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官术:拯救女市长后,我步步高升 > 第1379章 高校的招生专业,要与时俱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79章 高校的招生专业,要与时俱进

向洋刚才还觉得张恪清稳重了许多,这怎么又说出这么大胆的言论?

还给那些高校招生专业做出调整,甚至要取消某些专业,那些高校能同意?

“恪清,确实有一些高校的专业不那么热门了,可总不能直接取消吧?”

“取消了,那些专业的老师怎么安排?”

没有违纪等情况,那些老师是不可能开除的,哪怕是一些外聘的老师,也得等聘用时间到了才能选择不继续聘用吧?

难道让那些老师白拿工资,不上课?

“向书记,高校的所有学生所学的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可以让那些就业前景比较差的专业取消后,课程并不取消,让那些老师变成选修课的老师。”

“而实际上许多高校都有不少的合同制老师,他们教授的基本都是选修课,甚至一些选修课也应该淘汰了。”

其实网上有很多同学爆料,学校有一些刷学分的水课。

老师上课的课件用了十几年,上面的许多其实早就淘汰了,比如学习做动画,上面用的软件都没了,你能学到什么?

还有编程的选修课,上课教的是doS,这个系统也早就消失了。

而这些水课的任课老师,基本都是有关系的。

张恪清觉得既然要严查人才队伍建设,就应该将这些混子都踢出去。

现在调整各高校的招生专业,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向洋挑了下眉毛,张恪清让那些老师、教授去教选修课,就相当于公职人员序列里让一些干部退二线,对那些快退休的人来说无所谓,可一些年轻的教师愿意吗?

教选修课的老师,可很难评职称,很难升职加薪。

不过这确实也是一个办法,可以解决高校冗员的问题。

省内许多高校的专业不断增加,教资人数也不断增加,每年的支出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真正专业课的老师不能减少,可一些行政人员,一些外聘人员还是可以缩减的。

虽然上头对教育的扶持力度极大,每年保证了财政支出的比例不能降,但也不能任由那些学校浪费。

“你刚才说取消一些就业困难的专业,增加一些新专业,新专业都包括什么?”向洋问道。

张恪清马上说道:“比如说我们省内许多学校都有车辆工程专业,教授的都是燃油车的一些基础技术,包括燃油发动机、手动变速箱什么的。”

“可实际上现在国内的燃油车市场在缩减,手动档的车也在减少,甚至都有车企不再生产手动档的私家车。”

“那么相关的专业就应该做出调整,增加新能源汽车的方向,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技术研发、应用方向。”

“至于说混动力方向,也可以有,但这方面的未来需求肯定比纯电动汽车方向少,甚至未必比得上油车。”

混动力技术,霓虹那边是全球第一,国内大力扶持的也是纯电动汽车领域,混动力就是一个过渡性的技术。

“增加汽车电子、汽车智控等专业,这些都是未来更好就业的,因为现在的汽车很多都有更多的电子元件,也都安装了一些智控设备,智能辅助驾驶方面,我们也算是全球第一梯队,未来肯定目标是全球领先。”

“还有可以增加人工智能专业、游戏艺术设计专业、集成电路专业、工业软件开发应用专业、低空技术工程专业……这些都是未来人才紧缺的,我们现在开始培养,四年后,甚至七年后,十年后,就能培育出一大批相关的专业人才,未来也才能诞生更多相关的顶尖人才,甚至是领军型人才。”

“像是土木、路桥、工民建等专业,应该适当的减少招生,未来市场会趋于饱和,毕业生就业没那么容易。”

其实许多高校每年的专业都是在变化的,专业招收的人数也是在不断地变化。

热门的专业基本都会扩招,因为报名的人数更多,冷门的就会减少,因为招不到那么多人,即使调剂过去了,对方也有可能选择复读,将来学自己想读的专业。

现在的学生跟他年轻的时候已经完全不同了,他那时候是能考上大学就行,考上了基本就会去读,别管专业热门还是冷门。

但现在一些冷门专业,就连想考公职人员也很难,因为公职人员的招考也会限制专业,公职人员的队伍里也需要专业的人才。

张恪清觉得与其等到一些专业遇冷,一些人才缺失的时候再调整,不如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才能在将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向洋有些无奈的看着张恪清:“你这要调整的可有点多啊。”

他以为张恪清会说那么两三个,可张恪清一口气说出来的新专业有十几个,要减少甚至取消的专业也有十几个,这太多了。

新增专业,这些都是要上报教育部的,只有这样才算是国家承认的学历,减少专业倒是学校自主权很大,但同样需要上报批准。

一两个专业,他打个招呼,部里通过很简单,可十几个专业新增,十几个专业减少和取消,他也做不到啊。

“你减少一些,比如汽车工程都选择新能源方向,这个肯定没问题,我能解决,一些专业的招生人数减少也可以,但直接取消有点难。”

“这些高校的事情,都不是我们省里能说了算的,你应该明白。”

他记得没错的话,张恪清的岳母退休前就在教育部担任司长,虽然不是负责高校,也应该懂这些事情。

张恪清坦言道:“向书记,我知道这个很难办,可是我们高校的责任就是培养人才,教授专业的知识,让那些学生将来能找到好工作,能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而不只是让他们得到一份学历证明、一张毕业证。”

“您曾跟我说过,一些事情只要是对的,就算是难也要坚持。”

“社会需要的人才和技术是与时俱进的,那么高校的专业,也应该与时俱进,甚至是必须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