也越来越少,村民们的日子又陷入了困境。赵大柱看着村民们日渐消瘦的脸庞,心里焦急万分。他决定召开生产队会议,和大家一起商量对策。会议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十分热烈。有人提议去更远的地方找食物,有人提议把家里的旧物拿去换粮食,但都不太可行。这时,村里的老学究李老先生开口了:“我听说有一种叫‘观音土’的东西,在饥荒的时候,有人会吃这个充饥。”“观音土?那能吃吗?”村民们纷纷表示怀疑。李老先生叹了口气:“我也只是听说,这东西吃了不消化,吃多了会腹胀、便秘,甚至有生命危险,但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或许能解一时之饥。”赵大柱沉思了一会儿,说:“不到万不得已,咱们不能吃这个。我再想想办法,明天我去镇上看看,说不定能找到点门路。”第二天,赵大柱早早地就出发去了镇上。镇上周遭也满是饥荒的痕迹,街道上冷冷清清,店铺大多关着门,仅有的几家粮店门口,挤满了前来买粮的人,可店里的粮食也所剩无几,且价格贵得离谱,赵大柱摸了摸口袋里仅有的一点钱,无奈地摇了摇头。就在他准备失望而归时,突然听到有人说:“后山的野板栗应该熟了,就是不好摘,还危险。”赵大柱眼睛一亮,立刻朝着后山走去。后山的路更加陡峭,荆棘丛生,但赵大柱顾不了那么多,他手脚并用地向上攀爬,终于找到了一片野板栗林。野板栗长满了尖刺,采摘十分困难,但赵大柱没有退缩。他找来一根长竹竿,用力敲打树枝,板栗纷纷掉落。他的手上、脸上被尖刺划出了一道道血痕,却浑然不觉。装满了两麻袋板栗后,赵大柱才匆匆下山。回到村里,村民们看到这么多板栗,都兴奋不已。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剥板栗,一边商量着怎么吃。有人提议煮着吃,有人提议炒着吃,最后决定一部分煮着当下口粮,一部分晒干储存起来。日子一天天过去,村民们靠着野菜、偶尔的猎物和野板栗,艰难地维持着生活。赵大柱依旧每天带领大家寻找食物,他鼓励大家:“只要咱们团结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终于,在大家的坚持和努力下,春天来了。赵大柱带领村民们开垦荒地,种下了玉米、红薯等耐旱作物。大家精心照料着这些庄稼,期待着秋天的丰收。在那段艰苦的饥荒岁月里,王家村的村民们相互扶持,共同奋斗。虽然日子过得艰难,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希望。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困境中寻找生机,终于等到了曙光。多年后,每当人们说起那段岁月,都会感慨万分,那段共同为吃饱饭而奋斗的日子,也成为了他们心中最难忘的记忆。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先帝留下的一道密旨。那是先帝临终前交给他的,说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打开。玄凌颤抖着取出密旨,展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若朝中奸佞当道,可启用“血滴子”。玄凌知道,“血滴子”是先帝暗中培养的一支神秘队伍,专门负责铲除威胁皇权的势力。他立刻召见“血滴子”的首领冷无痕。冷无痕一身黑衣,蒙着面,只露出一双冰冷的眼睛。玄凌将密旨递给冷无痕:“朕命你暗中调查纳兰博的罪证,必要时,可先斩后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