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醒大致扫了几眼微博评论区后,又点进了私信。
有不少找她约画稿的私信,品牌产品插画类、影视剧、游戏美宣图等,不计其数。
她不打算接的单,都礼貌拒绝掉了。
地方文旅、博物馆文创类的约稿,她斟酌着加了几个联系方式。
已经到考试月了,近期她不能出差,一些急单她是不接的。
除了约画稿的私信,还有很多粉丝的私信,有些粉丝只是跟她简单打个招呼,还有些粉丝把她当树洞了,跟她分享一些生活中的小烦恼和小趣事。
私信太多了,苏醒不可能全部看完、一一回复,就筛选着看了一些,回复了一些。
其中有个马上要高考的粉丝,给她发了很长的私信。
苏醒认真看了这位Id叫“粉笔灰落满睫毛的夏天”的私信。
她在私信里表示关注“醒了”很久了,很喜欢“醒了”的画,她知道喜欢的画手在京大学文物修复,很佩服画手敢选择那么冷门的专业。
她讲了她近期的迷茫,讲了她对高考的恐惧和期盼,讲了她对地质学的热爱, 讲她想要考华国地质大学,遭受了家人的反对。
最后经过她的抗争,父母妥协了,可越是临近高考,她却越发不自信了,不知道自己最终能考多少分,能否考上梦想的大学。
如果考不上怎么办?她是要复读还是另选学校呢?
苏醒想了想,回复了对方:
你好,亲爱的“粉笔灰落满睫毛的夏天”:
通过你的文字,我看到了一位同我当年一样固执又勇敢的姑娘,正带着满襟星光向理想冲锋。
你说对高考既恐惧又期盼,这太正常了,我至今记得高考前那晚,心跳声仿佛震得台灯都在晃。
但后来我明白,高考就像修复文物时面对的第一道锈层,看似厚重可怕,实则每一刀下去,都离真相更近一步。
你刷过的每道题、熬过的每个夜,都在默默擦亮你与理想之间的距离。
关于地质学,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你滚烫的热爱。
我时常看着文物上的斑驳,想象着它们千年前的故事。你对着岩层剖面图,一定也会看见亿万年间地球脉搏的跳动吧?
华国地质大学的实验室里,或许正有一方等待你亲手揭开的“地质密码”。
家人从反对到妥协的过程,不正是你用坚持凿开的希望裂缝吗?这份韧性,比任何分数都珍贵。
至于考不上怎么办——
我想给你讲个故事,前段时间,我们小组作业修复过一件破碎的陶俑,它的头部缺失了一小块,大家都觉得只能拼出残件,但我和小组的另一个同学坚持在库房角落翻找了近一个月,最终在积灰的木箱底找到了匹配的碎片。
高考也是如此,或许你以为的“失败”,只是暂时没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块拼图。即便结果未如预期,复读或是另选学校,都不过是换条路去触摸星辰,你的人生更不会被一场考试定义。
最后几天,别再追问“能考多少分”了,试着把每一次模拟当成和知识的最后告别,合上笔盖的瞬间,你已是战胜千万道题目的勇士。
等你站在中国地质大学的校门口,记得给我发张照片,那时,我想听听你和岩石、矿物的新故事。
祝:笔下有山河,心中有星光
醒了
2015年6月4日。
“粉笔灰落满睫毛上的夏天”此刻不在线,苏醒回复了她的私信后,是未读状态。
苏醒关闭微博,打算去忙其他的事情了。
可没过几分钟,她又接到了堂妹苏钰的视频通话。
她点了接通。
“姐……”
苏钰的声音恹恹的,表情也蔫哒哒的。
“怎么了?”
“你当年高考时,怕不怕啊?”
苏醒一听就明白了,堂妹也是今年高考,她也紧张了。
“我当时,紧张是肯定有一些的,不过进了考场就好了,心里眼里都只有题目,顾不上想其他的了。”苏醒顿了顿,又说:“你这几次模考成绩都不错,只要高考稳定发挥,成绩肯定不会差的。”
“唉……”苏钰叹气道:“有姐你这个高考状元珠玉在前,我肯定考不过你,到时候我爸妈,还有爷爷奶奶他们,肯定会失望吧?”
这两年,家里人总是让她将堂姐当成榜样,她也是这么做的,可是她心里压力真的挺大的……
苏醒声音轻柔,透着安抚的意味,“不会的,大伯、大伯娘和爷爷奶奶他们,都只是想你拿出最好的状态迎战高考,考上你的目标大学即可,你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是么……”
姐妹两个聊了小半个小时。
苏醒一直开导堂妹,鼓励她,给她加油打气。
两人结束通话时,苏钰已经信心满满,斗志昂扬了。
苏醒放下电话,想了想,又打开微博,编辑了一首诗歌,送给所有即将高考的学子们,希望能给他们一些力量:
《致即将奔赴考场的你》
晚自习最后一叠草稿纸堆成丘陵,
红笔圈点的错题在桌面投下阴影,
你数着倒计时把笔帽按得咔咔响,
窗外的蝉鸣正替时光倒数着汛期。
那些被圆规扎破的清晨,
墨水瓶打翻在黄昏的校服袖口,
五三试卷折角处洇开的汗渍,
都是你与时间拔河的掌纹印记。
别怕错题本里蛰伏的千军万马,
每次演算都有未爆的星子在发芽,
当十二载笔尖磨出的闪电劈开六月,
你会看见所有熬夜的灯都在云隙发光。
此刻教室吊扇正切割着燥热的空气,
像切割无数个背单词的清晨与晚自习,
但你知道粉笔灰终将落定成星河,
而你笔下的每个字都是待燃的引火。
请握紧这柄用青春磨了十二年的剑,
别管笔杆上凝结的是汗水还是月光,
当考铃在耳蜗炸成开闸的潮水,
你早就在无数次模拟里泅渡成浪。
草稿纸上画烂的坐标系会生长成翅膀,
早读时呛进喉咙的风正托起理想重量,
那些被红笔腰斩的病句与方程式,
终将在答案卷上复活成新的太阳。
最后一科收卷铃是战马的长嘶,
你合笔的声音惊动了整座城市的蝉,
请带着草稿本里未写完的诗奔跑吧,
人生从不是单行道——而你早已磨亮
所有在深夜与黎明兑换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