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脑变 > 第1655章 博物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于素心带儿子串门,给曾凡生活带来的一点涟漪,很快就消散了,他的日常再次进入平静无波的状态。

西游取经四人组终于在他手中完成,少了的孙悟空被他换了个造型重新雕出来,师徒四人在瀑布上行走的组合模型摆放在工作台上,曾凡很满意自己的作品。

既然有了西游记人物,少不得也得有三国和水浒人物,红楼梦当然也不能少,四大名着都得凑齐才行,曾凡又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

不过房间里高耸的加长冷凝塔模型有点遮挡窗口光线,半年多没动,曾凡觉得也该变化一下状态了。

这大家伙拆装又费时又费力,曾凡准备改一个适合屋子情况的形态,当做一件家具来组装,还可以产生一些实用性。

本来他没有太好的主意,转头看到木工台上那些雕像马上就产生了想法,做出一个博物架靠墙摆放,这些雕像有地方摆,省的在台子上占地方,屋子里多一件家具出来,这个模型也就没那么碍眼了。

刚开始他想着的是搭建各种建筑模型,转换思路后,发现拼接家具更实用,哪天看腻了还可以拆了变化形态,简直就是一举多得。

拼接博物架不需要像建筑模型的结构那么复杂,还要考虑放大后的实际比例,大小空间,博物架就是一比一,所见即所得,他连设计图都不用提前考虑,有了大致思路就可以动手,可以更加的随心所欲一些。

于是,一边拆一边建的工程又开始了。

从西屋门口南侧一直到窗户,然后窗台下面过渡到西墙的木工台上方,曾凡设计了一个横跨整个房间的奇特延伸造型。

靠近门口的整面墙以及南边窗台下面半米高的位置做配重基础,没有太多镂空,主要是一些比较大的木块通过榫卯互相连接,用来做整件异形家具的重心,向上就是拼接出各种镂空造型的博物架,超过十万块木楞组件,可以拼接出直线曲线多种造型,并且还有一定的承重能力,曾凡觉得这样的家具可能全世界都是独一份了。

模型一拆一建又是几个月时间过去,又到了年底放假。

去年也是临近年底才完成那个模型,今年也是差不多的时候完成,拼接这个奇特博物架的间隙,曾凡也完成了两组三国木雕。

不过三国人物形象没有西游记师徒四人那么鲜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关羽温酒斩华雄、赵子龙单骑救主、三顾茅庐等等,单纯一个人物很难让人识别到底是哪一个,必须得有标志性场景才行,复杂程度更高一些。

曾凡只雕刻了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两个场景出来,不是单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整体性的作品。

接下来他准备做一个水浒中武松打虎的经典场景,然后就做红楼梦的人物场景,每一部名着先做出一套出来。

过去一年多雕的那些东西只占了小部分格子,并且单个的人物和动物看着太单调,场景木雕看着才像回事。

放假的第五天上午,许久没动静的电话忽然响起来,拿起来一看,好久没联系过的李东东打过来的。

这家伙现在是厂长助理,两年前到厂部后,他们平时基本上没了交集,他也几次想请曾凡吃饭,都被拒绝了,这两年基本上没什么联系。

李东东就是问他在没在家,要来家里找他,知道他在家后,约定好十分钟后见面,就挂断电话。

从李东东调到木工车间算起,两人认识也有七八年了,曾凡去过他家里两三次,李东东还没有到曾凡家里来过。

在厂子里面,李东东算是曾凡交往最多的同事,不过对于李东东来说,曾凡只是他众多熟人中的一个,可能比较特殊,但是往来实在算不上密切。

曾凡很奇怪他好端端找自己做什么,不知道他认不认识门口,挂断电话等了几分钟,就出了院子,走到胡同外面。

刚好一辆很宽大的商务车驶进村子,看到曾凡靠边停下,电动门自动向后划开,李东东从里面出来,第二个从上面下来的竟然是薛启航,两人下来后,电动门自动关闭。

“你们也认识,我就不介绍了,启航听说你木工的技术很高超,想过来见识一下,他觉得跟你不熟,拉着我一起过来!”李东东先开口说明来意。

“我只是自己无聊瞎鼓捣,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东西,你们听谁说的?进去吧!”曾凡看司机没有下车的意思,转身在前面领路。

薛启航主动解答疑惑:“说来也巧,老曾你两年前那个绯闻女友和我还有些关系,她的前夫是我表叔,他们有共同的女儿,也保持联系,我表叔从她那里看到你的作品,然后推荐给了我,我也很好奇,这不就过来看看,东哥跟你熟,这不就请他一起过来了!”

几句话的功夫三个人进了院子,接着走进屋里。

二十多平米的堂屋还稍微宽敞一点,接着走进西屋那就局促多了,北面是沙发茶几,西侧是木工台子,其余的大部分地方都被曾凡刚完成的博物架占满了,房子中间空余面积很小,还摆着一个人字梯,一把木椅,三个人进屋后,几乎把整个房间都占满了,转身都变得困难起来。

“老曾,这都是你的作品吗,你够深藏不露的,咱俩认识这么多年,我都不知道你还有这本事!”李东东看着架子上的雕刻惊叹道,他第一眼看到的也是那个孙悟空的木雕,拿在手里研究。

“我也是最近两年才学习木雕,水平还不行!”曾凡谦虚道。

“这还不行,我觉得你这作品摆进博物馆都够资格!”李东东拿着孙悟空的木雕爱不释手。

曾凡笑了笑没再解释,他这些木雕作品也算不上真正的原创,还在模仿阶段,同样的作品用电脑雕刻机几个小时就能复制出来,他一刀一刀的得花几十个小时,跟真正的木雕大师比,还差的很多。

薛启航一进屋,注意力就被造型奇特的博物架吸引了,仔细看整个博物架都是由数不清的小木条拼接而成,顿时有种不虚此行的感觉。

他爷爷就是靠打造家具发家,实木家具始终是他们家的主营业务之一,从小受到这方面的熏陶,他当然比普通人了解的更多,眼光也不是李东东能比。

“老曾,你这个博物架都是用这种木条榫卯拼接成的吗?用了多少木条,花了多长时间?”薛启航问道。

“木条应该超过十万根,具体数量我也不清楚,前几天刚完成,组装过程用了有半年吧,大部分时间得上班!”曾凡解释道。

“我靠,十万根,老曾,你可真有耐心,太牛逼了!”李东东这才注意到博物架的细节,大声称赞道。

“这些木条都是标准尺寸吗?”薛启航看到的东西更多。

一般的古建模型,木雕作品也不值得他单独跑一趟,他们总厂不缺精通这两门手艺的师傅,这种开创性的标准模块才是让他重视的原因,这些模块可以通过自动生产线大量制作,甚至组装和搭建也更方便机器人施工,可以快速搭建各种复杂建筑,就算这种小尺寸模块,也可以做乐高一样的玩具。

“大多数都是一比十的长度,也有少数一比二十,一比三十的尺寸,底座配重为了方便我直接用的大块木料,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部分调整!”曾凡知道他关心的是什么。

尽管没想着靠这个发财,设计的时候不可避免要查询大量资料,许多应用场景他不可能不了解,既然了解当然要有所考虑,只是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被别人发现。

薛启航的许多问题都很专业,显然他不仅仅学习管理学,在木艺相关的产品方面了解的也很多,不过他学的更多是理论知识,都是从适用范围和市场前景方面考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