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要知道,就是正常人在高温和洪水的连番轰炸下都活的艰难,更何况杨叔叔一个重病患者。

而看徐涛一脸的八卦,肯定还有别的事情。

“最关键的点就在这里,现在不是一家三口了,是一家四口了!”

这话一出,不仅是向迟惊愕的瞪圆了眼睛,连许格都忍不住看向徐涛。

韩冬冬一脸惊讶。

“好家伙,我记得他家被抢的时候还被放了一把火吧?我没记错吧?”

向迟连连点头。韩冬冬继续说道:

“而且杨叔叔好像被打的挺惨,我一直以为他们日子过的得挺艰难呢,结果人家老当益壮?不仅挺过去了,还在这么恶劣的情况下又生了一个娃???好家伙……真厉害啊!”

徐涛就知道他们会想错,连忙打住韩冬冬的话。

“我说的这一家四口可不是原来的男主角了,最起码我看的那会儿,是没看见杨叔叔的影子儿。”

向迟头顶三个问号。

“哎呀,到底怎么回事,你快说!”

徐涛也不再拖拉,一口气儿把他观察到的说了出来。

徐涛刚才去看的时候,杨阿姨和她儿子还有四五个人正在院子外面撬门呢。

徐涛看到有人撬门,本想去阻止,可突然看到杨阿姨也在人群里,就停了下来。

那栋房子是杨阿姨家的,既然是她带着人来的,应该是杨阿姨把钥匙丢了或者怎么样。

门打开后,两个年轻人先冲了进去,行动间还把杨阿姨的儿子杨家轩挤的一个趔趄。

杨阿姨上前扶了杨家轩一把,还没等说什么,后面跟着的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的搂住了杨阿姨和杨家轩。

徐涛离的远,他们说什么没听清楚,只看见那男人和杨阿姨举止亲密。而这个家原来的男主人杨叔叔却不见踪影。

大家一听是这么回事,都有些沉默。

当初杨叔叔被打的满头满脸都是血,不用看就知道伤的很重,再结合现在这一出,发生了什么不言而喻。

杨叔叔很有可能没挺过去,已经没了。而杨阿姨带着一个十几岁的儿子,两人就差把“好欺负”写在脸上了。也许是为了生存下去,杨阿姨不得不给杨家轩找了一个“后爸”……

向迟如是分析着,大家都觉得事实应该也差不多是这样。

聊过了新鲜事儿,还得继续干活。向迟和韩冬冬上了阁楼打扫卫生。

转过露台,向迟家有一部分露台正好可以看到后面一排别墅。

韩冬冬正在铲地面的泥,一直起身子,正好看到杨阿姨家院子里的好几个人,应该就是刚才的八卦主角了。

韩冬冬小声招呼着向迟。

“小迟……小迟!”

向迟听见动静,奇怪韩冬冬这是干嘛,只见韩冬冬猫着腰向她招手,还比划了一个“嘘”的手势。

一看这架势,向迟就懂了,这是有瓜可以吃啊。

向迟和韩冬冬认识十多年了,可以这么说,韩冬冬不撅屁股向迟都知道她拉什么粑粑……

向迟把铁锨放在原地,走到了韩冬冬身边,两个人贼头贼脑的趴在露台墙围上往杨阿姨家院子里看。

一边看,韩冬冬还不忘感慨着。

“也不知道杨阿姨后找的这家人怎么样?好不好相处……”

向迟探出头,越看越觉得院子里的那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眼熟,再仔细一看,好家伙,这不就是杨阿姨家的邻居老王大爷一家嘛!

不怪韩冬冬和徐涛不认识,老王大爷原来住在杨阿姨家隔壁,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结婚,小儿子刚念完大学。

向迟记得老王大爷两口子去给大儿子看孩子去了来着,怎么现在……

向迟虽然有些奇怪,却没有窥探人家隐私的想法,看了几眼后就拽着韩冬冬专心干活去了。

经历了这么久的天灾,因为各种各样原因没了人太多太多了,但是留下的人还得继续过日子,所以就有不少人组成了家庭,搭伙过日子。

杨阿姨和老王大爷他们这种并不是个例,而是常态。

后来,向迟通过别的邻居知道了这一对重组家庭的前因后果。

老王大爷的老伴儿本来就有很严重的糖尿病,高温的时候被困在了大儿子家,因为救治不及时,并发症走了。

而小孙子才不到一岁因为肠梗阻也没救回来,大儿媳妇心灰意冷,再加上高温时候中了暑,也因为热射病的并发症走了。

老王大爷接连重创,昏倒在了医院,被抢救回来后,安排的病床正好是杨叔叔的隔壁床。

那时候,杨叔叔已经是弥留之际。

大儿子先是没了妈,然后儿子媳妇接二连三都没了,一夜之间白了头,天天觉得活着没意思,一个看不住就要跳楼。

吓得老王家小儿子每天照顾老爹还不够,还得时刻盯着自家大哥,生怕他一时想不开,真的被他找到机会去跳楼。

最后不知怎么,还真让他寻摸着一个机会。从医院楼梯翻了下去,结果砸到了下一层正坐着哭的杨家轩。

彼时杨家轩正因为知道自己老爸没几天活头而伤心哭泣,就被一个一百多斤的人砸晕了过去。

最后两个人一个胳膊骨折,一个小腿骨折。

也许是因为受了这么一回伤,让王家大儿子想开了,也可能是因为看到二十出头的弟弟照顾完父亲还得照顾自己,被弟弟的一通哭诉而良心发现。

自那以后王家大儿子振作了起来,积极配合治疗,因为愧疚还自觉去照顾无辜被自己连累的杨家轩。

后来杨叔叔还是走了,两家因为是多年的邻居,再加上这段时间的另一种意义上的“共患难”,两家的走动也越来越频繁。

后来去避难所,因为王家三个身强力壮的男性,时不时帮助杨阿姨,两家就更亲密了。

后来,在大家无声的默契中,两家人就变成了一家人。

向迟那时听到这些,还一阵唏嘘,感慨世事无常,缘分也妙不可言。不过那都是后话了,现在的向迟还在跟露台的泥巴奋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