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说了半天话,有些口渴的妍清,端起茶杯喝了两口,才笑着放下茶杯,“秦升,你说呢?”

“奴才以为,主子心中早就成算,既然不打算处置沈德,那对他态度好些也无妨。”秦升比浅画年长,对妍清为人处世的方式也更了解。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妍清今天心情不错,单手托腮还挺有讲故事的兴致的。

“前朝,洪武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的二儿子秦王朱樉,在前往西安就藩的路上,因为舟车劳顿,嫌弃厨子做的饭菜太难吃,就让人将做饭的厨子,拉出来鞭打了一顿。”

浅画眨了眨眼睛,并不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皇子藩王呢,打个厨子儿子,实在算不得什么大事,别说鞭打了,就算是杀了,换一个新的也就是了。

毕竟,在主子眼中,奴才的命实在算不得什么,能跟在一个仁善的主子身边伺候,对奴才来说是最大的福分。

“太祖接到关于秦王的密报后,对其它事情都不感兴趣,唯独对这一件小事十分重视,赶忙给秦王下了一道敕谕,着人加急送至秦王府。

在谕旨中,太祖对秦王:‘膳,立命也,非操膳其事者不得其精,将操膳者视以寻常,是不可也,若频加棰楚,不测之祸,恐生于此’。”

这几句文言文,秦升和浅画听的不太明白,妍清也没立即解释。

“无独有偶,三皇子晋王朱棡就藩的路上,也发生过同样的事情,因为一件小事,就将厨子打了一顿,太祖知道后,也因此教育了晋王一番。

太祖说:‘吾帅群英平祸乱,不为姑息,独膳夫徐兴祖,事吾二十三年未尝折辱,怨不在大,小子识之’。”

妍清又喝了口茶,才开口解释:“这两句话,第一句是说,饮食是一个人的命脉,只有厨子对做饭最精通,因此不能将厨子和别的奴才一视同仁。

如果对厨子频频责罚,使对方心生怨怼的话,很可能会因此招来祸患。

第二句话也差不多,明太祖对晋王说,自己一辈子南征北战,杀伐果断,从不姑息妄纵,唯独对御厨徐兴祖优礼有加,二十多年未曾折辱过。”

“可是,可是……咱们府中有侍膳太监呀……”浅画觉得应该没有主子说的那么严重吧,谋害主子不仅自己要掉脑袋,就连家里人也都会被牵连的。

“侍膳太监只能试毒或药,如果厨子没想毒死主子,只是在菜或汤里吐两口口水,够恶心人,还很难被发现。”

“啊……真的会有这种事情吗?”要说下毒下药等阴私手段,浅画没经历过,也听说过不少,可这种用来恶心人的小手段,她……

膳房的事情,她顶多听说过,一些从主子桌上收回来的,没被动过的大肉,会剁剁重新回锅以后,再给奴才吃。

不过,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在,她们这种主子受宠,自己又在主子面前得脸的大丫鬟身上的。

她能成为主子的贴身丫鬟,相貌、智商等先不提,至少也是个利整、爱干净的姑娘,想想自己要喝的汤里,可能会被人背后吐口水,浅画整个人都不好了。

“我也就是说说而已,我们又没得罪膳房的厨子,他们没有理由这样做。”见自己有点吓到小姑娘了,妍清笑着往回找补。

这种人确实有,不过很少就是了,王府的膳房人多,想避开被人偷偷搞小动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话虽如此,老祖宗的智慧还是有借鉴和学习的必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之前那些人,她直接就处置了,根本没打算给第二次机会。

至于沈德,她既然不打算动,态度好一些也没什么,结个善缘总比交恶来的好。

沈德抱着账册回到膳房,沈旺立刻捧着茶壶迎上来,询问:“师父,怎么样,没事吧。”

“好着呢,慧主子和善着呢,能有啥事。”说是这样说,沈德接过茶壶却是狠狠的喝了两口茶,有两分压惊的意思。

就算他之前就猜到,慧侧妃应是比王妃难应付,也没想到这位主儿这么有成算,简直是手拿把掐。

好了,不管怎么说,能保住小命,保住差事就行,既然主子要整顿膳房,他就只能听命行事,该提拔的提拔,该补缺的补缺,开个会将慧主子说的交代一遍,就让众人继续干活儿去了。

将府中的事情整顿一遍,他们就要挪到圆明园避暑了。

皇上早在五月初就到了热河行宫,直到九月底才回来,十月初给太后过了圣寿,十一月过完冬至,皇上又要起驾巡幸塞外,这次四爷也要随驾。

妍清知道消息后十分无语,夏天在塞外待了小半年,才回来一个多月时间,怎么又要去,还是大冬天的。

好吧,她其实也知道,皇上这样做肯定是有原因,不单单是为了公费潇洒、吃喝玩乐的。

十一月走,除夕之前肯定是要回来的,顶多就一个来月的时间,四爷也没想让妍清跟着自己出门,妍清不去,别人就更不可能去了,最终四爷带着几车行李,和前院的太监出门了。

十二月初发生了一件大事,直到妍清收到四爷的家书,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圣驾巡幸塞外,京中的皇子或朝臣会时不时给皇上送些东西,以示对皇上的惦念,八贝勒胤禩未随驾出京,因此特意献上了礼物,一只白色的海东青。

海东青学名矛隼,中等大小猛禽隼,羽色变化较大,有暗色型、白色型、介于两种之间的中间型, 虹膜呈褐色或淡褐色,嘴铅灰色或角蓝色,蜡膜黄褐色或黄色,脚淡黄色或黄褐色。

在中国,冬季分布于黑龙江、新疆等地,栖息于荒芜的苔原带,极地林地,以及海拔至少九百米的山地区域,主要繁殖在寒带森林线的北缘。

辽代,为了获得天鹅体内的珍珠,用海东青捕捉天鹅,后来,驯养海东青变成辽国贵族的一种风气。

辽国强迫女真族上供海东青,这也成为女真族起兵反抗的原因之一,最终女真族推翻了辽国,建立了金国。

金、元时,女真、蒙古贵族也有用海东青捕猎的风俗,元代时,因取海东青飞翔速度极快之意,对燕京至济南的交通驿站名海青驿。

元、明、清三代皇帝都会在南苑举办狩猎活动,皇帝会在高土台上纵放猛禽海东青捕捉天鹅、大雁。

今上对海东青亦十分喜欢,康熙二十一年,皇上在南苑阅兵,看见臂架海东青的御林军从身边飒爽走过的时候,龙颜大悦,写了一首赞美海东青的诗。

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

性秉金灵含火德,异材上映瑶光星。

轩昂时作左右顾,整拂六翮披霜翎。

期门射生谙调习,雄飞忽掣黄绦铃。

劲如千钧激砮石,迅如九野鞭雷霆。

原头草枯眼愈疾,砉然一举凌高冥。

万夫立马齐注目,下逐鸟雀无留形。

爪牙之用安可废,有若猛士清郊垧。

晾鹰筑台存胜迹,佳名岂独标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