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红楼追梦人 > 第33章 红楼梦里的官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秦可卿的死,这里推断最可能的情况,就是秦可卿弟弟不争气,而贾府要出贵妃娘娘!

出了这等丑闻,秦可卿就要交出管家权,而她娘家底子太薄……甚至是不便细查的。

和林黛玉一样,秦可卿原是封家女,换了姓氏好嫁进贾府来。原来的四大家族,甄封王史,也是世代联姻吧。

或者,这里就跟天家做事一样,到底留一线。

都不会做绝!

但秦可卿属薄命司,再厉害,娘家拖后腿,姨太太等就蠢蠢欲动。而她能做这个位置,必然是个气性大的。

参看宫里,如果皇上要人帮正室协理六宫!

她还不是皇后娘娘,娘家不争气啊!

那么,最可能的就是交权,但是病了。以防止可能的休妻!

或者羞愧,没脸见人!

这等人家,能怎么做呢!肯定是好好养着,别想多了!

你家里的事情,扯不到你的,为了你爹娘也要保重自个儿的身体!

云云。

有的就算了。但,如果门不当户不对,又因为传闻,失了老太太的欢心!

秦可卿一介孤女,所仗着的就是贾母的心疼,外孙女,还有跟表哥或表弟贾蓉一起长大的情分!

而且,她还没有孩子。没儿子的王熙凤好歹有娘家撑腰了,也有女儿,也被人反制厉害!

何况,秦可卿卷入的是养小叔子的丑闻里,这个府里奶奶都知道,没有的事情,但她弟弟偷情小尼姑啊!

而尼姑庵里面的人,肯定是知道的。所以,她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她自己的问题。

没有办法可想吧……只说,她都死了。

弟弟秦钟还要去偷情!有药可救吗!

她嫁出去的女儿,还能压得住家里独子的弟弟!她还是养女,又嫁了人!

所以,换了以毒攻毒的法子。原本,贾母是不来了的。

养小叔子的传闻一出。可扒灰的扒灰,消息一出,贾母腾地坐了起来。

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听说凤姐儿要来宁国府,也不多话,顺路就一起过来了。

嘘寒问暖的。

以后,凤姐来,她就来。落在宁荣两府下人眼里,蓉大奶奶比原来还得老太太的心。

贾蓉连外头的神医都请了来。

医生换三两个,就是日后做个证!谁要她命啊!

所以,秦可卿也知道吧,比如娘家兄弟上门,贾府下人焦大一骂!

贾府就真的要拿钱给秦家了。

这些都分析了,就不多说了!贾珍这次是棺材本都拿了出来吧!

因为儿子也跟着闹了!

为啥?

扒灰啊……这种传闻,放那时这种高门大户的杀伤力,所以,贾珍就是钱算什么!

只求把这姑奶奶稳妥送走吧!家无宁日。贾珍跟儿子说了,这钱原是打算给你捐官的。

都拿了出来,就没钱娶续弦了。贾蓉,要官啊。

媳妇儿啊。看了贾琏一眼,我钱都给她收着了。

我傻啊。才拿回来了,还给了条帕子。

赶明儿,还是去灵堂好好哭一场吧。

唉,不枉夫妻一场。临到要走,还记得我就是个白身,指点我来捐个官。

说是家里不日就有天大的喜事,要花钱的地方多。

贾蓉:原为监生,就是国子监监生员,这不是官职,是学生资格。

秦可卿死后,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捐了个五品龙禁尉,就是大内侍卫,不过是候补的,不用上班。

