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大秦:我是唯一仙 > 第126章 明知道做不到也要去做,这样才称为圣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6章 明知道做不到也要去做,这样才称为圣人

不论史书记载的孔明智谋多么卓越,终究还是个活生生的普通人。

人终须饮食休息,会有习惯,有喜怒哀乐。

有的人或许认为书本上的人离现实生活遥不可及,实际上他们亦是血肉之躯,有自己的偏好,有日常的习惯。

关于赢政,秦天所了解不算太多,但跟卫青与霍去病却有深厚交往。

以他们二人为例,他们在历史上是以威慑匈奴的英勇将军身份名垂青史。

在现实生活中,卫青表现得较为温和宽容,像个和事佬,能够化解部下的小纷争,这都得益于他自身的品质。

然而霍去病则稍显傲气,若直白地说,可能是他对他人有些轻视。

但这不妨碍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光彩,正如诸葛亮于秦天眼前那样,无论他是否会下厨为孩子剥鸡蛋,都不能磨灭他是运筹帷幄的智者——“卧龙”的形象。

在秦天看来,眼前的诸葛亮相较于记忆里的那个,多了几分鲜活的人性,更加贴近生活。

对于选择,秦天无疑偏爱眼前这位真实的诸葛亮,而非世人理想化的完 师。

得到秦天的默许,沐春好奇地接过秦天掏出的些许碎银。

她怀里灵夏的嘴角更是挂起渴望的眼神,仿佛能吃掉那一枚鸡蛋。

“承蒙诸葛亮先生款待,未能以别的方式回报,这里有少许碎银,恳请先生接受。\"秦天边说着,手心里便多了一些银两。

事实上,这些东西原本并非他的常备,但秦天如今法力通天,这颗星球的物资,哪一样不是他的法术之所能幻化而出?无论是金银都是如假包换。

诸葛亮接过银两后略感不悦,“只是粗茶淡饭,岂能让秦兄破费?”他质疑道。

秦天微微一笑,“孔明兄您自守操守,我同样坚守自我。

有小孩在身边,必须给他们做个好的榜样。\"他低声解释,“若仅是我自己,断无推辞之理,但现在是携子同行,所以斗胆希望孔明先生勿拒。\"

这样的体验也让孩子们懂得有付出就有收获的道理。

诸葛亮注视秦天,见其神情虽似超脱尘世的仙人,但那份坚决却是无法作伪的。

“既然是秦兄心意,我就却之不恭了。\"诸葛亮只得接受。

接过银两,他感慨:“秦兄客气过头了!”

而秦天摸了摸沐春的头,笑道:“还得谢谢你带我们下山呢。\"

诸葛亮摇摇头,显得有些无奈。\"既然如此,我也无需推辞了。\"说完便关上门,带领众人往山下走去。

在用餐和休息时,诸葛亮并未追问,此刻走下山路,他的好奇心不禁涌上,便向秦天询问起他的身世。

“巧的是,命运的线似乎交织于此。\"

秦天思索了一下,道:“我也是独自在此山隐居,昨日这个徒弟归附于我,便想带他看看世间万象,开开眼界。\"

“没想到会是如此。\"孔明若有所思地问:“阁下也在山上隐居?不知怎地,在山中竟然未遇秦兄?”

“大概就是有缘无分吧。\"秦天微微一笑回应。

“更何况在遇见你我之前,彼此还是陌生的,即使遇见过,想必诸葛兄也可能记不太清。\"

孔明听罢,露出笑容:“也不一定,秦兄这非凡气度,令在下难以忘记。\"

“更何况,恕我直言。\"

孔明有些犹豫地说:“我看秦兄有些面善,实在想不起曾在何处见过你。\"

“那就说明咱们或许还真是缘分颇深呢。\"两人边走边谈,慢慢走下了山去。

同一时间,刘、关、张三人亦骑马而上,带着礼物拜访这座山峰。

那正是三人组刘备、关羽和张飞。

“大哥,那个人真有传说中的神奇?竟让你专程上山邀请?”张飞神情带着些不满。

“昨天夜晚那种天文奇观,咱们三个不都看到了吗?”刘备目光坚定。

“难道你们没有发现,昨晚白色龙纹出现的方向正是此山?”刘备激动道,“依我看,那或许是卧龙出世的异兆!我这次来得刚刚好!”

