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明末之定鼎河山 > 第128章 柳河危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辽河入海口处,太子河和浑河汇合成大辽河的三角洲地带被称为为三岔河口。

距离入海口最近的地方有一条早就已经干涸的河流,叫做柳河。故此这里的宽阔河口也叫做柳河口。

这里的水面无比开阔,两岸之间相距至少千米以上。

后金女真现时没有什么水面力量,对此地就根本不重视。一般情况下,这里没有建奴士兵巡视。

已经渡过河的山海关副将鲁之甲骑在马上,眼含忧虑地望着七只小船在宽阔的河面上忙着。

要不是军令森严,加之有投靠了阉党的前军偏将林应昌一再催促,四天之前他绝对不会去搜集7艘渔船开始渡河行动,而是一定要等到配合他们渡河的觉华岛水军游击金冠的大船到来才肯渡河。

他们用了两天多时间才渡完800骑兵,后续的800多名火器兵那时才姗姗赶到。

眼下还有100多个火器兵还在对岸没有过来。

“鲁将军,今天已是8月26。我军已在此喧闹4个昼夜,怕是已经走漏消息。毕竟这里距离耀州城不过十几二十里。”偏将林应昌拱手对鲁之甲说道。

“林将军所言有理,本将也有如此担忧。林将军计将安出?”鲁之甲收敛眼中的忧急之色,斜瞥了林应昌一眼说道。

林应昌身上贴着明晃晃的阉党标签,是从兵部空降到山海关,代表阉党参与军中事务。

鲁之甲虽然不愿逢迎他,但同样也不愿轻易得罪他。

“耀州城只有300建奴兵力。这300兵力守城未必有能,但足可给我军设下埋伏。末将的意思是,末将带800骑军前行探路,肃清一切隐患,再直接进逼耀州城下威慑建奴。待得鲁将军和李将军集齐火器兵,再赶上来从容攻城。”林应昌正色说道。

“这个么......”

鲁之甲与参将李承先对视了一眼,沉吟起来。

根据山海关总兵马世龙得到的情报,耀州城的确只有奴酋第四子皇太极率领300建奴兵力驻守。

林应昌想要直接带800骑军前出,明显是想要抢功。

鲁之甲想要拒绝。

一方面是不想让林应昌轻易抢去功劳,另一方面是他凭借丰富的战场经验,直觉认为这次的事情可能不会那么简单。

“将军,末将认为林将军所言有理。”

李承先赶在鲁之甲拒绝之前抢先建言道。

鲁之甲疑惑地看了李承先一眼。他不相信李承先没有这样的军事敏感度。

李承先神色凝重地冲他轻微摇头。

“可。一切小心。”

鲁之甲瞬间想到了什么,不情不愿地同意了林应昌的请求。

林应昌立即兴高采烈地带领800骑兵向着耀州城方向滚滚而去。

“承先,你是何意?林应昌不懂军事倒也罢了。难道你也认为耀州城只有300建奴兵力驻守?”鲁之甲看向李承先道。

“将军容禀,是人都能想到,东江毛总兵六月份才偷袭过耀州,耀州城又如何会只有那么一点兵力驻守。不过建奴青壮少,耀州城就算多了兵马,也应该不过八百一千。林应昌带800骑军前去,就算不能建功,谅也无甚危险。他是阉党一派,我等不妨让着他一点......”李承先轻声说道。

“唉,但愿他能无恙吧。”

鲁之甲认可了李承先的话,无奈地低叹一声。

但是认可归认可,他的眼里却是重新泛起了忧色。

他总觉得这次远征耀州的事情充满了诡异。

首先是情报来路诡异。山海关总兵马世龙仅凭一个从建奴地盘上带着一群辽民逃回来的儒生刘伯镪一面之词,就真的相信了耀州城只有奴酋第四子皇太极带300兵力驻守。

要知道前两个月东江总兵毛文龙才偷袭过耀州城一次。建奴就算是猪,他也知道增加耀州城的驻守兵力吧?

就算建奴兵力紧张,人家至少也要把耀州城驻守兵力增加到八百一千吧?

其次就是他们明明可以乘坐觉华岛大船越过渤海直达耀州城外,却要让他们800骑军陆路奔驰,再到这里来等渡船。

最后就是计划中负责运送军队渡河的觉华岛大船久久不至柳河口,逼得他只能用渔船摆渡。

这几个诡异现象鲁之甲全都想不到合理解释,心里就一直都有一层阴影蒙着。

他之所以同意林应昌带骑兵前出,也未尝不是存了让林应昌先去探探虚实的心思。

“禀报四贝勒爷,明军800骑军离开河岸,直奔耀州城而来。”

耀州城城门楼上,奴酋努尔哈赤第四子,穿着金甲银盔,身材魁梧胖大,气势不怒而威的皇太极接到了探马回报。

“他们这么快就渡完了?”皇太极微微一愣。

明廷辽东督师孙承宗统领辽东战事之后修筑‘关宁锦防线’,采取‘稳扎稳打’战法,让建奴一方急切之间找不到明显突破口。精于韬略的皇太极就派出刘伯镪,使出了‘诱敌深入’之计,想打一场胜仗以挫动明军锐气。

