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直上青云:从高考落榜开始 > 第966章 心照不宣的默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中央选调生还有一个称呼那就是“天子门生”。

如果拿古代的科举对比,考上公务员相当于“秀才”,考上省里的定向选调生相当于“举人”,至于中央选调生那就等于“进士”。

每年招录中央选调生只有寥寥数百人。(由于资料保密,只查到2022年后每年人数在200-300之间,之前的人数应该更少也就一百,甚至更少。)

清朝科举每3年一次,每次录取的进士也就在260人左右,平均下来的录取比例和2005年大致相当。

如此算下来,中央选调生的含金量那绝对比“万足金”还高,用“天子门生”来形容也不为过。

重要的是,中央选调生有其他普通公务员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一点,起点高。

中央选调生入职后通常在部委实习一年后,会安排下基层工作两年。

第一年是到村或乡镇任职,挂职村党总支副书记,或书记助理开展乡村工作。

第二年就是在县区级相应机关从事业务工作了,具体工作内容和各省定向选调生工作内容类似。

虽然他们在基层锻炼,但人事关系直接隶属省级或中央机关,与普通公务员的地方编制有本质区别;

第二点,晋升快。

部分中央选调生会被纳入“后备干部”名单,培养目标多为省部级机关或中央部委的核心岗位,晋升通道更受关注。

第三点,资源倾斜与政策保障。

中央选调生享有专项培养计划(如挂职锻炼、导师制)、住房补贴等特殊待遇;

地方对其管理需遵循中央指令,基层锻炼期间仍受上级组织部跟踪考察。

就这么说,只要你成为中央选调生,就算你一路躺平,至少也能走到县处级的岗位。

全国上下几千个县区,省里能把这样一位前途无量的“储相”苗子放到谷山,本身就是一种无声却极其有力的肯定,是对他李仕山治下谷山发展成绩的最大背书。

这时,李仕山的目光落在了档案袋上。

他看不到封口处严丝合缝,没有被拆开的痕迹,随口问道:“你没拆?”

陈文斌带着恭敬的笑容,说道:“书记您说笑了!这么重要的干部,人事档案可是机密!当然得由书记您第一个过目!我哪敢擅自拆看。”

他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了忠心,又体现了规矩。

李仕山心中莞尔,没想到一向以稳重务实着称的陈文斌,拍起马屁来也能如此自然圆滑。

于是,李仕山只是笑了笑,不再多言,手指利落地沿着封口线划开。

档案袋被打开,里面是几份装订整齐的材料。

放在最上面的是干部基本信息登记表,李仕山的目光刚触及到登记表右上角那方方正正的两寸免冠照片时,手指猛地一顿,眼神开始放光,随即露出欣喜的表情。

“原来如此!”李仕山心中豁然开朗,暗笑道:“我说呢!省里怎么会把这么个宝贝疙瘩‘空投’到我这穷乡僻壤来!原来是老陈的手笔啊。”

照片上那个浓眉大眼、国字脸膛、眼神明亮、一脸浩然正气的青年,李仕山太熟悉了。

正是他两辈子相交、情同手足的死党兼同学,省反贪局局长的公子陈山河。

一瞬间,李仕山就明白了陈建新的用意。

眼下,正是他李仕山主政谷山、也是谷山即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现在谷山县可是有着各种政策在倾斜,两个大项目也已经落地,潜力正在爆发。

这个时候把初出茅庐的陈山河送过来,再合适不过!

一方面,完美满足了中央选调生“两年基层锻炼”的硬性要求。

另一方面,在他李仕山的“保护”之下,陈山河不仅能避开许多不必要的风雨,更能亲身参与到谷山发展中,轻松捞到沉甸甸、含金量十足的政绩履历。

“书记?”陈文斌敏锐地捕捉到李仕山脸上那异常的变化,试探着问道:“您……认识这位选调生?”

作为组织部长,察言观色是基本功,陈文斌感觉这里面肯定有故事。

李仕山也不隐瞒,带着一丝还未散尽的感慨笑意,直接将手中的登记表递给了陈文斌,手指在照片旁边点了点。

“岂止是认识。这是我高中同班同学,更重要的是……”

李仕山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他是咱们省检察院副院长、反贪局局长陈建新同志的公子。”

“这……”陈文斌接过表格,目光扫过照片和名字,再听到“陈建新局长公子”几个字,饶是他见多识广,心头也猛地一震。

他也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分量和深意。

这哪里是简单的干部分配。

这分明是省里重量级人物对李仕山的深度信任和战略投资。

陈文斌迅速调整表情,恭敬而谨慎地请示道:“书记,那……这位陈山河同志,您看怎么安排比较妥当?”

就在这时,李仕山的手机响了,一看是陈建新的电话。

“陈局长......”

“好的,我明白了。”

挂断电话后,李仕山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而玩味的光芒,笑着对陈文斌说道:“不急。等他明天来县里报到了再说。”

陈文斌说道:“好的,那我明天亲自去车站迎接。”

“不~”李仕山一摆手,“文斌部长,接站什么的就免了。”

“啊?”陈文斌一愣,有点没反应过来。

按常理,这么重要的干部,又是书记的故交兼领导公子,就算自己不去,派个车去接一下也是基本礼仪嘛。

李仕山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带着一种“恶作剧”般的兴致吩咐道:“让他自己坐公交或者打车到县委组织部报到!然后,你这样安排……”

他对着陈文斌,如此这般地低声交代了一番。

陈文斌听着听着,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困惑,逐渐变成了然,最后甚至忍不住嘴角抽了抽。

第二天上午,一个浓眉大眼,国字脸的青年出现在了谷山汽车站的出站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