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红楼追梦人 > 第32章 红楼梦金陵四大家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章 红楼梦金陵四大家族

前面分析了,《红楼梦》金陵四大家族,贾史王薛。

假死亡说。

其实,名不副实吧。相比原本的甄封贾史。

真疯假死。

而新鲜出炉的贾史王薛的王家,薛家这些人说要进京,就出去了……确定不是,也是才进京的?

所以,家里鸡飞狗跳的,搬家具移水缸。薛家估摸着上门,也不知道能不能住下吧。

都说了,《红楼梦》是滑稽剧剧种,没准是送进宫,逗个乐子的。这里面,王家有些暴发户的心态,就是特别爱炫富。

详见王熙凤,动不动,我们王家,我们王家……出了个王子腾。娘家补了些好东西给她。

抬进抬出的,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吧!

不然她的嫁妆,抬进来,至少也有多少台的。琳琅满目,她自己不显摆,谁知道呢。

而且也影射,王家才进京,有些家当就可以直接给贾府王熙凤送过去!

现在,发达了,原来委屈你了。这是补给你的!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也是王熙凤第一次出场。

也就她恍若神仙妃子吧。其余人,都中规中矩的,就她人未到,笑语先闻。

说话爽利,穿衣显摆。感觉是乍富的无法按捺,就是,看看,看看,原来不是瞧不上我们王家……都我娘家的!

你们贾府都没有的。

这在戏台上,属于什么扮相呢。

回到金陵新鲜出炉的四大家族,贾史王薛。这里面的薛家,前来善后的贾府的贾雨村,其实是有争议的。

因为薛家曾是甄家的下人,还是背叛旧主甄家发的家,这样的人家有没有资格和他们一个牌面呢。

就是都知道那是个吃里扒外的,有些牵连吧。一损俱损,骂一个,大家都跑不了!

贾雨村还是知道官场事的。所以,这里就提到了薛家娇杏,暗示薛家其实居功至伟啊,没有薛家反水,娇杏拐走甄贵妃。

这局输赢难定!

甄家其实也有底牌在手,就是皇上的正室甄家女,而正宫娘娘还用上了天家惯例:

正宫娘娘病了,要召见娘家人,就有这个妹妹。

天家还准了。这要进了宫,甄黛玉,就是日后的甄贵妃吧。

贾雨村听到这里,也只能同意了吧。所以,背主的薛家,最没有资格的一个,也成了金陵四大家族!

实在是,现在金陵也风声鹤唳,有资格的,都装病吧。贾雨村也就看着史家,不做声了。

来了个一夜暴富的王家,和小人得志的薛家……丑角?这都什么金陵四大家族啊!

自觉被拉低身份的贾雨村,只得起身,走了出去。

还补充个细节,薛家大爷薛蟠,又名呆霸王。霸王原是戏台的正面人物,但这里是贾的四大家族,他也就是个贾霸王!

所以,不提也罢。

薛蟠上不得台面,薛宝钗又出身不正,薛家背主求荣。这个设定,宫里待选都不要的。

所以,推断第五回的判词,是甄家的。这个薛宝钗,因为是贾家这边的,还卖主求荣,贾家都看不上。

贾宝玉不是为了和林黛玉斗气,不会要她。就是出身又低,家底又薄,名声还不好。

给他贾府做妾都不配的!怡红公子贾宝玉性乖张么。

毕竟,四个里有两个是假的,且薛家上位惹争议。

王家就是一夜中了五百万的金陵暴发户,代表人物王熙凤,逮着机会就显摆。

而薛家更是卖主求荣。

说白了,上不得台面!就算拿霸王来说,也是假霸王,因为霸王在戏台上的形象足够正面!

据此推断,《红楼梦》的书将一线贯穿,真假善恶。

卖主求荣的薛家宝钗,怎么可能和挂帅的甄黛玉抗衡!

就想一想,它要宣传的总归是天道好轮回,善恶到头终有报!

所以,除了四大家族的贾府,其余人家都走不得,串不得门子。

史家可能是距离远了些。

王家么,可能是谁家的旧宅,因为暗伏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也就是,甄家和封家原本也是在京都的人家,林妹妹一旦进去。

要么是回了她自己家,要么是她真正的外祖母家。

怎么走呢。

这里又一个真假,外祖母家,所以是贾母。

不过,林妹妹进贾府,这里会不会就是原来的甄家?

而金陵薛家因为名声不佳,京都里没有御赐的宅子。贾雨村世居京都,一开始就清楚。

怎么可能进宫待选呢。

好吧,薛家母子三人现在兴冲冲来了京都,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回到原文,在路不计其日。

说白了,就是没有官身,走不得官道,翻山越岭的。

再说,来得少吧,或者头一次。所以,薛家一行人总是走错了道。

古代又不像现在,还有导航!