“那条白龙明明降落,又没飞出来。\"张飞大大咧咧地说,“在我看来,如果你成功邀请到他,应该是他主动飞来找你,而不是你去找他。\"

关羽思考片刻,轻轻点头赞同。\"看来三弟的说法也颇有道理。\"

刘备闻言,表情一滞,随后略带愠色。

“不用说了,今日我一定要请到卧龙先生,得不到他的应允我绝不回转!”他坚定地宣布,随即众人开始寻找孔明的隐居之处。

刘备奋力拍打着门,半晌里都没有回应。

“大哥,我觉得咱们还是放弃吧,这个所谓的卧龙,说不定只是徒有其名!”张飞的话语带着些许不悦。

刘备眉头紧锁,转向弟弟们说:“三弟勿须失礼。\"

“二弟,你看一看,是孔明不在家吗?”他说着,关羽绕过草屋检查,回来给刘备确认的答案。

“确实无人在。\"

“会不会是孔明外出处理事端?”刘备思考片刻,决定继续守在这里。

关羽和张飞只好陪同刘备,静静等待孔明回来。

然而他们也许并不知道,稍早点来的,他们会在山下的道路上与孔明相遇。

与此同时,孔明陪伴着秦天正漫步浏览这座南阳城。

诸葛亮对此并未作出评论,显然他对秦天的看法持保留态度。

\"现今曹操虽身为丞相,但并不代表将来一统江山后依然如此。\"诸葛亮淡然道:\"倘若真让他执掌天下,他又怎可能心甘情愿终身坐那个位置?\"

\"恐怕届时逼迫之下,便是不情愿他也必须承担了。\"

秦天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反驳。

对于曹操的真实想法,唯有他自己能给出答案,其他人猜测无济于事。

然而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曹操使原本短命的东汉帝国延续了几十年,且大力推动民生,事实上巩固了北方几十年之久。

对于生活在 中的百姓来说,安逸远比其他任何事物更为珍贵。

难道曹操没有成为皇帝的机会?显然不可能,因为曹操一去世,他的继承者立即登基称帝,这明显表明曹操在世时具备成为 的实力与条件。

但是如果说曹操从未垂涎帝位,那无疑是自欺欺人的说法。

登基不仅仅是一个言语上的决断,特别是在曹操扶持汉献帝,声称代表正宗东汉血统时,他需要精心策划和布局复杂的程序才能实现称帝的愿望。

实际上,在曹操去世前的所有环节已经井然有序地展开,可以说曹操的目标始终指向代替汉朝。

如果不然,他的长子曹丕也不可能在曹操之后如此迅速且顺畅地登基。

但从长远来看,曹操是否还具备称帝的可能性呢?

确实有这个机会。

官渡之战后,袁绍兵败,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曹操距离帝位都已相当接近。

然而,不管当时他的想法是什么,可能是考虑到天下尚未统一,或者仍对汉室抱有一些感情,总之,在那个时候,他选择了未加冕。

但在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后,想再次称帝显然就没那么容易了。

秦天认为,评判一个人不宜单一角度看问题。

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有自己的想法。

对于如今的曹操,毋庸置疑,他实际上延续了东汉的统治,为北方百姓带来了和平和安稳,这是不可抹煞的功绩。

诸葛亮没想到秦天对曹操的评价竟如此之高,心中有些不适。

秦天看出了诸葛亮的心情,不禁笑道:

“可这世上群雄逐鹿,难道真的有人打下江山后,就会将它拱手归还汉朝吗?”

秦天摇头轻笑:“即使打着复辟大汉的旗号,他们真的掌权后,也许也只是和曹操一样,并无差别。\"

“甚至于,治理国家,他们可能都不及曹操。\"

诸葛亮默然,无言反驳,显然是默认了秦天的观点。

“既然这样,扶持大汉的正宗血脉,等这位‘英雄’夺得天下,难道这就不算是还给了大汉的河山吗?”

秦天微笑着说:“想法倒是不错,不过可能性不高。\"

诸葛亮目光一闪:“这是为什么呢?”

“英明君主岂是随随便便就能出现的?”

秦天一阵大笑:“假如大汉真的出了那样的人物,怎么会沦落到今天的地步呢?”