等到秦可卿出殡,那真是轰动京都,天家的王爷设棚设祭。而北静王的举动,可视作天家是知道秦可卿的事情了。

可见她闹得可能京城这等人家都知道了。也就是,子虚乌有啊。

不然,天家来祭拜?也说明,北静王知道秦可卿甚至是一心求死,性烈如火吧。

可能暗伏宫里的皇后娘娘。

秦可卿超规格的葬礼,说明甄家还是全了正宫的体面。死也压了贾贵妃一头。

文中只说其它王府来了人祭拜,并没有提,来的都是王爷。所以,北静王不是为秦可卿而来。

贾府到底只出了贵妃娘娘吧。再加上,北静王会提及贾宝玉,就有些奇怪。

回头宝玉还给了黛玉,就更奇怪了。御赐的,就这么你给我,我再给她。

她还掷而不取的。不只通灵宝玉奇怪,其实我当时都奇怪。

来看看《红楼梦》里的官职吧。

01 贾家宁国府

贾代化:一等神威将军,虚衔,官品大约正二品或正三品,省军区司令待遇。

具体职务:京营节度使。清朝没有这个官职,相当于直隶总督或九门提督,负责京畿军政或者北京卫戍,官品从一品。这是军权在握的高级官员,皇帝心腹。

贾敬:进士出身,追赐五品。

贾珍:世袭三等威烈将军,虚衔,正四品或正五品,师长待遇。

贾蓉:原为监生,就是国子监监生员,这不是官职,是学生资格。秦可卿死后,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捐了个五品龙禁尉,就是大内侍卫,不过是候补的,不用上班。

02 贾家荣国府

贾代善(荣国公):其父即为荣国公,贾代善恩袭爵位,未降级。具体职务不详,应为军中高级官员。

贾赦:世袭一等将军,虚衔,正三品,省军区司令待遇。

贾琏:捐的同知,不用上班。清朝同知有两种,一是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另一种是州同知,从六品。

贾政:

主事——工部员外郎——学差

1、主事,正六品,助理司长。

2、工部员外郎,管土木工程的副司长,从五品。

3、学差,也就是提督学政,省教育厅厅长挂职锻炼,但品级不变。

03 史家

史公(保龄侯):尚书令,清朝无此名,此为唐代官名,即宰相。

史鼐(保龄侯):史公第三代,恩袭保龄侯,未降级。具体职务不详,应为高级官员。

史鼎(忠靖侯):史公第三代,史鼐弟弟,被封忠靖侯。

具体职务为外省大员。清朝的地方大员,总督正二品,巡抚从二品。这些都是实权派,多数还兼有中央职务,官品可能更高。

04 林家

林公(列候):文官,职务不详。

林如海:科举探花,即全国第三名。兰台寺大夫,后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

林如海祖上四代袭爵,是蒙恩多袭了一代。到林如海是第五代,不能再袭了。他科举出身,高中探花。加上林家本来就是书香门第,所以全书中文化水最高的毫无疑问是林如海。

1、兰台寺大夫:清朝无此官,但兰台是御史台(明代改都察院)的代称,所以这个官职,相当于清朝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负责监察弹劾工作,正二品或从一品。

2、扬州巡盐御史:清朝的肥缺官职,官品不高,但只有皇帝亲信才能担任,专管巡视盐务。康熙以后或从内务府直接选任,或者由其他职位上的官员兼任,均加监察御史衔,并保留原官品级。

05 王家

王公(县伯):都太尉统制

清朝无此职位。太尉是秦朝设置,掌管全国军政,但到东汉时已没有实权了,元以后废除。都统制,北宋出兵作战时总管诸军的一个称谓,临时派遣,并非正式官名,兵罢即省。

书中的都太尉统制,可以理解成作战时的高级将帅,官品不详。

王熙凤爷爷:王公的长子,袭县伯爵位,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归其管理。

王熙凤父亲:王公嫡长孙。如果王家还有爵位的话,就是他袭爵。但他全程隐形,已经完全退回政治圈。反而是他的两个弟弟王子腾和王子胜在京中打拼。

王子腾:王公第三代。

官场履历:京营节度使——九省统制——九省都检点

小说开始时,王子腾是王夫人的二兄,王熙凤的二叔,权倾天下,却并无爵位。

所以,之前都是王熙凤往自家脸上贴金的。

1、京营节度使,从一品,就是北京卫戍区司令,贾代化曾干过这个。

2、九省统制,从一品,大军区司令兼行政长官,管理一至三省

3、九省都检点,正一品,统辖数个大军区,或者统帅禁军。

高鹗续书里王子腾后升任内阁大学士(正一品,国务院副总理),从武跳到文,纯属胡扯。

06

06 贾雨村

官职履历:知府——应天府——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

1、考中进士,出任知府,从四品,地级市市长,不久免官。

2、由贾政引荐,攀上王子腾。复职,出任金陵应天府,地级市市长。

3、六七年后升任大司马,即兵部尚书,从一品,相当于国防部部长。同时协理军机参赞朝政,相当于副宰相。

这个从未接触过军事的外行,在短短数年间华丽变身,一飞冲天,成了国防部部长,

这说明什么?王子腾已经权倾天下,分朋树党,结党擅权。贾雨村只是冰山之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