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状元郎以不到弱冠之年,便连中六元,才华天下罕见,有生的一副好皮囊,更重要的是还被陛下如此看中。
若是能收他做了自家女婿,那岂不是……
一时间,官眷们便对着身旁的自家女儿侄女的低头低语起来,不一会儿的功夫,那些女子看着阶下仪态不凡的王平,羞红了脸,暗暗点了点头。
很快,就有不少官眷朝着王家处走了过去,赵氏和张氏等人哪里见过这等场面,为了不给王平丢脸,一个个忙的手忙脚乱的。
一旁,公孙皇后自然明白这些人在想什么,笑了笑也不阻止,坐在凤座上,不禁感慨道:
“听闻咱们这位新科状元郎,如今也不过年方十八,便能连中六元大魁天下,实属罕见,又生的一副好相貌。”
“也不知谁家女眷,有这么好运道,能与他结亲了。”
“娘娘说的不错,这王平可是几百年间独一无二、连中六元的奇才!”
“正是!我也听我家那位说,王平若是真在不到弱冠之年便达成连中六元的壮举,这般成就,简直空前绝后,荣耀至极!依他看,往后哪怕再过千年,也难再出现第二个王平了!!”
有左右仆射两位家的夫人出口,众女眷望着王家人的方向更热络了,公孙皇后点了点头,笑着看了眼王家众人的方向,眼中若有所思。
一旁,沈氏默不作声的打量了眼身旁的女儿,却见韩清瑶面带笑容的望着阶下,悠悠仿佛出了神。
见状,沈氏不由得暗暗叹了口气,就听不远处王家那边,赵氏激动的朝着这边招起了手,边挥边喊道:
“清瑶丫头,清瑶丫头,过来过来!”
一时间,众人顺着赵氏的方向看去,随后场中突然安静下来,沈氏怔了怔,无奈的用胳膊碰了碰韩清瑶,等韩清瑶回过神,望着满脸喜色的赵氏,只好红着脸走了过去。
“赵奶奶……”
“……”
赵奶奶?
全场女眷瞬间石化,这可是景凝郡主,怎么对一众百姓问起好了。
而远处,公孙皇后转头饶有兴趣的低声对着沈氏问道:
“妹妹,清瑶这丫头认识状元郎一家?”
沈氏点了点头,看着众官眷望着她的眼神,无奈叹了口气道:
“清瑶此前去庆州府就读于柳夫子门下,这位状元郎是清瑶的师兄……”
“就是清瑶那个庆州的小师兄?”
公孙皇后闻言更满意了,笑着点点头,却也不再多说什么了。
看到皇后这副神情,众豪门贵妇神情皆是一动,王平这种大才,能得到陛下和娘娘亲自指婚也不是没有可能,莫非皇后娘娘就是动了这个心思。
人群中,李氏(牛达之妻)看了眼皇后和沈氏,看着远处正红着脸和王家人说话的景凝郡主,将此事暗暗记在心里。
……
“……庆州王平!”
又是一阵喊声响起,刘周在身旁暗暗戳了戳王平,不动声色的暗暗道:
“王兄,该上去了。”
王平点了点头,有些歉意的,笑看了眼负责引导的鸿胪寺官员,对方倒是见惯了这等场面,更别说王平是大宣朝第一位连中六元的状元郎,也就是王平心气大,要是别人,不说回过神,怕是都要乐疯了。
“状元郎,随我来吧。”
鸿胪寺官员摆了摆手,示意道。
随着指引,王平来到御阶旁边,就见那鸿胪寺官员挥手往上一摆,开口笑着道:
“状元郎,接下的路就该你自己走了,上去吧,陛下等着呢。”
王平拱手道谢,在万众瞩目之下,踏上一阶阶台阶,身旁两侧的文武官员也在好奇的打量着他。
随着越走越远,台阶所处的位置也越来越高,王平已经能够看到牛叔和程叔他们了,还有那位当初在军营中见过的张大将军……
右侧是武官一列,牛达笑容温和朝着王平微微点头表示鼓励,程明虎咧嘴大笑,一副小子我看好你的模样,其余几个武将也都面带好奇的看着王平。
左侧,戴昼,张哲等人看着王平,微微笑着点头,李卫崔颢面无表情,魏铮眼眸闪着精光,上下打量一眼,微微颔首。
再往上一些,王平也不认识,左侧三个中年男人,一个憨态可掬,一个温厚宽和,还有一个方正刚毅,而到了武官一列的最高处,赫然出现一个由一位少年推着的坐在轮椅上的中年男人。
王平看过去,男人也正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自己,不过这种审视很快就消失了,那男人笑着点点头,王平就听太子韩承乾开口道:
“王平站在这!”
王平依着话语站定,这才留意到脚下的御道石与周围的截然不同。
这块石头上精雕细琢着一只龙头龟身的巨鳌,形态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便要破水而出,而自己的双脚,不偏不倚,恰好稳稳地踏在鳌头之上 。
此之谓,独占鳌头!
王平转身,深吸口气,然后双手举过头顶,对着上方的宣帝躬身行了一礼。
待宣帝开口笑着让起身后,王平缓缓起身,再度转身,此时身后,阳光自金殿的琉璃瓦上倾洒而过,天边的云层层层堆叠,如波涛翻涌的沧海,在这壮阔的景致里,王平原本汹涌激荡的心情,竟在刹那间平静了下来。
一时间,王平更加从容,仪态不凡。
两侧官员皆暗暗点头,身前唱名还在继续……
“熙和二年……一甲第二名,刘周。”
“熙和二年……一甲第三名,马忠。”
“……”
声音阵阵,而在传胪结束以后,宣帝缓缓起身,便赏出了他早已准备的结合了雕版活字印刷术和改良造纸术的书本——《史记》。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宣帝声音阵阵,随后便在众人方面,宣布了活字印刷术和改良造纸术的出现。
“……此二物,对大宣有拓宽文脉,普及教化之功,朕为大宣贺,为天下贺!”
宣帝面带笑容,韩承乾率先出列,跪地恭声喊道:
“儿臣为陛下贺,为天下贺。”
只是瞬间,还在发懵的几个文官大佬,一步冲过来,就取走了王平手中的《史记》,很快看着书上板板正正跟印刷似的字,众人怔了怔然后突然跪地,激动无比的大声喊道:
“臣为陛下贺,为天下贺。”
紧接着,所有人皆跪下,王平愣了愣,也满满跪在了鳌头之上,这是真硬啊,只是还不懂王平在心里腹诽两句,就听宣帝再度开口:
“朕有过要罚,有功要赏!”
“太子,宣旨吧!”
然后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韩承乾起身,看了眼王平,便手持皇榜开口宣道:
“兹有庆州积元县者王平.......献火炕,铁炉,....献明启犁……献军国杀器……献有造纸术雕版印刷术,兴造化之功……”
“今封其为青山县子,食邑五百户,世袭罔替,与国同休,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