无论是外戚还是皇家宗族,只要有一个有能力的皇族子弟,汉朝也不会陷入现在这种境况。

天下被异姓军阀掌控,多么荒谬!

“再退一步讲,即便你找到一位各方面堪称合适的人选,你能确保这个人和他的后代同样堪当重任吗?”

要知道,一个帝国的建立,仰仗的不只是一个天纵之才。

秦天轻笑着提起例子:

“回顾历史,大秦二世即亡,又怎能忘记前朝王莽篡位之事。\"

“回头瞧瞧成功的例子:我们朝太祖刘邦建汉,不是历经几位英明皇帝才有后来的武帝盛世吗?”

“就连我们的光武帝,创立大汉盛世,难道仅仅是他的功劳吗?”

“从高皇帝、光武帝到后续历代,如果没有他们的接力,何来今天的强大汉朝?”

道理显而易见,无需多言。

“但放眼今日满堂皇族亲脉,又有谁能够胜任接棒者的角色呢?”

“诸葛亮,老哥难道还期望发现一颗失落的明珠吗?”

诸葛亮眉头紧皱,仿佛在深思。

\"设想万一真有人完全满足你的条件,那你还需要越过一个关键的障碍。\"

秦天指向北方:\"曹操现在掌握北方,实力雄厚,深具战略纵深,即使你能一次又一次击败他,那又怎么样?\"

\"就算他可以失败许多次,而你们只要一次失利,之前的努力都将化为泡影!\"

秦天淡然地补充:\"且不说曹操,东边的孙权呢?他们又是大汉的忠实拥趸吗?\"

\"如果你懂军事策略,就应该明白,如孔明先生所述,曹操占据绝对优势,人力无法撼动。\"

\"即便拼尽全力,牺牲生命也未必能逆反形势,成功机会微乎其微。\"

秦天遗憾地说着。

他不希望看见诸葛亮做这种几乎没有成功的希望之事。

假如不是怀着恢复汉室并归还旧京的愿景,诸葛亮恐怕就不会那么竭力付出直至生命的最后阶段吧。

他内心渴望诸葛亮能生活得自在一些,好好享受这个美好的世界。

在目前的局面下,哪怕诸葛聪明无比,能反转这样悬殊的差距似乎也是难以办到的吧?

既然注定了无法改变,为何不一开始就放弃这个梦想?

\"因此,诸葛亮,放手吧。\"秦天叹了口气,继续说:\"依我来看,我会建议你投奔曹操,甚至不用你真正接受他,至少你可以静观其变,保全生命。\"

\"何必涉足这片必输无疑的浑水?\"

诸葛亮的眼神流露出些许迷茫。

短短半天的时间,秦天已经把他分析透彻,讲解了天下大势的趋势。

即使是最普通的路人,面对接下来数十年的历史演变也能有所预见。

那恢复汉室的愿望就像打水的竹篮,到最后只会一场空。

假如事实果真如此,他出山的意义是否还有存在?

\"但我仍坚信:人定胜天。\"诸葛亮慢慢找回神态,坚定如初。

\"世上有太多看似无望的事,如果不尝试,怎会有成功的可能!\"

他眼神深处闪耀出坚定的决心。

\"就像官渡之战,曹孟德不是也曾以两万兵马打败十万袁绍吗?\"

官渡之战的结果举世瞩目,这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将被史册永记。

曹操仅凭两万兵打败十万袁军,这份伟绩堪称亘古未见。

若按秦天所言全凭恐惧敌人的强大而轻易妥协,那所有战争都没必要进行了,双方只看纸面上的实力对比,弱者直接投降,减少伤亡即可。

但开战前,难道曹操真的对袁绍百万大军构成的威胁毫不担忧吗?显然并非如此。

秦天却不仅击杀了对手,还彻底摧毁了袁绍,稳固了自己的强势地位。

秦天轻叹一声。

两者间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是战役的胜负,一个是天下的走向,怎能相提并论?

诚然,局部的战争或许能产生奇迹,但在整体态势面前,奇迹并未常伴左右。

依秦天预测,恐怕不出一年,赤壁之战就要拉开序幕。

那时的孙刘联盟也将展现出令人咋舌的战斗力。

可是紧接着呢?

孙刘之间的结盟绝不会长久,没有人甘愿处于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