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老杨只会画饼,老李有好处他说真给。
实际上要我说,至少大半小说里,老杨比老李对下属强多了。
你们不信?
毕竟,大半小说里,老李就没几次从派出所往外捞人的。
但是起码一半小说里,聋老太太跑跑腿。
老杨指使秘书,或者一个电话就能把易中海和傻柱从保卫科\/局子里捞出来。
甚至就算判了,也能让他们在厂里劳动改造,还他妈能保留工位。
甚至还有就算外面劳改服刑结束还能回厂里上班的。
一个字就可以概括——牛而逼之。
可以说,只要不是杀人放火被抓了现行,老杨基本都能搞定。
甚至明知可能导致自己身陷囹圄,也拼死力保,真正做到了“不跑气,不放气”。
也就四合院这玩意儿都是擦边儿年代文,不是超凡位面,要不然我一点也不怀疑,老杨能把手伸到地狱里把人给捞出来。
那样,完全不用作者拉扯,易中海痛痛快快枪毙一百遍,照样能够王者归来,剧情永远跌宕起伏。
窝囊废的猪脚要么收点儿买命钱,要么就只能走盘外招,把易中海挫骨扬灰了。
这样看,李怀德给你的那点票证算个屁啊——更何况,大半小说里,他给的东西加起来连着四位数的钱都远着呢。
最多也就是易中海小半年的工资,甚至很多时候易中海一两个月的工资就够了。
这跟老杨的功劳能比得了吗?
还老李真的是拿钱办事儿,只要猪脚想要,工作肯定能弄到。
但是实际上,真的好领导需要你花多少钱吗?
没看着自带佛光的猪脚,都动不动送给“活不下去”的阎老抠家工作指标吗?
所以,你就不该奇怪,为啥小说里阎埠贵不肯花钱给阎解成解决工作。
阎老抠:只要我装穷装得像,贫困念得勤,自有大佛喂我花生。
便宜的,甚至是不要钱的工作指标就到我阎家碗里了。
更有甚者,还手把手教,进厂以后还手把手教导。
……
实际上,电视剧里,人家阎解成是有工作的,电视剧开始时候已经是正式工了。
而且很可能还是真正的中专毕业,毕竟人家刚上班的工资都有三十二块五,电视剧开始时候是三十五块五。
差不多符合中专毕业的情况。
反倒是大半小说里说是中专毕业的刘光齐,似乎后来也才二十四级干部。
显然很可能本身是工人。
按着99%的小说,他是离家出走的,甚至还给刘胖来了个卷包会。
那按着这个思路,那也应该是用支援三线换了个以工代干或者是工转干的机会。
这样看,估计上班时候最多也就是个高中,甚至是初中毕业的水平。
所以,电视剧开始时候,闺女都那么大了,也只这点儿等级。
这种“血统不纯”的干部,上面没人,或者下面没人,后面晋升自然也遥遥无期。
毕竟学历对于干部晋升还是相当重要的。
要不然,后世也不会有什么马院之类的东西了——用处是什么,不言而喻。
正经打工人,有读这个的吗?
要不然中专毕业支援三线,起码也得提个一两级,怎么也不可能是中专刚毕业的级别。
说起工作指标,我还想起来一本小说里有个笑话:开篇就是猪脚在黑市初见老李。
你知道他是干嘛去的吗?
老李竟然会蒙着脸,去黑市卖工作指标……
很多小说里,猪脚会选农村媳妇,毕竟总有心瞎的觉得秦京茹香嘛。
毕竟,猪脚总得有桥段彰显其牛逼能力嘛。
但是他李哥,哪怕就算提前知道他的婚事,最多出个丰厚的礼金,从来不会多嘴一句:“你这媳妇农村的,还是想法转成城镇户口……”
都这么亲近的下属,这么好拉近关系的机会都不用,老李又哪会做领导了?
你对领导重要,那他会急人所急,把事儿给你做在前面——当然,反过来你也得做到这样才行。
毕竟,领导用你,是让你给他排忧解难,不是给你当保姆的。
话说回来,采购粮食肉类,大半也只能从厂子小金库出钱。
毕竟生产资金是严禁挪用的——当然,即便你想挪用也没多少。
你能用的也只有按照企业规模和行业,申请到或者利润预留的一部分资金。
这是计划外资金。
当然随着时间推移,计划外资金也在逐渐增多。
但是到电视开始时候,全国每年的计划外资金也不过几十亿的规模。
当然,这一部分资金就算有也没多少,严格管控的钢铁行业,基本上干脆就应该没有。
你总不能指望三产来填补这天大的窟窿吧。
所以,作为主管的厂长,你老实交代下,凭啥你一个小小的万人厂,有那么多钱去买粮食?
