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历史中的黑山军,在黄巾起义被迅速镇压后,张角兄弟三人去世,群龙无首,各地黄巾军纷纷脱离原来的组织。
黑山军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兴起,黑山军分布于中山、常山、赵国、上党、巨鹿等太行山脉的诸山谷之中,因为黑山位于太行山脉的南段,是这些流寇的主要活动区域,故将他们称之为黑山军。
黑山军是一个松散的联盟组织,他们有数十个部落,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首领,少则六七千人,多则二三万人。
其中实力比较强,名声比较大的有张燕、于毒、白绕、眭固、雷公、张白骑等人。
太行山脉高峰迭起,海拔多在两千米以上。
太行山脉东南为河北平原,西北则为山西高原,河北平原通向山西高原的陉道多分布在太行山脉之间。
此种地理特征,让黑山军各部之间,相互联络与战略上相互配合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
一旦有强敌入侵,他们正面无法击败敌人时,就会依靠太行山打游击战。
袁绍拿下冀州并统一河北后,虽然战胜过多次黑山军,但是他们一旦躲入太行山内进行游击战,则无可奈何。
袁绍用了十年的时间都无法平定冀州各郡的黑山军,袁绍统大军灭公孙瓒之时,公孙瓒就派遣其子公孙续向黑山诸帅求救。
以张燕为首的黑山军确实派遣数万大军前来救援公孙瓒,结果公孙瓒派出的使者被袁绍军擒获。
公孙瓒原本以点火为号,自己率五千铁骑配合黑山军数万大军对袁绍军进行内外夹击。
袁绍抓获使者,得知对方的约定后,点火引诱公孙瓒出战,设伏大破公孙瓒。
在援救路上的黑山军得知公孙瓒兵败自焚后,于是返回了太行山脉。
曹操平定冀州后,已经完成对黑山军整合的张燕派遣使者,拜见曹操,言道:“他们这些年之所以反抗袁绍,就是看出了对方的不臣之心。如今袁绍已死,他们黑山军愿意归顺朝廷,接受曹操的管理。
希望自己能与曹操一起诛杀袁氏兄弟,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自此之后,黑山军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成为了北方抵御鲜卑、乌桓的中坚力量。
在后来曹魏多次击败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大放异彩。
如今时空中,除了没有黄巾起义,黑山军的发展轨迹基本没有多少变化。
因为黑山军的构成皆是社会最底层的平民,他们与袁绍为首的士族阶级处于完全对立之中,这也是历史中,他们自始至终都与袁绍集团作对的根本原因。
…………
邺城太守府内,袁绍正在召开自己班子的会议。
“今日听闻公孙瓒在河间厉兵秣马,似乎准备清扫中山、常山境内的黑山贼,诸位有何见解?”袁绍最近的心情非常舒适,他已经得到了袁术在汝南吃瘪的消息。
他们兄弟二人为了汝南袁氏当代家主的位置,早已经开始明争暗斗。
毕竟只有击败同代的所有竞争对手,真正坐上了汝南袁氏掌门人的位置,才能让袁家门生、故吏,与天下士族争相投靠。
“如今冀州东有公孙瓒,北有黑山贼,西有南匈奴、白波贼等势力。我们应该占据黄河之北,扫清境内反对势力,灭掉猖獗的黑山贼与穷兵黩武的公孙瓒,统一整个冀州。
然后慢慢合冀、青、幽、并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东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沮授声情并茂的说道。
作为原本历史中,袁绍集团最厉害的战略家,早早的就帮袁绍制定出了长远且正确的战略规划,袁绍也是一步步按照此方针,最终合冀、青、幽、并四州之地,占据黄河以北的广袤地区。
只是由于河北的派系太多,沮授在党争中失败,失去了袁绍的信任。
如果袁绍能像曹操当初对待荀彧一样对待沮授,或许官渡之战就不会发生,即使发生,袁绍也不会失败。
因为沮授并不赞同袁绍发动官渡之战。
一来,曹操代表的朝廷,是大义所在的一方;
二来,袁绍的整体实力强于曹操,如果毕其功于一役,决战官渡,战争不可预知性太大,一旦出现意外,强弱就颠倒了。
沮授提出的计策是“三年疲曹”,而不是立刻与曹操决战于官渡。
即利用优势军力和地理形势,对曹操进行持久战,因为曹操的地盘基本上全在中原的四战之地,并且东西战线拉得太长了。
东到东海,西到潼关。
这样只要大量制造舟船,缮制器械,作出渡过黄河攻打兖州的姿态。
然后派遣自己的精锐骑兵,攻打曹操领土的东与西。
曹操救西面,袁绍军就攻打东面,曹操救东面,袁绍军就攻打西面。
因为曹操的东西战线太长,就会疲于应付,时间一长,自然支撑不住。
更何况他还要面对南方的刘表、刘备、孙策以及西边的凉州各部。
三年之后就可以使得曹军疲敝,灭曹定成,而不必急于决战。
不能说沮授的战略方针是最正确的,但是绝对是最稳妥,最务实的。
…………
“沮监军之言,真是深得我心啊!只是眼前公孙瓒兵马日渐强盛,如果等到平定太行山附近的黑山贼,收为己用,实力必定大增,对于我等而言,是祸不是福!
一旦境内黑山贼被他所平定,必将进攻我们所占的冀州核心区域。”袁绍眉头紧皱的说道。
“袁公无需担忧,以我所见,黑山贼并非短时间就能平定的。虽然公孙瓒这些年几乎鲜有败绩,打出了白马将军的威名,但是基本都是依靠在平原地带的野战取胜。
而常山、中山境内多山,黑山贼如今已经壮大到十余万,公孙瓒更擅长野战而非山林间作战。
黑山贼只会成为公孙瓒的催命符而绝对不会成为他的臂助。”乐毅胸有成竹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