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红楼追梦人 > 第106章 真假京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接前文,红楼梦是官场小说,而明清时期流行官场讽刺小说,所以作者曹雪芹就从天子所在的京都城里的神仙洞府开始。

先说说,这个神仙。正所谓,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

但神仙毕竟不是正道。天子肯定走正道,对应帝王家,那么,就只剩下不务正业到皇帝都不做的太上皇来走神仙道。

看看后文贾府受贵妃娘娘之托,去了清虚观,张道士那里。而馒头庵的老尼姑问过王熙凤,一女许两家的,接不接。

这里,张道士又跟贾母说,想跟贾宝玉做个媒的。

金玉良缘。推断,京都的僧与道,有官场渠道的身份,消息,乃至官媒也是他们范畴里。

这里的官媒,是上门牵线做媒的意思。对应前面老尼姑说的,张家财主的小姐,总来我们庙里烧香。

啥意思。想想古代小说里,大户人家太太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唯一例外,总去庙里烧香。

所以,这庙到了明清时期,其实是个搭桥牵线的地方,可以去和所谓高僧喝茶,说些官场隐秘事,也可以有得道的来做媒。

如宝玉这般的王孙公子,就张道士,而张财主家的小姐,就老尼姑呗。至于和尚高僧的。

自从出了唐高阳公主的风月案被唐朝太宗皇帝腰斩,就再也不敢明着接风月情事。

出家人不打诳语,六根清净。那么,从贵妃娘娘到张道士,可以理解为,贾宝玉的亲事,官媒也开始操心。或者说,贾宝玉在设法摆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么。

这里金玉良缘,像是说的史湘云吧。因为她亲爹甄士隐,跟道士走得近,再说,史湘云和贾宝玉订过亲的。

那么,从京官,再来看红楼梦里的姻缘。文中一开始,僧与道是问天家求了个恩典么。

通灵宝玉。

贾家贾宝玉一出生就得了。而金陵姑苏甄士隐虽然和僧道有缘,但他想走正道做官。

所以,女儿甄英莲就偷偷送回外祖史家,以史家大姑娘来和贾家联姻吧。

贾母选了贾宝玉。

推断,王熙凤是这两年王家突然冒出来的,甚至连宗到王夫人所在的嫡出里,成了嫡出大姑娘。

而她一来就打发了贾琏身边的姨太太,甚至愿意拿自己身边精挑细选的陪嫁丫鬟平儿来换。

在她之前,贾琏身边也跟贾蓉贾宝玉一样,养着谁家的大姑娘吧。那两个姨太太,就像了袭人,原是史湘云的丫鬟。

后来,贾母给了贾宝玉。史湘云说的,丫鬟袭人原是她身边的丫鬟,她走了就回了贾母身边,怎么又跟了贾宝玉。

所以,王熙凤能容得了?这是谁的人啊。

贾琏看着,是想林妹妹了,还是林妹妹她娘呢。

知道黛玉进贾府,见贾母,规矩错哪里呢。林如海的年纪,才有个三岁的嫡子。

要么他结婚迟,要么他二婚。娶的还是贾家嫡女,贾敏。

原本只能给贾琏做妾。谁让王熙凤,压了和贾琏自小朝夕相对的,贾敏。

后来居上!成了名正言顺的琏二奶奶。

原本的琏二奶奶,贾敏,本姓……她原本是平儿,王熙凤身边的姨太太。她的女儿,黛玉,那不就是颦颦。

这京都城里的王孙公子,脑袋瓜子里转了多少弯儿来骂娘。

这是,一见面就骂黛玉她娘。

有爹生,没娘养么。

还好,不是甄宝玉他娘。他,有的恩怨情仇,可能也不是很清楚。

话说,林如海,他有女儿么……那不就是他甄宝玉假扮。

林如海,探花郎,他会把嫡亲女儿送来?

再说,贾府给他个假小姐,他还个林家真小姐!看看,后文迎春那里骂的。

我本来跟你爹一个辈分,欠了我五千银子不还,还塞个女儿来。

害我现在看他矮一头了。所以,探花林如海会送自己亲女儿,送个学生黛玉吧。

贾敏,就算比贾琏大个一两岁也无妨的,看文中。但她,前后推,原是贾琏的正妻。

却被突然冒出来的王熙凤给压了。这种情况,不好退了,姑娘养这么大且不说。

娘家可能跟后文江南秦家一样。没了,便也没地方,退了。

给贾琏做妾,又委屈了。推断,这种情况,就像史家大姑娘湘云,一般是退回去的。

也不存在压一头。没有王熙凤,也有别人家大姑娘,纯粹是,这个媳妇儿不合适了。

而黛玉的名字,推断贾敏原本的闺名是碧,再结合那时清朝皇宫的传说。

这个贾敏,不会是跟还是皇上的王爷,在宫外有了孩子。争夺皇位。

且家丑不可外扬,所以,这个儿子就记在了王夫人名下,成了贾宝玉。

一生下来就有玉。那么,黛玉,也就是甄宝玉,跟贾宝玉是孪生兄弟?

