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成为超级财阀 > 第3414章 为了地盘,唐老板不惜牺牲色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14章 为了地盘,唐老板不惜牺牲色相

觉得自己坐在这里也没有什么事,唐伟东就问了徐斌一句:“出去抽支烟,透透气吧?”

“行”,徐斌答应了一声。

俩人跟其他人说了一声,就裹着大衣,从家里走了出来。

走到门口,路过那些吹拉弹唱的乐手班子时,徐斌脚步停顿了一下,接着从大衣的口袋里,摸出来几张百元大钞,一个大喇叭上给他们“夹”了一张,大喇叭一共八支,每支都有。

——大喇叭的挂绳上,都有几个小夹子,这是接受“主家”的打赏用的。

一般这种“赏钱”,都是由逝者的女婿来打赏的,老李家这不是没有女婿嘛,所以徐斌这个孙女婿也就代劳了。

挂在大喇叭上的、女婿们打赏的钱,在葬礼结束之前,吹手们也不会摘下来,就一直这么在喇叭的挂绳上面飘着。

这就是把女婿们的赏钱亮出来,给“围观群众们”看的,女婿们打赏的越多,他们吹的越起劲儿、越大声。

按照近几年的“时价”,一般都是每个女婿、每支喇叭打赏十块钱,家里闺女多的,喇叭上能飘一排,很是威风。

像徐斌这么大气的,吹鼓手们不是没遇到过,但还真是不多见,好家伙,赏钱一挂在喇叭上,喇叭的声音,立马就高了几个分贝,吹鼓手们一个个脸红脖子粗的,玩儿命的“呜呜”,吹的腮帮子都鼓成了蛤蟆样。

——就是那种两三米长的铜喇叭,北方农村上点年纪的人,应该都见过。

两人找了个背风的地方,裹着大衣蹲了下来,一人点上一支烟,然后就随意的聊了起来。

聊的主要还是唐乌地区的一些情况,这段时间兔家和熊家,在谈划界的事,鉴于唐乌地区不明不白的身份,所以安北方面特别关注他们的谈判进程。

就是生怕那二位大爹,在商谈中会牵扯到自己身上,相对来说,不管是唐伟东本人也好,还是安北府也好,貌似更喜欢这种不清不楚的身份。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两边赚便宜、两头得利要好处,假设真要被划给了一方,那以后想再赚那俩大爹的便宜,可就没那么方便了。

这事一直是徐斌在盯着,好在,据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兔熊两家,不知道是不是刻意的,反正就像是将唐乌地区给遗忘了似的。

双方谁也不提唐乌地区这个茬,貌似是很默契的默许、默认了,唐乌地区现在的“存在性质”。

那就是,这块儿地方谁也不许强占,但双方谁都可以对其施加影响,就让他们像蒙国一样,做为双方的一个缓冲带存在。

同时,也可以利用唐乌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让其成为兔熊双方之间的一个贸易中转枢纽和交流中心。

不过,有一点意见兔熊双方是一致的,那就是跟蒙国一样,绝对不允许唐乌地区跟除了兔熊之外的“第三方”接壤。

——他们跟蒙国的接壤不算,俩小卡拉米,反正也跳不出兔熊两家的“包围圈”。

若是让他们一旦开辟出了“第三通道”,万一“第三方”势力顺着这条通道深入其中,在兔熊两家中间插上一根钉子,那对兔熊两家来说可没啥好处。

其实能做到这一步,也是唐伟东这么多年,苦心经营下来的结果。

在蓝星兔家里,他一直是以“无私的跪舔”形象示人,在毛熊家里,不止是利益开路,甚至他还不惜“牺牲色相”,以联姻的形式来稳固经营下来的关系。

这样一来,兔熊两家在做某些决定的时候,多多少少的都得给他一点面子,既然唐老板想要这块地,想在那边当个土皇帝,那就给他呗。

兔熊两家都抱着同样的想法,只要这块儿地盘,不让对方拿去就行,“送给”唐伟东,也算是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妥协之后的结果。

葬礼的流程即便是简化过,也是相当的繁琐,从清晨到傍晚,逝者家属们一天要出去好几趟。

唐伟东作为一个外人,自然是不用跟着他们出去的,不过徐斌这类逝者家的亲戚们,是要跟着的,就当是“捧个人场”吧,免得老李家家族送葬的人太少了不好看。

大喇叭的声音,就是葬礼上所有仪式的信号,只要它一响,不是来宾客了,就是要举行什么流程、仪式了。

就在唐伟东和徐斌两人蹲着说话的时候,大喇叭声再次呜呜的响起,随即就是以李大刚为首的,一众身穿白袍、头戴孝帽的,老李家的晚辈们,按照血脉关系的远近,依次列队走了出来。

当先一人挑着一根扁担,扁担的两边分别挂着一个箢子和一个水桶,司仪胳膊上搭着一条麻袋,站在旁边“指挥”着他们。

见此,徐斌赶紧起身,踩灭了烟头,将孝帽戴上,把身上的大衣脱下来丢给唐伟东,露出了里面同样的一身白袍,然后走了过去,从一位帮忙的人手中接过来一支香,之后就拿着点燃的香,跟在队伍的后面走了出去。

唐伟东反正也没事,就主动去找到“理事会”的人,报名当了一名“帮忙”的。

很多地方都有这么一个规矩,“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就是说,村里哪家有“白事”了,在听到消息后,有时间的都会主动去伸个手、帮个忙。

只要到了跟“理事会”说一声,他们会统一安排的。

如果帮忙的人手不够,“理事会”也会在村里进行“摊派”,比如说,村里有“白事”了,这次轮到谁谁谁家出人来帮忙了,下次有“白事”了,又轮到谁谁谁家该出人帮忙了。

像唐伟东这样主动来帮忙的,也有不少,理事会自然不会拒绝,就让他在那里待着,有什么事需要人手了,会随时吩咐他去做的。

中午,主家会邀请前来吊唁的亲朋和帮忙的村民、好友一同入席,主家也会提供烟酒,喝不喝在个人,没有人强制,这种场合,更不会有人灌你酒。

唐伟东也没回家,就跟徐斌跟着其他人一起上了桌,随便吃了两口垫了垫。

傍晚时分,唐伟东他们这些帮忙的人,在司仪的招呼下,扛着纸扎的牛车、纸人等东西,送到了指定地点进行了“焚烧”,这是为逝者“启程”准备的“交通工具”和“路上”伺候的仆人、丫鬟。

——当地风俗,逝者是男性的,是马车,逝者是女性的,是牛车。

这个很好分辨,路上如果遇到只要看一眼,就知道仙逝的是男是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