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领命。”
王平拱手称诺。
随后宣帝就挥手让王平离开了。
看着殿内的诸多重臣,王平知道能把他们都叫来商议的事,一定不会是一件小事,当即也不敢耽误立马离开了。
陛下发话以后,朝廷的执行力很快,就在第二日,隶属于户部的新部门,户部织造局,便在早朝上飞速通过。
而领户部织造局主官的王平,又一次成为了众人议论的话题。
与他同一届的进士,都还在翰林院里深造,他却是已经开始被陛下委任,担任新部门的主事,两者的差异倒是不小。
户部织造局,从字面意思来说,就是纺织织造,新部的场地还没批下来,不过这些由户部自己过审,自然不会让自家主事等久了,根据金部司派人传来的话,也就这几日的时间,户部织造局的场地便会被安排好了。
而这几日,王平正好用来盘算盘算,这户部制造局的构建。
虽说已经有了名头,但真正搭建起框架,还是需要一些时日的。
收购羊毛,工匠改进生产工具,生产人员,管理人员,这都需要王平亲自把关,幸好宣帝对于王平的支持不少,这才能将办事效率提高不少。
这一日,初雪飘飘洒洒的落在长安街头,百姓们把手锁在袖口盯着脚下形色匆匆。
皇宫里,暖炉烧的正旺,宣帝正在上面翻看着奏折,太子坐在另一侧帮忙批改查阅。
御案前,王平躬身行礼后,悄悄抬眼打量着宣帝,见宣帝瞪眼过来,又飞速低下头,立马做恭敬状。
太子看着这一幕笑而不语,宣帝没好气的瞪了王平一眼,笑骂道:
“有什么话赶紧说?”
“还得朕亲自问你不成?”
“那臣就说了?”
王平试探着看向宣帝,这段时间相处以来,他对于宣帝的感觉,不似那些严肃冷酷的地方,反而是多了威严又有智慧的邻家大叔。
“赶紧说!”
宣帝不耐烦的挥了挥手,低头又看起了奏折。
见状,王平喜上眉梢,忙不迭开口道:
“陛下,户部织造局的场地,金部司已经批下来了,可直到现在,这户部织造局从上到下就我一个人,所以臣想让陛下给臣一些帮助。”
“帮助?户部织造局关系重大,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便是。”
“那微臣可不客气了。”
王平搓了搓手,看了眼太子开口道:
“臣要几个工匠,最好是陛下派去帮微臣修宅子的那种工匠起步,还要陛下写几道召令,给我调几个熟悉的人担任户部织造局的官员,朕也能用的顺手,另外还要有几十个善纺织的女人,再来一些男子使用,还要有一些启动资金,不需要多,五千两起步就行……”
“暂时就这么多了,以后有了微臣再补充……”
王平捏着下巴,感觉自己说的也差不多了。
御案上,宣帝看奏折的手有些僵硬,他缓缓抬头看着阶下王平那一脸意犹未尽的表情,都被气笑了。
随手捡起一旁御史台一份满篇,某位重臣家里家长里短的奏折,就朝着王平扔了下去,开口骂道:
“几大匠起步?还要给你调几个人?几十个善纺织的女子,还要五千两启动资金?”
“你小子是睡觉没睡醒吗?”
“都给这些东西,朕要你干嘛?”
王平一把接住那飞来的奏折,小心扶起褶皱,便走上前放到太子韩承乾身边,又快步退回原位置,看着宣帝捏着食指和大拇指,请求道:
“不行还可以再商量嘛,陛下你不是说了嘛,这户部织造局可是很重要的,等日后成了规模,这些人可是远远不够的……”
“商量?朕没什么好跟你商量的。”
宣帝看着王平,知道王平说的确实不错,可这五千两的银子拿出去,他还是有些肉疼的,至于其他的他不相信,以王平的能力,他还会真没办法?
“朕就给你两千两,剩下的你自己解决。”
“啊?两千两?”
王平瞪大眼看着宣帝。
“嗯?”
宣帝哼了一声,瞪着王平。
“行吧,两千两就两千两,不过这工匠和织女陛下你得给微臣解决了,还有至少得给微臣调一个相熟的帮手过来,不然臣可有心无力。”
王平嘟囔着点了点头,随后又抬起头开始据理力争。
闻言,宣帝不耐烦的挥了挥手道:
“朕知道,朕之前怎么不知道你如此话唠,赶紧滚,赶紧滚,别打扰朕批奏折。”
“那微臣告退了。”
见宣帝答应,王平脸上带着拱手马告退离开。
等一出了殿门,王平脸上瞬间浮现了笑容,笑着跟身旁的侍卫们点了点头,匆匆出了宫。
他心里预期原本可是一千两的,这段时间在户部,他可没少看到其他各部的官员来户部审批,跟户部的官员争的面红耳赤,而他们户部以戴大人为首的,往往会面带笑容的看着对方,然后等对方说完,再来一句轻描淡写的“没钱”。
户部审批都如此困难,更别说陛下这个崇尚节俭的皇帝了,能多申请一两算一两,他王平是赚了。
殿内,太子抬头看着宣帝,开口问道:
“父皇能猜出王平想申请的启动资金,并没有两千两,为什么还会答应他?”
“哼,这小子估计现在还高兴呢,户部织造局关系重大,又是这小子第一次担任主官,出不得错,两千两能多给他一份保险,给就给了。”
宣帝哼了一声,笑着摇了摇头。
可随即又转头对着太子问道:
“承乾,关于王平所说,调任相熟之人到户部织造局,你觉得安青岚此人,如何?”
“安青岚?”
韩承乾脑中思索片刻,便想起来与王平一同称为积元三杰之一的安青岚。
随后点了点头,开口道:
“安青岚与王平一同出自积元县,又是同窗好友,听人说为人忠厚善良,却又不失能力,是个合适的人选。”
“嗯。”
闻言,宣帝应了一声,没有发表意见,望着殿外目光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