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家数代积累,燕飒茗的嫁妆满满登登,大件提前送进宫内,还有满满一百八十台。
因为提前得到皇后娘娘回门消息,又整理出这九大马车,就怕亏待了燕飒茗。
把孩子孤零零的留在京城,燕家人都心中有愧,给不了别的,只能在钱财上下功夫。
夜里落匙后,东西宫的宫人、嫔妃就不能在宫中随意走动,只有皇后陛下两人,不受约束。
这场君臣相宜,昭明帝似乎很痛快,拉着燕飒茗说了不少他从岳家听的小皇后趣事。
那些原主记忆中都褪色的场景,被昭明帝一说,又显得活泼有趣。
官家之前可没这么话唠,这是想要一个温馨的小家?
是这个意思吧,谁会知道昭明帝内心的柔软。
燕飒茗猜到了昭明帝的心思,没有点破,她可给不了昭明帝一个温暖的避风湾。
两人之间,只能相敬如宾,没有脉脉温情,就当是个生活搭子。
这点柔软,昭明帝也只在小皇后这透露了几句,后宫这么些人,他只对小皇后有一分信任。
小皇后说要与他白头偕老,他觉着小皇后天真烂漫,又把这话放到心上。
今日见了燕家几位,昭明帝才知道燕家家风如此,小皇会有如此想法并不奇怪,也尝试多包容小皇后。
昭明帝相信爱情,但不需要爱情,也不需要小皇后视他如生命,只要能在后宫有个去处。
什么温馨一刻,什么帝后佳话,燕飒茗不主动、不回应,这些都先放一边。
第二日又是五月十五,定好的嫔妃请安日子,她准备斗斗法,来一把皇后的碾压局。
她现在名正言顺,要按照与官家的约定,整治宫中上下,让整个皇宫都依她的心意运转。
沉香姑姑带着四位宫女,已经将宫里摸清楚,正好教教规矩。
燕飒茗接受原主记忆时,就在猜想,这方小世界有异世灵魂。
昭明帝的动作没遮掩,那科举制背后一定有高人指点,再看朝廷推行阿拉伯数字,就差不了。
几次请安,燕飒茗也在观察,宫里几位,哪位是那异世灵魂,都不太像。
异世灵魂的周身气质和神态,还有那种隐性的高傲,是遮挡不住的。
真有这样一个大宝贝在后宫,官家一定会嘱咐自己对她多关心。
不在后宫,也,在中殿,昭明帝身边宫人,燕飒茗基本看过,也不像。
但昭明帝用宫规与她鸿雁传书,反而坐实了燕飒茗的猜测。
那宫规上的两人同行、物品一进必有一出、透明账目、轮值掌事、匿名举报、绩效考核,这个味都要溢出来了。
背下新宫规这口黑锅,它又大又圆,燕飒茗真是冤枉。
等后宫推行一段时间,想必陛下就要推广到朝堂。
这一条条一件件,真不是燕飒茗所想的,当时,昭明帝给她鸿雁传书,就传了一套完整的新宫规。
这是还未见到小皇后的昭明帝,给这位小皇后的考验,做了这事,小皇后就只能站在他这边。
所以,要说新宫规的实施难度,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这时候跳出来的那些人,那可就惨喽,江山社稷面前,昭明帝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嫔妃们要做的也没什么,她们既然已经开始抄写宫规,就应该知道里面是些什么。
燕飒茗让她们做的,就是规劝好宫人,不要在这时候犯了宫规。
燕飒茗不认那些宫人不知之理,一律按照宫规严罚。
话说在前头,后面要是有宫妃找她求情,她是不认的。
那宫规,大家都在抄着,知道里面写了什么,没有一条宫规让她们不心烦的。
按照新宫规实施,那嫔妃们以后在后宫就是聋子瞎子,花大价钱收拢的宫人,不就没了用处。
连御医把脉都要两人同行,还用的抽签和登记制,她们怎么控制御医成为宫斗的耳喉。
御医是宫斗重要组成部分,手里没有信任的御医,会陷入被动。
皇后这么做,就是断了她们后路,撅了她们的根。
只是那个轮岗,就会把她们手里现有的眼线全部打乱,家族多年的安排,成了水漂。
在这点上,嫔妃和燕飒茗站在天然的对立面上,也是昭明帝最初所想。
昭明帝后位空悬多年,她们早都不抱希望做上皇后,不从皇后角度考虑,自然要争取属于她们的利益。
“可是觉得不妥?”
燕飒茗一个眼神,刚鼓起劲的嫔妃就歇了心气,皇后现在势大,她们现在拿什么去皇后斗?
