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从挪威的森林开始爆火 > 第107章 三国演义的影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接下来具体说说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第一点,书中写了上百次战争,可以分为水战,陆战,水陆混合战。可以细分为攻战,守战,伏击战,偷袭战,阵地战,游击战等等。或者两军主将比试,或两军混战,形式多样化。”

“第二点关于军事行动与政治策略相结合。以赤壁之战为例,曹操南侵并非毫无目的,而是为了统一大业。刘备联吴抗曹也是为了自己有立足之地。孙权突袭荆州则是一方面为了不让蜀汉实力过强威胁自己,另一方面则是彻底让蜀汉变成一个只能割据的势力。”

“第三点战争胜负系于智谋。在孙子兵法上就已经说过上兵伐谋,这已经很反映出战争的本质是为政治目的服务的。战争只是最后的选项而已,这一点思想比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不知道早了多少年。”

“三国演义中很突出的写出了智谋的作用,哪怕是高科技战争的今天,智谋的作用依旧不能小觑。”

“关于第四点,我只想说王岩吸收了左传描写战争的经验,详写谋略,略写战斗过程。详写战胜者,略写处于下风者。通过几次交锋就逐步将人物形象塑造出来。”

“最后,我们作协也不得说《三国演义》这本书实在是不次于《红楼梦》和《西游记》这样的巨作。这本书的影响力相信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深渊影响着我们。”

…………

这篇作协微博一出,很快就被转发到贴吧里,大家一起讨论。

“卧槽,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写的很精彩故事的书,没想到里面还有这么多弯弯绕。”

“楼上的肤浅了,这本书可不简单啊。文学价值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这本书造成的影响,不知道多少人不喜欢看历史,但是喜欢看这本书。这也间接的弘扬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底蕴!”

“话说这本书什么时候能有实体书呢?我想搞一本过来收藏。”

“就以三国演义的影响力来说,实体书销量得达到什么程度?谁能给个准确的猜测。”

“我的预测是这本书要是出实体书,估计保守销量起码500万套起步。”

“500万套?楼上的你保守了,你去天涯阅读看看这本书的点击数和推荐票数是多少,再去看看那打赏是多少?我敢说这本书绝对是1000万起步,估计还有可能会传到国外去。”

“能被翻译流传到海外?啧啧,这可绝对的为国争光了。这书要是真达到这个程度,估计海外人都得震惊咱们龙国的历史文化了!”

“好期待三国演义的实体书啊!”

“我更期待这本书什么时候能拍出电视剧啊?这要是拍出电视剧,我肯定支持,哪怕花钱看都支持!”

“王岩真的是一书封神啊,一部三国演义,连作协都承认了他的地位。”

“作协很牛吗?你让那些作协的人去写,你看谁能写出这样的书?这书可不简单,光是这些文言文一般人都搞定不了,何况书中还有大量的对当时社会的描写!”

“但是现在不得不说做些的点评还是很到位的,三国演义对战争的描写真的是堪称神级,虽然只是写谋略,但依然看的津津有味。话说有人来一起讨论下三国演义里面的情节没?”

“诸葛亮死的那一段是真的把人看哭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是看到关羽死的那段,就知道蜀汉要走下坡路了!”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能成功吗?”

“吾儿奉先何在?”

“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

“大丈夫居于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于人下!”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我乃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一死战!”

…………

在贴吧内大家开始讨论书中的各种各样的情节。三国演义完本后一段时间同时国内也开始出现了三国热。

各电视台出现了一批讨论三国演义中情节的节目,比如什么易老师谈三国,论三国演义等等节目。居然收视率还很不错。

至于大家关心的实体书,很快就有出版社联系了王岩。

赫然是兴华出版社,国内最大的出版社,官方背景的。现在虽然实体书销量下滑,但如果书写的特别好的话,还是很有销量的。

兴华出版社总编李云很是发愁的,现在实体书销量不景气,导致出版社业绩下滑,虽然是官方机构,但总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他就开始留意网上写的好的一些作品。

近些年兴华出版社基本都是靠印刷和学生有关的书籍,能勉强保持盈利不亏损的状态。

直到王岩的小说《三国演义》在天涯阅读发表,并且上了一次热搜后,李云也去天涯阅读看了这本书。

看完后他也不得不佩服王岩的写作水准,整本书没一个多余的字,每个字都有自己的作用,虽然是半文言半白话,但是读起来不费劲。书中故事写的很精彩,他也就一直追读这本书。

在看到诸葛亮死的那顿后,他就知道这本书快完本了,看过三国演义的就知道诸葛亮绝对是书中的灵魂人物之一啊!

于是他立刻安排人去联系王岩。当时王岩较忙,表示书籍完本后详谈。

在小说完本后第三天,兴华出版社总编李云邀请王岩去他们出版社江南市总部这边详谈实体书出版事宜。

王岩自己开着车去的那边,很快在那里见到了李云。

李云40多岁,带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气质温润如玉,给王岩第一印象就是个很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但王岩知道人不可貌相,双方很有礼貌的打了招呼,然后李云让助理端上茶水后两人就在总编办公室详谈。

这个世界实体书出版是有两种合作方式,第一种是出版社一次性买断作者的作品实体书版权,另一种就是版权分成。

王岩决定想要的是版权分成的方式,毕竟版权在自己手里更放心,万一有什么变故,自己也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