一般情况下建奴确实没有巡视宽阔无比的柳河口,但是这段时间可不一样,建奴一方一直都在严密巡视辽河沿岸。

是以鲁之甲的部队才开始渡河就已经被皇太极得到消息。

而皇太极本人也没想到明军竟然会这么配合他的计策。明军不但没有直接派船在耀州城外的河岸和海岸登陆,部队也来得拖拖拉拉。最扯的是明军竟然还是用小渔船渡河。

要不是为了收获最大战果,他早两天就已经派出伏兵将已经渡过河的明军骑兵全部赶下辽河去喂鱼。

“未曾渡完。目测还有百余火器步兵没有过河。”探马回报道。

“四贝勒爷,这多半是他们内部不和,军令无法统一。统领骑兵的军将应该是想要最先前来攻下我们这座只有‘三百兵力’的城池,以获取他们认为的‘不世之功’。”皇太极的军情参谋博西勒想了一下说道。

“呵呵,这部明军简直就是上赶着找死。要是他们骑步协同,800多步兵又是火器兵,要想拿下他们,我们纵使有三千多伏兵,也必定要付出不小的代价。现在么......”皇太极呵呵大笑起来。

“我们现在可以将他们的800骑军击溃。就算他们有人逃脱,逃脱回去的败兵也必定会冲散他们的火器阵地。那时候我们的儿郎就会以最小代价突破他们的火器阵地,将他们杀得片甲不留。”博西勒跟着凑趣地说道。

“哈哈,正是如此。”皇太极无比开心。

“林将军,耀州城墙上好像无人驻守。怕是其中有诈。”

林应昌带着800骑军抵达耀州城不远处,一员小校指着城墙说道。

“莫非耀州城里竟然连300守军都不到,以致都没有兵马守御城墙。那这岂不是合该我建功......”从未上过战场,没有半点军事敏感性的林应昌很是喜悦地说道。

‘啪’‘啪’‘啪’......

城门楼上皇太极忽然出现,大力鼓掌。

“尔等已入我埋伏。如立即跪地投降,尚可免死。”皇太极大声喝道。

“咦,难道建奴真有埋伏......”林应昌顿时惊疑不定。

‘杀’......

正面城墙之外的另外两面忽然烟尘大作,杀声震天。

‘哒哒’马蹄声如雷而来!

“林将军不好!听这动静,建奴的骑军不少于3000人!在下建议赶紧撤退。”富有战争经验的那员小校立即脸色大变,无比惊恐地说道。

“不少于3000骑军?这怎么可......撤,赶紧撤!”

林应昌质疑话语还没有说完,就看到了城墙两边的建奴骑兵如同乌云蔽日一般奔涌而来。

这里面真正的建奴骑兵不过六七百,其他都是骑马的步兵。

但是林应昌不知道这一点。他一看到那么多的马匹奔腾而来,差点被吓尿。

他赶忙拉转马头,想要率先逃跑。

然而让他感到头皮发麻的是,他先前一马当先冲得最前,现在要转身逃跑,他却变成了最后一个人。

800明军骑军挡住了他的逃路。

“让开,给老子让开。”

在恐惧驱使下,林应昌想都不想,举起马鞭就朝挡路的骑军抽去。

一阵混乱之后,林应昌终于夹在骑军大队之中开始策马奔逃。

只是明军骑军刚刚策马起步,提起速度需要一些时间,而建奴骑军经过一段时间的奔驰,速度已经提到最高。

建奴骑军很快就追上明军骑军,开始从背后大砍大杀。

林应昌根本不敢组织兵力回马迎战,只管亡命奔逃。

800明军骑兵很快就被六七百建奴骑军砍杀得七零八落。

“团长请看,这里的海水颜色已经与往处大不相同。这说明前面三四里的地方就是辽河出海口。我等右手边略偏北一点就是已经被建奴占据的耀州城。等下去到视野合适的地方,我们甚至能看到耀州城的城墙。”

领航军士许华指着沈廷扬送给陈建的渤海航海图,对管庆之说道。

“总有一天,我们的船队会送大量陆军兄弟和水军陆战队兄弟登陆,彻底完成大人‘跨渤海击建奴’的宏愿。”管庆之目视耀州城方向,语调沉着地说道。

他们8月21从虎山口出发,经过四天的航行锻炼,磕磕绊绊地抵达了旅顺口。

在旅顺口外的海面上与皮岛将领沈世魁勾兑了一番之后,他们沿着辽东半岛西侧海岸北上。

从那时开始,他们的航行顺畅了很多。他们只花了一天多时间,就在8月26这天航行到了耀州城外的海面上。

管庆之刚刚说完话,脸色就忽然一变。

他在望远镜里看到耀州城那边烟尘大作,隐约还可以听见如雷马蹄声和惊天动地的喊杀声。

“报告团长,耀州城方向有一支明军骑军正在奔逃。追赶他们的是一支建奴骑兵。建奴的骑兵数量目测不少于3000人。追赶得最前的骑兵大约有六七百。前方河口处,已经有明军火器步兵在列阵。”了望吊斗上的军士忽然发出准确信息。

“这支明军在搞什么?骑兵不保护火器步兵,反而单独上前厮杀?不管了,船队全速前进。所有佛郎机炮、虎蹲炮都做好炮击建奴的准备。投石机做好准备,火枪手、弓箭手都做好准备。”管庆之立即下令。

pS:大章奉上。求看官们票票支持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