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重生藩王:我有一款辅助系统 > 第977章 万民伞的真正意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文涛是周傅宗的儿子,是李洵的舅哥,又是禁军统领。

李洵做他的证婚人也没什么不妥的。

“岳父大人,给他们找个好日子成亲吧,朕也好来喝杯喜酒。”

“是,陛下!”

李洵又聊了一会儿,便回后院休息去了。

周傅宗则是把周文韬和小鱼留了下来,对他们二人叮嘱了许多。

第二天上午,周傅宗便找到了李洵,道:“陛下,文涛和小鱼的婚事定在这个月的二十八。”

“朕知道了,你好好准备吧。”

在周傅宗的家里住了一晚,李洵也该回皇宫了。

周敏儿他们三姐妹准备在家里再住个两天。

此时周文韬带着一支禁军,已经来到了周傅宗的府邸门前,护送皇上回宫。

“陛下,下雪了。”回去的路上,跟随在马车旁边的周文韬说道。

李洵揭开帘子看了过去,鹅毛般的大雪从空中飘落。

“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是个丰收年。”李洵笑着说道。

此时皇帝车驾刚好经过城中的皇帝雕像,雕像的周围放了三把万民伞,伞面撑开,立在地面。

由于此时雪下的比较大,附近不少百姓都躲到了万民伞下。

附近站岗的锦衣卫并没有上前驱赶,而是跟着百姓们站在了万民伞下避雪。

在万民伞的右边,有几个小朋友开心的仰着头,张嘴吃空中的雪花。

李洵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是一幕和谐的画面:万民伞下有官府的锦衣卫,有怀中揣着种子的农民,有怀抱书籍的读书人,还有冻得缩起脑袋的商人……虽然很拥挤,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

他们是大明帝国各行各业的人,正是因为有他们这些人的共同努力、团结一致,大明帝国一片欣欣向荣,变得越来越繁华。

如果是在以前的朝廷,哪个百姓敢往皇上的万民伞下躲雪?

谁要是敢去躲,官府的人立马把你抓起来打板子,甚至有可能判你个死罪。

但是在大明帝国,百姓们对皇上的万民伞并不畏惧,而是充满了敬意,看到万民伞就像是看到皇上对他们的爱一样。

平常的时候,百姓们也会自发保护万民伞,禁止其他人对万民伞造成破坏。

现在他们躲在万民伞下,就像躲在皇上的爱护下一样。

万民伞在这一刻体现出了他的真正意义!

“拿纸笔来。”李洵心中一动,对车驾旁的周文韬说道。

周文韬赶紧找来支笔递给了皇上。

“慢行。”李洵说完之后,便拿着纸笔,开始画万民伞下的画面。

马夫慢慢的驾着车,一点点的往前走,车子非常稳,没有半点颠簸。

能够为皇上驾马车的,都是驭术超群的人。

片刻之间,李洵便把这幅画面给画了出来。

之前系统赠送了李洵强大的绘画能力,现在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的。

“文韬,将这幅画送到大明报社,让张鹤眠写篇文章,和这幅画一起发布到最新的报纸上。”李洵淡淡的说道。

周文韬接过皇上的这幅画,顿时惊呆了。

皇上这么快就把眼前的这幅画面给画了出来,非常的真实。

而且看到这幅画后,让人感觉心情平和,有一种国泰民安的感觉。

周文韬看了看手中的画,又看了看眼前的场景,心中有些暖暖的。

他赶紧派人把这幅画送到了大明报社。

张鹤眠这些日子一直都在写土地清丈的文章,不断的教育百姓。

最近他又多了一项任务,那便是帮助礼部尚书徐庶,教化天下民众不去迷信。

百姓们可以去信仰一些东西,但是不能愚昧的迷信。

就比如祭祀山神,祭祀河神之类的,荒唐至极,太愚昧了!

“张大人,皇上送来了一幅画,让您以这幅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和画一起发布到最新的报纸上。”手下将画送到了张鹤眠这里。

听到是皇上送来的画。张鹤眠不敢怠慢,赶紧起身双手接住。

只是看了一眼,张鹤眠便愣住了,盯着眼前的这幅画久久不语。

“好!好!好。”过了好一会儿,张鹤眠连说三个好。

“这不就是书中所说的政通人和吗?这不就是天下人所追求的太平美满生活吗?”

张鹤眠激动的说道。

“各行各业的人面带笑容的簇拥在万民伞下,万民伞撑着双臂,为百姓阻挡风雪。就像我们大明帝国的皇上宵衣旰食,守护着天下千千万万的百姓一样。”

“好啊!这幅画真的是太好了!”

张鹤眠越说越激动,他已经忍不住了,拿起纸笔便开始书写文章。

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张鹤眠便把这篇文章写好了。

在写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停顿,也没有任何修改,一气呵成。

修改完后,张鹤面又仔细的检查了一番,便带着这幅图与这篇文章去找礼部尚书进行审核。

……

皇宫内,李洵刚回到御书房没一会儿,礼部尚书徐庶便带着张鹤眠来了。

“这么快写好了?”李洵有些惊叹,张鹤眠效率很高啊。

“陛下,您画的这幅画真的是太好了,臣看完之后,心潮澎湃,久久不能自已。”

张鹤眠此时还有些激动。

“臣当即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万民伞下的微笑》。”

李洵拿过文章看了一遍,不由得赞赏的点了点头,写得很朴实且情真意切。

李洵道:“很好,把这篇文章以及这幅图画都加到报纸里面,传送天下。”

“是,陛下!”徐庶和张鹤眠两个人便下去行动了。

到了第二天,大明日报刊登了这篇文章与这幅图画。

报纸内容率先在北凉城引起轰动,接着向天下各地蔓延开来

“这一刻我才明白万民伞的真正意义!皇上万岁。”

“这不就是国泰民安吗?老头子我热泪盈眶了。”

“以前不明白什么叫做政通人和,现在看到这幅画我懂了!”

……

天下百姓们看到这幅画之后,心中感觉很温馨,还有点感动。

虽然整个天下还没有完全富足起来,但是看到这幅画,百姓们突然觉得,原来生活还能这么美好,心中充满了希望与动力。

伞下的这些人彼此陌生,但在这一刻,因为这场大雪而汇聚于万民伞下。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大明人!

三省六部的各大官员,看到这幅画面后也挺欣慰的,他们每天忙忙碌碌,为的不就是‘政通人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