偌大的皇宫,陛下都不能说尽在他掌握之中,小皇后年轻气盛,怕是要栽一个大跟斗。
怀着这个心思,各种不满只能按下,现实不容她们动手。
皇后周边被陛下围得铁桶一般,之前百用不爽的手段并不好用。
一旦招惹陛下,后宫的那些无名氏就是她们等明天,陛下手段,从没有怜惜人的。
新婚燕尔,跟皇后正是你侬我侬之时,如今之计,只能徐徐图之。
等皇后失了圣心,到时候,凭多年经营,还斗不下一个皇后。
此时此刻,嫔妃们口服心不服软,起身齐道,遵皇后懿旨,妾等定当约束宫人。
没有排练过,不知道她们是怎么能说这么齐。
皇宫里就像一个模具,不管怎样的女子,进了宫中,都变成了同一个模样。
每次听到这种没有提前排练,但又特别齐整的回话,燕飒茗总会想到这个。
应下就好,只要应下,以后说话做事都有由头。
燕飒茗不讲礼,也讲理,入宫之后做的一桩桩一件件,哪个不是有理有据。
让嫔妃罚抄前,也问过她们意愿,还问过昭明帝态度。
把高大人变成高公公之前,都问他主子昭明帝的意见。
现在整改皇宫,也问过皇宫诸位主子,仪式流程走完,就再没有顾忌。
到六月初八,短短二十日,在沉香姑姑的大力整治下,宫里井然有序。
那份厚厚的新宫规,项目落地,走上正轨。
皇后娘娘铁拳之下,一次警告,二次罚,三次流放出宫,再蠢笨的宫人,都学会了他们应该知道的那份宫规。
一动一静,一切遵循宫规,只需要承担自己的那份责任。
相比之前,一心做事的宫人们还更喜欢现在,每人都分了固定的任务,没有忙不清的杂事。
除此之外,只用听陛下和皇后两位主子的,吃的也好,不用在宫里熬资历,总算活的有个人样。
这就是昭明帝的最初设想,按新宫规,宫人的日子会好过,效率翻倍,一切都有迹可循。
也能遏制嫔妃与宫人勾结,与前朝联系的不正之风。
皇宫宫人的日子好了,底下嫔妃也喜欢皇后主子,只有嫔位妃位的主子们觉得,小皇后处处与她们作对。
陛下也不分是非,只偏向她一人,她们与陛下之间多年的情分,一息之间化为虚无。
“梓潼这是忙清了?”
偶尔,燕飒茗也会觉得,昭明帝让人恨得牙痒痒。
听听这话,燕飒茗妥妥的就是昭明帝的工具人,事儿是她做的,骂是她挨的,明面上获益的是她。
昭明帝不声不响,躲在她身后,等时间合适,就给朝堂上的大人们来个大的。
这么做,也是让自己这个皇后收拢权力,互利互惠的事,谁也别说谁。
“还早着呢,好些人在背后使绊子,该抓的抓了,该罚的罚了,还是有人想试试官家手段。”
那些人做的很隐晦,推出来的宫女太监都是弃子,很难找到幕后推手。
燕飒茗雷霆手段,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愿意帮她们干的宫人少了,也还是杜绝不了。
这些人自己没本事出来硬扛,在暗地里搞事情,就像老虎头上的虱子,不咬人,但烦人。
“梓潼给个宫人单子,朕明天就将他们全部赐还出宫,正好放一批庄子里养的宫人进来。”
昭明帝要宫人单子,燕飒茗给的仅作参考,他有自己的一份名单。
庄子不是皇室庄子,是昭明帝自己的私人庄子。
这么些年流落在外的孤儿、或者因天灾影响卖身的,有一小部分都被昭明帝养在庄子里。
昭明帝养他们大,不是让他们吃白饭的,有本事的学本事,没本事的学伺候人,本身厉害的也是伺候人。
皇宫之中,世家安排的人还是太多,放出去一部分,还是会有源源不断的世家人进来。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从开科举制起,昭明帝与世家之间形同水火。
皇权与世家一直是处于对立面,因为科举制,让昭明帝彻底与世家撕破脸面。
登基二十六年,子嗣只有大猫小猫几只,六位皇子,三位皇女。
皇子之中,两位都出自武将之家贤妃,比起燕家,贤妃背后的周家守着南边,那才叫放肆。
太子出自已故孝端皇后,五皇子出自已故静肃皇后之妹柔嫔,三皇子已故元敬皇后之妹,王嫔。
后宫子嗣,大部分都被世家掌控。
只有四皇子和三皇女,是出自民间采选的淑贵嫔,因为难得的龙凤胎是天降祥瑞,被昭明帝死死护住,才活到如今。
大皇女是从民间收养的,二皇女出自异域进献的容嫔。
那些世家,就是仗着这么多年在皇宫内的经营,毫不遮掩的玩弄皇权。
昭明帝在小皇后未入宫前,整宿整宿睡不着,心中积攒暴虐之情,有时甚至想将这些世家全部满门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