总算,看到了京都城门。回到原文,那日已将入都时,薛蟠和薛姨妈说了一堆的话!

怀疑就是在京都城门口,说给守门的官差听的……我母舅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巡边。

薛姨妈接着说。

虽然说得那么多,但其实,薛姨妈的意思就是要么住王家,咳咳咳,王家现在自己还挤在一起。

本来只打算补给王熙凤十抬,也凑成了二十抬!

因为在修缮。人家还来一句,果然是外地进京的,来得这么快!

不晓得这里规矩!谢恩的表书,要走几个来回啊!

古代官员告老还乡,要请辞,都得你推过来,我推过去的。没有三四个来回,上头能答应?

现在要走的人,还没有走,还不应该来的人就已经来了!

所以,薛姨妈母子三人也就只能住在贾府了。

实在是,他们自己的宅子,根据古代京都分布,要么位置不好,距离贾府会比史家还远得多。

要么,就很小。当然,也不排除还没有买,因为没想到京都不易居,比金陵贵了太多!

这就是金陵新鲜出炉的四大家族。贾史王薛。

甄家和封家掉了出去。贾家和史家递补,然后,有个据说是新贵横空出世的王家,和一个纯粹是举报有奖、千金买马骨的薛家。

贾府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地适应起自家如今榜首的新身份!

高处不胜寒。

而侥幸进护官符正册的薛家,紧赶慢赶,总算在王家浩浩荡荡的搬家大军之后,进了京都,来了贾府。

据说啊,官府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像他们这各省护官符,也要前十二才能进京,跑官。

所以也就是京都负责接待的地方的正册,自然是有副册,又副册的!

就像金陵地界吧。并称,金陵十二玉。

薛家以前是下人出身,住在金陵的田庄,好容易才跟封家攀上关系,把个丫头送了进去。

哪里晓得官场这些套路呢。而且,薛姨妈对上邢夫人,王夫人,说明她还是个白身。

不是官家夫人。

推断紫薇舍人。

是天子近臣,套用白话,宫里的宦官。再说直白些,那儿子不是要多少就多少的。

只要你肯认他!何况,薛家这都是孙子辈了。

就是认的他的哪个干儿子吧。

所以,薛家属于小人得志,才攀的亲,但也就是个名头而已。目前是一点实惠没有。

虽说搭上宫里一条线,但也七弯八拐的,都孙子辈了。

他还见过薛蟠?薛宝钗进宫待选,也不够资格。

那么,王夫人和薛姨妈是姐妹,但一个是官家夫人,一个是平头百姓,文中又说她们一母同生的姊妹。

也就是说,王家以前没有规矩?王子腾,现任京营节度使?

节度使,最出名的不是唐朝安禄山么。

宝钗这个杨妃,啥意思……先看,这里面的官职吧。

01 贾家宁国府

贾代化:一等神威将军,虚衔,官品大约正二品或正三品,省军区司令待遇。

具体职务:京营节度使。清朝没有这个官职,相当于直隶总督或九门提督,负责京畿军政或者北京卫戍,官品从一品。这是军权在握的高级官员,皇帝心腹。

贾敬:进士出身,追赐五品。

贾珍:世袭三等威烈将军,虚衔,正四品或正五品,师长待遇。

贾蓉:原为监生,就是国子监监生员,这不是官职,是学生资格。秦可卿死后,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捐了个五品龙禁尉,就是大内侍卫,不过是候补的,不用上班。

这里,贾府的银子,也花得跟流水似的呵。

秦可卿……封家么。

02贾家荣国府

贾代善(荣国公):其父即为荣国公,贾代善恩袭爵位,未降级。具体职务不详,应为军中高级官员。

贾赦:世袭一等将军,虚衔,正三品,省军区司令待遇。

贾琏:捐的同知,不用上班。清朝同知有两种,一是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另一种是州同知,从六品。

贾政:

主事——工部员外郎——学差

1、主事,正六品,助理司长。

2、工部员外郎,管土木工程的副司长,从五品。

3、学差,也就是提督学政,省教育厅厅长挂职锻炼,但品级不变。

03 史家

史公(保龄侯):尚书令,清朝无此名,此为唐代官名,即宰相。

史鼐(保龄侯):史公第三代,恩袭保龄侯,未降级。具体职务不详,应为高级官员。

史鼎(忠靖侯):史公第三代,史鼐弟弟,被封忠靖侯。

具体职务为外省大员。清朝的地方大员,总督正二品,巡抚从二品。这些都是实权派,多数还兼有中央职务,官品可能更高。

04 林家

林公(列候):文官,职务不详。

林如海:科举探花,即全国第三名。兰台寺大夫,后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

林如海祖上四代袭爵,是蒙恩多袭了一代。到林如海是第五代,不能再袭了。他科举出身,高中探花。加上林家本来就是书香门第,所以全书中文化水最高的毫无疑问是林如海。

1、兰台寺大夫:清朝无此官,但兰台是御史台(明代改都察院)的代称,所以这个官职,相当于清朝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负责监察弹劾工作,正二品或从一品。

