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 > 第92章 李隆基收手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唐玄宗李隆基偏信偏言,对于边令诚所说的封常清以贼摇众,即通过夸大叛军的强大来动摇军心。说高仙之弃地数百里而逃,甚至还偷偷克扣士兵的粮食和赏赐。

李隆基当即大怒,就要让边令诚将他们在军中斩首。

弹幕“呵!”“呵呵!”“呵+”】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已经将李隆基骂了无数遍了,大臣们看着他这么激动的样子,都担心他气晕过去。只能尽力宽慰他。太医也是时刻守在身边。

汉朝刘彻时期

刘彻:“这李隆基莫非是因为造反的是个胡人,对其他胡人也不相信了?”

一听刘彻这么说,身边的霍去病就忍不住了,于是问道:“可这封常清不也是汉人吗?那安禄山手下的将士不也有很多汉人吗?既然这位唐玄宗选择让高仙之这个胡人去平乱,现在怎么又能不相信他的呢?”

刘彻听着霍去病的提问,觉得甚是有道理,说到底,还是这个唐玄宗不行。

【于是在天宝十四载十二月二十一日,封常清被斩首。从外面回来的高仙之,被边令诚带着一百名陌刀手,拦着,也要将他处死。

高仙之面对这样的场景,心中怕是无限悲凉吧。他只是说道“我退,罪也,死不敢辞。然以我为盗颉资粮,诬也。”

他承认自己退兵有罪,甚至死罪都认了,但不承认自己克扣赏赐和军粮。

而此时那些士兵自然都在旁边,毕竟人家都要来杀他们的上司了。

高仙之对着这些士兵也说道“我募若辈,本欲破贼取重赏,而贼势方锐,故迁延至此,亦以固关也。我有罪,若辈可言;不尔,当呼枉。”

全军都在大呼冤枉。

可这有什么用,边令诚本就恨高仙之,又是他进的谗言,怎么可能因为这样就放过高仙之呢,于是高仙之也死了。

弹幕“不行,我受不了了。”“连苦苦给他平叛的将领都杀了,还是阵前杀将,谁看了不夸一句李隆基呢?”】

秦朝

嬴政:“军心已乱,唐朝危矣。”

【不过这时候潼关还没有失守,毕竟我大唐还是有将领的。

同样身为胡人的哥舒翰那也是忠于朝廷的啊,其实在天宝十四年(即755年),安禄山还没有造反的时候,哥舒翰就已经中风,昏迷很久了。

但是,大唐已经到了危急时刻,不能上,你也得上。于是,哥舒翰只能带病上阵,而且哥舒翰与安禄山的矛盾很深。

所以列了七大状,请求杀死了安禄山的族弟安思顺。但是,安禄山造反的名义是什么?那可是诛杀奸贼杨国忠,要是你是杨国忠,你会害怕吗?肯定会怕这一刀什么时候就到自己身上了。

而且这个时候也有人给哥舒翰献计说,留兵固守潼关,然后率精兵去杀死杨国忠,这样安禄山出兵的理由就不成立了。这就像当初七国之乱时汉景帝刘启杀晁错一样。】

汉朝刘启时期

刘启心想“用这个废物杨国忠来对晁错,侮辱自己老师了。”

【不过哥舒翰却没有听,不过这些消息却总漏了,被杨国忠知晓了,那杨国忠能这么看着吗?】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他不会又听信谗言,把哥舒翰给杀了吧。”

【哥舒翰这个时候的兵,虽然说是有二十万,但是这些兵很多都是来凑数的,战斗力不强。所以哥舒翰的想法是,就在潼关守着,等到安禄山那边自己分裂了,自己再寻找机会讨伐。

而这个时候安禄山那边的情况其实也不好,因为安禄山一路打过来,杀人如麻,不得民心,所以所占领的地方不多。

而且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的军队也在继续前进,甚至夺取了常山等十多个郡。这时候的安禄山都已经后悔造反了,都想直接回幽州了。