这方面没问题?
那上面也会把老杨老李叫过去。
让他们好好说说,大饥荒的背景下,为什么全四九城厂子都是吊命挣扎活着,反倒你们厂子的职工满面红光,干劲儿十足。
是不是有什么大家不知道的正经法子,这法子是不是有全国推广的价值?
所以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这笔烂账很轻松就被查个底儿掉。
就连采购科全体成员每条裤衩子有几个破洞,都得在阳光下反复数上几遍。
所以说,你这往工厂卖东西的行为,是比千足金还纯的杀头买卖啊。
都干杀头的买卖了,你就不能去黑市?
还能卖十几二十块钱一斤的猪肉,三五块钱一斤的白面,多香啊!
虽然走量不行,但是起码省心,也更安全啊。
毕竟黑市上面卖,上面黑的白的,肯定有人等着你这头猪养肥了再杀,哪儿至于天天蹲黑市里等着抓你?
就算赶上突击检查,甚至蹲点儿抓你,有外挂的猪脚也不完全就是死路一条。
但是,卖给厂子的猪脚,除了受死或者被当猪养起来,剩下也只有自绝于人民这一条路了。
说到计划经济,我还想说的是走技术路线的猪脚动辄给厂里设备改造更新,又或者动辄搞什么出口的车间。
由此就得说,什么增产节能,肯定是上面鼓励的——不管什么年代,哪怕那十年也是如此。
而且也都能得到一些必要的支持。
但是动辄猪脚说全厂设备更新,产能增长一倍这样的,厂里开个会就拍板通过。
骚年,别说真的这么干,只要表态支持这么干的厂长这政治生涯就到头了。
未经主管部门许可的扩大产能,这叫盲目扩张,更可能涉及政治上左的道路。
遇到路线之争,凡主张者,恐怕只有一死以谢天下了——尤其你这还是一个产业链上的中游企业。
计划经济自然也希望产能扩张,但是更注重稳定。
当然,后世也一样。
不管死者还是家属的情绪都很稳定,这才是他们需要的,别的都可以容后再议。
计划经济时期,就连农业生产上都有“宁要社会主义一棵草,不要资本主义一棵苗”的说法。
一户农民最多只允许养殖有限数量的家禽。
就连自留地都是收了又发,发了又收,朝令夕改都屡见不鲜。
遑论管理更加严格的工业?
谁准许你私自扩产增能的,真是没组织没纪律!
你这盲目扩张,造成上游产业供应不足,下游销售单位出现滞销,货品积压的问题怎么解决?
你产能扩大一倍,编制任务没增加,怎么你们厂子的职工上半个月班,休息半个月,这不是严重影响工厂劳动秩序?
你说没原料?
炼钢厂把钢锭都给你?
你让那些机床生产、设备维修……的兄弟厂家怎么办,是停工检修还是放假等待原料?
计划经济下的扩产注定是上下游协同扩产才能执行的。
一个厂子的单个车间、设备试点影响没那么大。
别说产能增加一倍,就算增加十倍,只要对工厂正常生产没造成不利影响,那完全没问题。
如果对厂子别的车间正常生产秩序造成冲击,那你作为主管领导就得及时改正错误。
试点车间和设备停工整改,及时恢复正常生产效率,这才是你应该积极去做的。
当然,你也要把这增效的成绩需要及时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告。
至于是否同意你这厂子的全盘改造,又或者需要上交技术,由别的厂子改造就不是你们自己能够决定的。
如果想要你这个厂子技术改造,那也得你先提交申请,经过繁复的审核讨论,通过以后领取改造资金,才可能真正开始改进,扩张。
同时,上级主管单位也为你协调增加原料调拨、运输……一系列问题。
比如钢铁企业,扩产就得涉及能源部门的煤炭、电力资源的调配。
甚至可能因此要重新铺设电线、对变压器扩容。
如果涉及人力调配,还得上级机关跟劳动主管部门协调。
就连劳动保障的棉纺织用品都得重新协调。
……
所以,计划经济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还当你家那小豆腐坊,想把毛驴换成电磨,自己拍脑门儿就能决定了?
(总算想起来了,趁着孩子出门去玩,改了发上来。这几天孩子放假,不写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