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月球基地计划的总工程师,田镜山对于这件事情还是挺犯愁的。
他知道计划太激进了不好。
根据他过往的人生经验和科研经验。
他认为制定计划的时候不能太大胆、太激进。
可是在追月公司的这几年,他又觉得计划如果不够大胆、不够激进。
那计划就会赶不上变化。
现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听着其他专家教授探讨着到底一年该进行几次的载人登月计划,田镜山一会儿觉得这边说的有道理,一会儿又觉得那边说的有道理。
这一刻,他还是挺希望陈腾能给他拿主意的。
不过在通过中继卫星进行沟通之后,陈腾将皮球踢了回来。
“田院士您是专业的,您觉得怎么做计划长期来看是最正确的,那就怎么做。”
陈腾哪里知道一年发射两次合适,还是一年发射四次合适呀?
他请专业人士来干活,不就是希望能通过这些专业人士的计算,来制定出最合适、最正确的计划吗?
见皮球被踢了回来,田院士还是头痛。
以前的很多事情,他都能摸着石头过河。
其他国家的石头,还有华国上个世纪一些科学巨人留下的石头。
这些,都能帮助田院士摸着石头过河。
可是现在随着追月公司的发展渐渐到了世界前沿,甚至超出了前人的设想。
前面就基本上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了。
尤其是造月球基地这种事情。
前人虽然对此有所设想,但是并没有太过深入的设想。
毕竟当时的环境连裤子都不一定穿得起,想着登上月球造月球基地,颇有些痴心妄想。
“呃……要不这样吧,我们看看陈总他们在天上的进度,目前来看他们比我们当初制定的计划快很多,但是到底能快多少,我们是不是还得看看?”
一个字,拖。
反正现在才2019年。
2020年的计划,晚一点做出来也行。
在会议室内各执一词,进行争吵们的专家教授听到田镜山的这句话,也都暂时偃旗息鼓。
“也好,就让陈总他们的高效率来为我佐证。”
大部分人的想法,与说话的这位一模一样。
他们喜欢拿一些事实来作为自己讲话的依据。
如果天上的进度和他们预估的差不多。
那岂不是证明他们做出的计划是正确的?
于是这场会议,在拖字诀的力量下暂时解决。
田镜山总算松了口气。
天上的进度化作一份份的报告和图片,通过中继卫星传输到了蓝星。
一切的进度,都比他们想象当中要快。
第二十天的时候,陈腾等人就利用月球上的月壤建造出了位于地表的月球“基地”。
之所以要给这个“基地”打上引号,纯粹是因为这个“基地”目前只是一个空架子。
没有地下临时基地建立的水循环和氧气循环,也无法防辐射、防极端温差。
第三十天的的时候,地表基地的水循环和氧气循环,具备一定的防辐射、防极端温差的能力。
一个月的时间,进度依旧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每一份报告、每一张图片和每一次内部传输回来的画面,都在证明月球基地的发展速度之快。
其中的一部分信息,追月公司也会发到网络上去向网友们展示进度。
从这些画面当中,网友们无法看出追月公司的技术含量。
不过他们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个发展的速度之快。
月球表面的基地虽然只是个空架子。
但是追月公司发这些东西又不是真的向网友们汇报进度。
只是想展示自己的实力而已。
所以他们大多只是拍摄拍摄月球基地的外表。
从外表上看,月球基地还是能唬人的。
并且能在月球上建造一个建筑的含金量,那压根就是全世界任何一个组织都做不到的。
因此关于月球基地的评论底下,绝大部分评论都是相当正面的。
除了夸夸夸,基本上就是认真探讨月球基地和月球城市可能性的评论。
之前月球旅行的说法,还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幻想。
但是现在,他们突然觉得月球旅行好像也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情。
至少不再像是以前那样遥不可及。
抬头望一望,还是能看到希望的。
第二个月,第三个月……
月球表面上的月球基地已经完全建立了起来。
能防辐射,也能抗住极端的天气。
原本预计半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只花了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
看着这个进度,田镜山也做出了选择。
激进!
就他娘的要激进!
一年两次那也能叫航天?
那不就是过家家吗?
四次!
必须四次!
这四次,还是考虑到航天员数量不够的情况下才做出的决定。
田镜山甚至还做出了更加激进的计划。
20年不仅要一年四次,还得不停地在航天器上做文章,降低载人登月的要求。
这样一来,他们在20年的时候还可以培训大量的志愿者,作为新的航天员。
到了21年的时候,他们就不用担心航天员的数量不够了。
上去上去,通通上去!
他要让以后的人听到“登月”两个字,都只觉得稀疏平常。
要让所有的人都产生一种“这种事情也值得上新闻?”的想法。
田镜山这样想着,觉得自己的想法好像有点太激进了。
两年的时间,真的能做到这一切吗?
思考了很久,田镜山都没能给自己一个确切的回答。
不过……
管他呢!
计划要是赶不上变化,改变计划就行了。
自从加入追月公司之后,制定计划之后又改变计划的事情发生了,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几乎每年各种各样的大计划和小计划,都在发生变化。
谁让他们的研究速度就是快呢?
多来几次,也没有什么是不可以。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全体华国人最重视的一个节日。
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