然而隆基永远不会让你失望,他永远都能做出让人咒骂的行为。

弹幕“李隆基已经被这十几年的玩乐腐蚀了,已经脱离前线了,现在都还没搞清楚自己面临着什么。”】

【面对这一现象,处于潼关第一线哥舒翰知道需要等,郭子仪、李光弼也知道要等,两人也知道“今贼悉锐兵南破宛、洛,而以余众守幽州,吾直捣之,覆其巢窟,质叛族以招逆徒,禄山之首可致。若师出潼关,变生京师,天下怠矣。”

他们的打算也是哥舒翰守潼关不出,而他们二人直捣幽州,那么安禄山也就蹦跶不了多久了。可一旦哥舒翰出了潼关,那么长安也就危险了。

二人也极力劝说哥舒翰固守潼关不要出兵,这大家都看得明白的事情,李隆基他看不明白,杨国忠也不愧废物之名。

就因为担心哥舒翰对付他,在李隆基面前劝说,结果李隆基真就连续派使者去催促哥舒翰出兵。最后哥舒翰没办法只得出兵,结果二十万大军最终只剩下八千人。

这个时候,哥舒翰想的还是继续招揽失散的兵卒,把守潼关。但是这时已经由不得他了,最后被人绑了,投降安禄山了。这就导致唐朝平叛的形势急转直下。

弹幕“走了封常清、高仙之,又来个哥舒翰,李隆基你可真了不起。”“所以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哥舒翰就不该听李隆基的话。”“哥舒翰要是不听,是不是也会像高仙之一样,直接被杀了。”“三郎啊,你不懂,你就不要随便插手。就算不是为了大唐,你就当为了你自己不好吗?”“杨国忠真的就是搅屎棍。”】

唐朝李隆基时期

李隆基:“那......那最后长安......长安怎样了。”

【潼关失守,长安危矣。

在同年的六月,叛军攻陷了唐朝的都城长安。而李隆基在长安陷落前,就逃了出去。

但是,李隆基他是怎么逃跑的呢?

在得知潼关失守后,李隆基他还下诏书说要亲征。结果自己带着一众贵妃姐妹、皇子、皇孙、公主、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和近侍跑了。他就这么跑了......

长安失陷,君储逃亡,安史之乱也就进入了最高峰。

弹幕“长安的百姓也是可怜,他们的圣人说着要亲征,结果直接抛下他们跑了。”“李隆基这是自己弃了民心啊。”“我要是长安百姓我也恨,都做好奋战的准备了,结果一觉醒来发现圣人早就跑了。”】

唐朝李渊时期

李渊:“二郎啊!你以后可得留下诏书,绝对不允许这个李隆基登基,绝对不许......”

【我们都说,唐朝是一个上限高,下限也低的王朝。

上有开元盛世,相当于封建王朝繁华的顶峰了。而下限,那就得从李隆基这一跑开始了。】

汉朝刘邦时期

刘邦:“哦?这是何意?”

【李隆基这一逃跑,也就打开了唐朝“国都六陷,天子九迁”的潘多拉魔盒。

弹幕“低情商的说法叫‘国都六陷,天子九迁’,高情商的说法叫国度收复了五次”】

唐朝李世民时期

“陛下!陛下!”

“二郎!”

“阿耶!”

贞观大臣们受不了这一消息,可更受不了的是他们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听到“国都六陷,天子九迁”的时候,只感觉脑袋在嗡嗡响,什么都听不见,也什么都看不见了。等了好一会,才看到焦急地看着他的观音婢,以及辅机等人。

李世民一看到长孙皇后,就开始抱着她哭:“观音婢,观音婢,我大唐怎么就出了这么个东西,怎么国度这么重要的地方都能沦陷六次。这些李氏子孙都做了什么!”

