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接到杜广明寄过来的时尚杂志,江年正和彭志、管欣正在为接下来的交流会做准备。

这个交流会不是规模最大的那个,而是某个行业的交流会,发起人是南边省的几位服装经销商。

这几位经销商的生意海内外都有,资产和实力雄厚。国内的服装行业暂时有着种种限制,很多过于时尚的颜色和款式,在国内的接受度都不高。

因此他们的主力在海外,经常去参加国外各类服装展,一是掌握时尚潮流,二是拓展人脉。

不过有一个事实他们得承认,那就是想进入某个圈子,必须有匹配的实力,强行融入圈子的下场就是被忽视,毫无意义。

国内的服装设计处于一个保守的时期,没有设置相关专业,而成衣师傅们讲究一个传承,无论是观念还是创新都明显滞后。

但是服装行业优利润太可观,哪怕是为了钱,这几人也想培养出一批专业人才。

所以他们不惜花重金举办了一个行业内部交流会,不仅为全国各地的同行提供一个交流切磋的契机,还设立了一个奖金不菲的比赛。

每一年在交流会上获胜的同行,既能得到一笔金额可观的奖金,还能得到一次去往国外知名展会的机会。

重金之下,全国同行的反应当然是热烈的。

而江年他们得到这次机会,跟彭志有关。

彭志对接的省城经销商,在第一批成衣迅速售罄后,果断地续了三次订单。直到销售时长明显延长,他才减少了下单金额。

经典款的好处就是永不过时。彭志带去的那批成衣就有这方面的趋势,后期虽然销售情况没有前期那么火爆,但是一直在畅销款的名单上,排名也靠前。

得到交流会发来的邀请函后,那位经销商干脆地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彭志,“彭经理,这次我就不去了,你更适合去。”

彭志拿到邀请函后,去找江年商量,“江厂长,咱们去吗?”

江年接过来看了一眼,果断决定,“去,必须去。不仅要去,还要做好准备。”

她叫来管欣,三个人商量好以后,彭志找到了成衣师傅,交给对方几张图纸,“每张做出一套来。”

成衣师傅看着图纸上的画像,直觉挺别致,不过不是很符合国内的审美,他点点头,拿着图纸去琢磨去了。

管欣送文件给江年审批时,顺便把她的包裹带了过来,“杜总那边寄过来的。”

说真的,管欣对里面是啥玩意很好奇,不过江年没有当着他拆包裹的打算,“知道了。”

管欣离开后,江年才拆开了包裹,里面是三本杂志和一封信。

她拿起日期最近的一本,第一页就是露维亚的新款黑匣子,文章以极其浮夸的词语描述了黑匣子受到的瞩目,“所有人都在等待它的降临。”

“我愿意称它为,奇迹。”

江年对这篇文章的口吻生出了几分亲切感,这不就是后世最常见的震惊体吗?

在相比之下很朴素的现在,这种震惊体太抓眼球了。

黑色暗纹的包,静静地躺在红色丝绒上。

确实挺好看,和震惊体很般配。

杜广明在信上介绍了情况,“这款包简直令人疯狂。”当时他排队就是想近距离欣赏,没想到几分钟后,这款包就被买下了,甚至都来不及抵达店内。

人群完全抓狂,不满的、埋怨的、抓狂的声音此起彼伏。

店员似乎早就习惯了这样的情况,哪一款限量包的出现不会导致此刻的情况?

那些限量包,连他们都很难见面,可能下了飞机就直接被送到某位女士手里,陪同对方出席某次宴会。

对于那个世界,他们的想象力都很匮乏。

杜广明也有些失望,毕竟仅是一张杂志硬照就已经如此有冲击力,见到实物会更加震撼吧?

当然他的失望就持续了一小会,他感叹的是,这一行,赚钱太容易了。最难得的,是站着赚钱。

于是他买了几本杂志寄回给江年,让他未来的合伙人对目前的时尚潮流有个大概印象。总之在江年到位前,他会定期寄送时尚杂志。

他希望江年能研究潮流趋势和设计思路,并且给出意见和建议,“小江,这个行业给我的震撼,不亚于我赚到的第一个一百万。”

江年就笑了,她心想,老杜,这才哪到哪呢?

几十年后对奢侈品的追捧,那才是丧心病狂。

好像拥有奢侈品的自己也是奢侈品。

完全的本末倒置了。

江年花了几天研究这几本杂志,画了无数张草稿,渐渐地筛选出其中几张细致描绘。

这几款包,也许就是她未来事业的敲门砖。

衣服和搭配的包制作完成后,江年召集她分管的几个科室开了会,把近期工作都做好安排,然后带着彭志和管欣登上火车,去往交流会所在的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