因为是说,要分开养的吧。又或者,他通过甄太妃,倒是养在宫里,太上皇跟前。

所以,总说他,又见不到人。这样,贾琏的表妹,才可能被记做贾敏。

又或者,进宫的元春,其实是这里的贾敏。

王夫人亲女,元春,却成了贾敏,嫁给探花郎林如海。王夫人所以成日里吃斋念佛。

长子贾珠死了,次女贾敏远嫁,宫里元春的亲子宝玉,养在贾母跟前。

只是贾敏只得一子。回到红楼梦故事里。

话说,林如海中了探花郎,骑马游街。贾母一时看呆,回神,快,拿荣国府的帖子去请。

那时,贾母丈夫还在。

而探花林如海的结发妻子,可能是江南秦家,一个地方的,又门当户对。原本这种死了发妻,是要娶她娘家姐妹的。

说不得,就是,香菱。参照清朝皇宫,再嫁的,年纪不大。

但探花郎林如海骑马游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江南秦家得了消息,望眼欲穿的,我家的,我家姑爷是探花郎,不妨却被近水楼台的贾家半路上劫了。

贾母这边喊人请林如海,得了准信,那边喊人去书房请老令公,也就是她丈夫。

心里那个美。

又说去喊小姐。身边人纳闷,小姐,贾母说也就是贾琏身边那位!

这里插话,老令公在书房也在看孙女婿,也就是元春的丈夫。日后的皇上。

这里的皇上还是太上皇。闻言,还是王爷的皇上也好奇今科探花郎。

老令公一听,接话道,那就,一起,一起。

林如海登门拜会。

不妨遇到了王爷,成人之美。原本只是礼节性拜会。

老令公和贾母殷殷笑望,林探花索性当场拍板,改口称老令公,岳丈。

帽上宫花拿下来!贾母笑吟吟,命人送去给小姐。

也是唤小姐过来见姑爷一面。

贾家人逢喜事精神爽,索性就把贾琏身边的这个烫手山芋,记成了贾母的嫡亲女儿,贾敏。

配了探花郎。

皆大欢喜。林如海隔帘见了贾敏一面,知书达礼,年轻貌美。

他就算有所耳闻,京都人家的做派,到底自己也是二婚,不亏。

至于江南秦家。

秦家主母原本还在琢磨着,要从族亲里选哪个跟林家做续弦。想想贾家那些续弦!

贾赦的邢夫人,贾珍的尤氏。估计好看是好看。

这里吧,尤氏一肚子苦水,如果不是来了后娘,迷得我爹晕头转了向,偷拿了我娘留的嫁妆。

我原来的夫家吵不过,气得退了亲,哪里会拖到这个年纪,直接跟人做后娘!

尤氏看着还像大家闺秀!直接给人做续弦,对比邢夫人,她肯定吃了亏的。

也就是嫡出女儿,做了庶出的嫁贾家宁国府二婚男。常言道,有了后娘就有后爹吧。

嫡长女尤氏就遇到了这等糟心事。看着她爹跟前,尤二姐尤三姐穿金戴银,嘘寒问暖。

不晓得的,还以为那才是她爹亲生的。长女尤氏头也不回地出了家门,坐上了贾家宁国府来迎的轿。

谁叫她是续弦,不是说没有八抬大轿,是所有配置,包括人员,都降级降档。

一点都不敢跟元配发妻并肩。人家还留了个儿子,叫贾蓉……如此,她娘家兄弟才松了口,跟她尤家结亲。

这等委屈也就她尤家受了。她爹原本也犹豫,但她后娘被贾家抬来的箱子耀花了眼。尤氏这个气啊,投其所好,直接给银子。

娶二房。这时才有人记得放炮仗。

邻居出门来看。轿子里的尤氏泪水止不住地淌。他们说,贾家宁国府娶二房,直接拿银子买。

且离了京都,说这厢,庶出的女儿里面,秦家当家主母是选了又选。自家姑爷,年近四十,高不成低不就的。

还成日里考科举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捐官的银子都拿不出了。

可怜我前面嫡出的女儿。好歹也是养在跟前。

就莺莺和燕燕吧,二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