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田园医农 > 第117章 紫溪稻子金蟾宝,含梅喜鹊肩头站(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7章 紫溪稻子金蟾宝,含梅喜鹊肩头站(三)

一只喜鹊从树上飞下,直奔吴冰,在几人吃惊的目光下,双爪落在吴冰的肩头,只见其上身蓝色,头黑色,全身50厘米左右,红嘴,蓝色羽尾美艳无比。

“它……它不怕人?”

“或许是也喜欢我乱唱吧?”

吴冰边说边去抚摸小家伙,嘴上如此说,他却知道这只喜鹊是因为自己身上灵力波动的吸引。手掌抚摸着小家伙的头,好似无意间摸到了红色的嘴,一滴很难被发现的水珠从指间滑落到鸟嘴旁边。

蓝色喜鹊嘴一张,幸福开心的叫着,吴冰知道小家伙在表示谢意,在场的几人不断夸着。

“看来兄弟今天有好运了,头一次看见不怕人的喜鹊,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的话,真认为是你养的。”

可当他们想上前抚摸一下时,手还在空中,蓝喜鹊就绕着吴冰两个肩膀和后背躲来躲去。

“好了,他们没恶意,单纯的想摸摸你,是喜欢你!”

这时蓝喜鹊才极不开心的让几人摸了几下,见大家想拍照,吴冰开口道。

“去他们身上,拍张照片你就回来!”

这次蓝喜鹊叫了一声飞到每个人肩膀之上,做任务一般挺胸抬头,还展示了翅膀,一合完影,急不可待的折返又落在吴冰肩头。

“说不是你养的,我都不信!”

“呵呵!或许正如你们所讲,它爱听曲儿呢?”

“兄弟!继续唱吧!我们边走边听!”

“好呀!那我就再来段东山快书!”

【闲来无事到南庄,

南庄有位大姑娘。

要问姑娘有多大?

列位明公听其详。

平头身高七丈二,

膀阔三顷不用量。

脑袋倒有一丈六,

眼睛一睁赛灯光。

五间屋子住不下,

横着膀背顶着梁。

姑虽大行孝道,

要到庙会去烧香。

衫子裙子全都有,

就缺花鞋整一双。

慌慌张张哪两位?

她的父母二爹娘。

沈阳城里找师傅,

鞋脚城里找木匠。

绒线买了无其数,

又把绸缎买成桩。

牛皮买了十八捆,

布匹买了八船舱。

大车小车哪敢慢,

急忙运到她家乡。

正月十五开工做,

腊月十八工才完。

做了个花瓣海碗大,

弯弯顶在脚尖上。

七十二人忙抬起,

咔嚓压折了一架梁。

姑娘这里把鞋试,

骂声城里好木匠:

人工做了有多少?

做的花鞋挤得慌。

姑娘不等匠分辨,

蹬上花鞋走慌忙。

忽听一阵人声喊,

鞋阁楼里闹嚷嚷。

姑娘脱鞋仔细看,

有两个藤椅四个木匠。

倒出六人鞋穿上,

这才迈步赶会上。

出门踏死两只虎,

半路踢死九只狼。

一步就有二里半,

两步到了古庙堂。

每年对台大戏唱,

对台大戏扬四方。

姑娘来看庙内景,

直步走进大殿堂。

她把香纸点着了,

抬头顶住一架梁。

和尚一见说不好,

大殿塌了谁烧香?

钟锣敲得叮当响,

敲得钟楼响叮当。

庙里和尚齐动手,

棍子套绳拿姑娘。

姑娘一见事不好,

脱下花鞋整一双。

这只花鞋朝上起,

映天盖地遮太阳。

那只花鞋朝下落,

扣住了八百小和尚。

老和尚一见害怕了,

急忙跪下求姑娘。

姑娘啊,你行方便,

放了俺八百小和尚。

姑娘闻听把头点,

早给我姑娘说好话,

何必用我这法宝方。

姑娘这才收法宝,

放了八百小和尚。

姑娘提鞋回家转,

进门就说饿得慌。

她娘闻听忙做饭,

厨房以里走慌忙。

八十二石捞米饭,

百斤白面和在缸。

姑娘吃面出门外,

大便小便一起忙。

粪便一共有多少?

养了十亩好高粱。】

“哈哈……”

才唱完几人哈哈大笑,吴冰又悄悄给了蓝喜鹊一滴泉水,继续开腔。

【唱完一个姑娘,

再来十个姑娘地女婿夸。

有个老太太七十七,

四年没见八十一。

她跟前生有八个女,

另外又认了两个干闺女。

这不多不少十个女,

说起来十个女儿都有了女婿。

大姑娘的女婿是个烧盆的汉,

二姑娘的女婿是个盖房的。

三姑娘的女婿会把木匠做,

四姑娘的女婿是个打铁的。

五姑娘的女婿会织布,

六姑娘的女婿是个放羊的。

七姑娘的女婿开了个榨油铺,

八姑娘的女婿是个种地的。

九姑娘的女婿会造枪炮,

十姑娘的女婿扛着枪杆是个当兵的。

这一天老太太过生日,

满心想她的女儿和女婿。

十个女婿光顾着忙,

十个女儿忙里偷闲来贺喜。

大姑娘送来了大盆小盆一大套,

二姑娘送来了两只肥母鸡。

三姑娘扛来了两条长板凳,

四姑娘把刀子、凿子、铲子送了一个齐。

五姑娘送来了两匹老蓝布,

六姑娘十斤鲜羊肉手中提。

七姑娘琉璃瓶装了好油三斤整,

八姑娘送来了北瓜、南瓜、豆角、白菜一大批。

九姑娘、十姑娘也来庆贺,

送来了挂面、窝头和棉衣。

老太太一见心欢喜,

摆上了家常便饭一桌酒席。

上了个豆腐菜炖羊肉,

上了个清汤儿炖的肥母鸡,

还上了个老太太没牙爱吃的倭瓜菜,

又上了个醋蒜调茄泥。

霎时间酒席摆完毕,

母女们说说笑笑皆欢喜。

老太太就在上边坐,

十个姑娘作陪席。

老太太说:

“你们每人把自己的丈夫提一提,

谁的女婿生产最努力?

谁的女婿工作不积极?

生产努力吃上一桌菜,

工作不积极,

罚酒三杯臊臊她的脸皮。\"

大姑娘闻听插言道,

叫声妈妈娘细听我提:

\"我的女婿是个烧盆的汉,

他大清早去挑水,

黄土倒水和成泥。

黄泥落在他的手,

一块一块拓成坯。

烧出小盆盛饭菜,

烧出罐来井台上打水手中提。

烧出缸来你们盛水,

烧出大盆盛米和面不能离。

叫一声九位妹妹听仔细,

我的女婿要烧不出盆和碗,

我问你们拿什么盛东西?\"

大姑娘话儿说完毕,

拿起筷子夹菜去。

二姑娘一听生了气,

大姐夫生产最努力,

比起我的丈夫真正差着两丈七:

“我丈夫是个盖房的汉,

到夏天盖出房来你们避雨,

到冬天你们在房里好休息。

要是没有盖房的,

早就冻死你们烧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