2、扬州巡盐御史:清朝的肥缺官职,官品不高,但只有皇帝亲信才能担任,专管巡视盐务。康熙以后或从内务府直接选任,或者由其他职位上的官员兼任,均加监察御史衔,并保留原官品级。

我推断,林如海这个位置,是贾宝玉日后的官职。

因为一开始的甄士隐和甄英莲,林如海和林黛玉,而作者说了,甄士隐和贾雨村都是他。

林黛玉就是甄英莲。

若非他地位足够显赫,黛玉也没法以宠妾灭妻,逼贾府和王家将甄家和封家的银子,吐出来!

以贾代甄,文中也有甄家抄家前曾将银子送去贾府的描写。

05 王家

王公(县伯):都太尉统制

清朝无此职位。太尉是秦朝设置,掌管全国军政,但到东汉时已没有实权了,元以后废除。都统制,北宋出兵作战时总管诸军的一个称谓,临时派遣,并非正式官名,兵罢即省。

书中的都太尉统制,可以理解成作战时的高级将帅,官品不详。

王熙凤爷爷:王公的长子,袭县伯爵位,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归其管理。

王熙凤父亲:王公嫡长孙。如果王家还有爵位的话,就是他袭爵。但他全程隐形,已经完全退回政治圈。反而是他的两个弟弟王子腾和王子胜在京中打拼。

王子腾:王公第三代。

官场履历:京营节度使——九省统制——九省都检点

小说开始时,贾家已退出政治核心,王子腾是王夫人的二兄,王熙凤的二叔,他成为旧势力集团的后起之秀,是王家、薛家胡作枉为的保护伞。

因此,他便是四大家族最终灭亡的掘墓人,是个很关键的人物。

他权倾天下,却并无爵位,所以他的升迁很可能是皇帝的权宜之计,并非真正信任他。

1、京营节度使,从一品,就是北京卫戍区司令,贾代化曾干过这个。

2、九省统制,从一品,大军区司令兼行政长官,管理一至三省

3、九省都检点,正一品,统辖数个大军区,或者统帅禁军。

高鹗续书里王子腾后升任内阁大学士(正一品,国务院副总理),从武跳到文,纯属胡扯。

而王家明显是天降横财吧。再加上,秦可卿死前还要找王熙凤说道,推断,王家拿了封家的银子。

秦可卿明说是秦业抱养的,却成了宁国府的重孙媳妇,我觉得也是林黛玉进贾府这样吧。

为了不相干,封家的大小姐可是要锁在庙里,所以,换了姓氏,成了秦家大姑娘,进了贾府宁国府。

也是自小养在贾母跟前吧。那么,不妨展开。

冷子兴和贾雨村说过,老姊妹四个,这一个极小的,又没了。长一辈的姊妹一个也没有了,只看这小一辈的将来之东床如何呢。

贾母跟前总是养着四春么。参看秦可卿,秦家人丁单薄,秦可卿也曾得贾母心疼。

就像后面进府的林黛玉。保不齐也是贾母的外孙女?一进来,就被贾母搂在怀里,心肝肉儿的。

再来看秦可卿所嫁的贾蓉。

是不是也是宁国府的小孙子?和秦可卿青梅竹马,就像荣国府贾宝玉和林黛玉一样长大?

秦可卿一死,贾府突然就有钱了?

贾蓉:原为监生,就是国子监监生员,这不是官职,是学生资格。秦可卿死后,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捐了个五品龙禁尉,就是大内侍卫,不过是候补的,不用上班。

就不说,秦可卿死时,那些说是用在她身上的银子,还给她嫁的贾蓉捐了官吧。

这里的秦可卿,就是日后的林黛玉。因为贾琏护送黛玉回姑苏,贾府又有了黛玉这个孤女可以蚕食。

就不需要封家女秦可卿呢。毕竟是世代联姻,怎么可能只是甄贾联姻,贾家也嫁了女儿给封家。

就像史湘云,也在贾母跟前养过一段时间。也认得小孙子宝玉。

再推断,这等人家长子都是走科举,继承家业。次子或者其他的呢。

就通过联姻方式,拿到老婆本,捐官。有了身份,还担心娶不到高门女?但捐官和科举出身还是有区别的。

没有实权,也不担心兄弟争执。但宝玉死了哥哥!

还有庶出弟,王夫人觉得还是走科举更稳妥。所以,她一开始就提醒黛玉。

走科举出身,就不能有这等名声。所以,他们捐官也没有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