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入官学读书,光耀门楣。”

当这些字眼传入朱雄英随侍太监的耳中,他的脑海里顿时嗡嗡一片,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

半晌。

望着龙椅之上,那双威严依旧的眼眸依旧俯瞰着他,这太监打了个激灵,终于回过神来,深深叩首,声音难掩颤栗的答道:“奴婢,奴婢叩谢太子殿下天恩。”

原本只是想着先苟活下来再说,谁曾想这份急智和忠心,居然换回了如此厚报。

身为一个无根之人。

此生最为恐惧的不就是身后事?

用一条舌头,换两个忠心体贴的太监,一个替他办差,一个将来给他养老,这就千值万值了。

更别说,太子殿下还允许他从故旧和远方的亲眷中则一直是过继,传承香火,更别说连这香火后人将来的出生和前途都替自己考虑到了。

太子殿下仁厚啊。

这会,就是让他立刻去死,他也不带半点犹豫的。

因为他相信,即便立刻死了,仁厚的太子殿下依旧会履行他的诺言。

见朱标摆摆手,示意他退下。

太监再没有半分恐惧,再次叩首谢恩,步履稳健的退出了御书房,合上了殿门。

“来人。”

就在太监离去后不久,朱标的身影回荡在御书房中,一个身影瘦弱的人影便从御书房的暗处走了出来,沉默的躬身行礼。

“从锦衣卫中挑个耐得住寂寞,面相忠厚的去照料,将来接替他替太孙办差的人,人品务必筛好。”

这人影拱手以对,一并退出了殿门。

御书房中再次回归寂静。

宫里亦一切如常,就这么安稳的过了两天。

但当第三天的到来,大明宫中的大本堂内,那间名义供给各讲师备课和交流,实则暗流涌动,以笔做刀的偏殿内,一众儒家的讲师们此刻却有些不安了起来。

“诸位同僚,这几日可曾见过太孙?”

当有人发出疑问,大本堂内各个讲师面面相觑,面色都变得怪异起来。

他们每个人都是大本堂内指定经史子集或是四书五经的讲师,主要负责一本儒家经典的授业,在没有更好的讲师出现,或是升迁砭谪调用,年迈退休之前,一般不会更换人选。

按理来说他们争不起来。

奈何儒家的经典就是一个压缩包,许多经典的释义都出自史书,而对于这部分释义的引用和讲解,版本就各不相同了。

这也是他们在大本堂内,各自为苏州学院内各流派大儒的注释权摇旗呐喊的斗争方式。

太孙受哪一派的影响,无疑能使家中哪一派流派的话语权更能直接体现在官学校订话语权的争夺中。

可如果太孙不出现,他们还能争个屁呀。

“不对,太孙已经几天没来大本堂了吧?”

“诸位可曾听到太孙的行踪。”

“难不成……”

有人不由得紧张的嘀咕,随即就被身侧的同僚低声训斥:“闭嘴,这般编排宫闱,还牵扯太孙,不要命了。”

“太孙应当没事。”

“这是我与曹国公之子授业时探听而来的。”

“太孙殿下这几日未至,是太子殿下特批的,但太孙具体何在,缘何不来,老朽便不得而知了。”

大本堂内陷入了一片尴尬的寂静。

有人细声嘀咕,只是在这并不算太宽阔的大本堂里,这嘀咕声清晰的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

“不来大本堂怎么行?”

“太孙殿下的学业耽搁不起呀。”

大家神色各异。

不置可否。

只是看人群中一张张面色各异的脸,分明都透着一股略带鄙夷的声色,就知道发牢骚这位的话,并没有他说的这么伟光正。

你是担心太孙殿下耽搁学业吗?

分明就是担心自己没时间给太孙殿下加码,影响了苏州学院内官学校定释义的话语权吧?

“为今之要,还是先探得太孙的行踪。”

“再托人打探一二。”

“若是宗亲祭祀还好,若是太孙那另有了旁人插足,吾等可就……”

话没有说完。

但剩余的部分大家都心领神会。

于是乎,一群大本堂的讲师也都发动人脉,或是委派六部五寺中的同僚,或是收买宫中的内侍,底层的小吏,让他们暗中观察,探听太孙的动向。

有道是人多力量大。

又或者是有人暗中吩咐,刻意放松了防备,很快,太孙身处藏书阁,接连三日到访的消息就传回了大本堂。

这消息一经传,便立刻就在大本堂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什么,太孙在藏书阁,一连三日,翻阅先秦百家的典籍?”

“误入歧途,误入歧途啊。”

“太孙殿下乃国本,不读圣贤书,反倒去翻阅些杂学,简直有辱斯文。”

一群人七嘴八舌,痛心疾首。

有人吵吵嚷嚷着,立刻要去找太子殿下请旨强令太孙回返大本堂读书。

但立刻就有人反驳。

“愚蠢。”

“太孙殿下为何不来大本堂?你解释的清吗?”

“若是让太子殿下询问太孙个中缘由,你我谁能担待得起?”

一群酸腐文人,哪里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私心。

“还不是某些人才疏学浅,还标榜着自己学富五车,实则误人子弟。”

“哼哼,有脸说出这话的人也不觉得害臊,还是先照照镜子,好好照照自己那尖嘴猴腮的模样,哪有一点为人师表的正气,真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会承认是自己的锅。

就这会,他们还自我催眠着,自己灌输的知识才是正道呢。

“够了!”

众人齐聚的偏殿内,一白发老叟奋力拍掌台面,接连发出砰砰的震响,这才勉强止住了纷争。

“大难临头了,还在内斗。”

“吾等儒家子弟费尽数百年才达成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正统,汝等不思维护,反而横加祸害,难道真要逼着太子殿下替太孙寻摸出几位诸子百家的文脉传承,把儒家拖下泥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