而听着李世民哭泣声,不只长孙皇后,连房玄龄、魏征等人也眼冒泪光,难以忍受。

秦朝

嬴政:“这唐朝也够顽强的,这样都能扛个一百多年。”

【至于“国都六陷,天子九迁”咱们等到最后在简单说一下,现在咱们说回李隆基的逃跑。】

李世民:“观音婢,朕还要忍受李隆基的混帐事到什么时候,天幕怎么还没讲完。”众人看着哭唧唧的陛下,也心疼,想让他不要再听了。

不过,这话一说出来,就被李世民回绝了。虽然痛苦,虽然不想看,可不能不看。

【李隆基拿百姓当挡箭牌跑了,可其他地区的人不知道啊,他们依然心疼着挨饿的皇帝。于是这些百姓纷纷拿出食物给挨饿的皇室。

甚至还有老父郭从谨进言:“禄山包藏祸心,固非一日......臣犹记宋璟为相,数进直言,天下赖以安平......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久矣,但九重严邃,区区之心,无路上达。事不至此,臣何由得睹陛下之面而诉之乎!”

你看,一个乡野村夫都知道安禄山要反,无数人向陛下劝谏,陛下,您怎么就不信呢?

然而,事已成定局,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而等到他们一行人逃到马嵬坡的时候,将士们筋疲力尽,又饿着肚子,实在忍无可忍。军队哗变,陈玄礼和太子李亨也在其中进行主导,他们也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杨国忠作乱才导致安禄山造反,于是决定诛杀杨国忠一家。

而唐玄宗李隆基为保军心安定,令高力士缢死杨玉环。

弹幕“这群将士也是好,居然不想弄死李隆基。”“他们觉得他们的陛下是听信谗言,才会如此。要是没有此人,他们的陛下就会变回曾经那个英明神武的圣人了。”“只能说,他们想多了,李隆基早就变了。”“李隆基会让你们再次见识到的。”】

唐朝李隆基时期

“陛下,您还干了什么!”这些大臣实在没忍住,问了出来。

可李隆基他自己也不知道啊!他也只能先安抚了。

【然而,在这关键时刻,陈玄礼选择忠于李隆基。这就让和他一起兵变的太子李亨很懵逼了,我做这一切的目的难道只是为了杀死杨国忠他们吗?

显然是没这么简单的,太子李亨明显就是想要自己即位,可这时陈玄礼临阵倒戈,李隆基也死不了了,他也不可能留下来随唐玄宗入蜀,于是父子二人分道扬镳。唐玄宗李隆基入蜀,太子李亨带着儿子李倓、李俶等人北上灵武。

后在灵武自行即位,尊李隆基为太上皇。而且这次随太子北上灵武的还有郭子仪、李嗣业等将领。

幸运的是,李亨这几个儿子以及这几位将领都是能打的,他们意欲收复长安,于是爆发了那场冷兵器之战的巅峰、安史之乱的转折点、为大唐续命的香积寺之战。

这一战以大唐15万大军对战叛军的十万大军,最终大唐惨胜,收复了长安。

弹幕“香积寺之战就是大唐精锐军之战,大唐精锐就是这样生生被内耗了。”“每次看这场战役都心痛到无以复加。”

“这二十几万大军要不是被内耗了,打谁不是打,轮得到其他人蹦跶。”“死亡率达到了百分之50,多么恐怖的数据。”“双方都觉得自己是在平叛,这才是最恐怖的。”】

唐朝李世民时期

“二郎,吃药了。”

李世民从安史之乱后,眼泪就没停过,现在也是一边吃药,一边哭。他的大唐怎么就被这么对待了。

而有他这个反应的不止是他一人,大唐的君臣、百姓看到天幕中放的这一场战争,就没有不流泪的。

【而,还有一场战争对于大唐来说也是极为重要,而这也是最惨烈的一场战争。

弹幕“我知道,我知道是哪一场战争,真的不是一般的惨烈。”“李隆基,你做个人吧。”“孤守一城十个月,他已经做到了极致。”】

【没错,这场战役就是睢阳之战,这场战役的首领就是张巡,一个被骂食人狂魔,也被无数人拥戴的将领。】

汉朝刘彻时期

刘彻:“食人狂魔?孤守一城?这大唐到底在做什么!”

【此时安禄山已经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所杀。】

唐朝李隆基时期

李隆基:“这安禄山当真是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