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家几人面面相觑,对她这话根本不信。

白薇薇笑着,问道:“舅舅,作坊开起来,实际管理人是谁?”

“这……”

苏尚京和苏尚城对视一眼,不太确定的道:

“我们?”

白薇薇笑着点头,“对,是你们。”

“若你们抱着给我工作的心态,你们会什么事都问我,让我拿主意,可问题是,半年后我就要离开这里,到那时,舅舅们又要找谁去拿主意?”

“这……”

苏尚城道:“可你不是说了会安排靠谱的人来管理吗?”

白薇薇点头,“但只是管事而已,和你们作为东家的存在并不冲突。”

两人还是不太懂,可他们知道一点,外甥女这就是要拉拔他们。

白薇薇道:“舅舅,我之所以拿四成,是因为我不打算参与辣酱作坊以及麻辣汤摊位的管理,我一次投资后续永久拿四成收益,舅舅们还觉得我亏吗?”

如果是外人,她不会解释这么多,当然,也不会将自己经营的好好的生意给出去。

就因为是帮了他们家很多的舅舅,她才愿意。

不然就像他们说的,她完全可以请一个靠谱的管事,这样她可以拿全部的收益。

可人生在世,不止银子,还有亲情。

苏尚京和苏尚城还是在沉默着。

他们又不是几岁的小孩,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就完全相信了白薇薇的话。

她明明可以请人管理,却交给他们,还让他们占六成份额。

这么大的人情,他们只要不是没有心,就不会体会不到。

可他们也都感觉到了外甥女的真情实意,她是真的想将这些都交给他们,真的想拉拔他们。

许久后,苏尚京道:“好,我们考虑一下。”

白薇薇点头,“好,不过要尽快,这几天我就会喊人着手建作坊,你们到时候也要参与进来。”

“另外,决定下来后,就先把你们手上的摊位交给合适的人来做,尽可能腾出手来,舅舅们以后是东家,只需要管好下面人就好。”

“好,我们会好好考虑的,不会辜负薇薇你的一片心意。”

苏尚京说着,就又道:“我们就不留饭了,你姥姥姥爷还在家呢,回去正好和他们商量一下这事儿。”

“好。”白薇薇没有勉强。

送走了舅舅舅母,白薇薇就回了房间,开始计划作坊和摊位的事情。

麻辣汤摊位本来就是针对底层的,虽然挣的不多,但她也想一直做下去。

至于作坊,一方面是给自己的火锅店提供锅底,方便自己扩大市场,另一方面也是做一个辣酱生意。

辣椒目前还只有她这里有,自种自产自销,最少几年内,这个生意都是暴利。

积累个几年,等苏宇和苏宏长大后,若有出息能考个功名回来,苏家就算是彻底的改换门楣了。

而她也能跟着挣一笔。

白薇薇思索着,思路清晰的规划着辣酱作坊日后的发展路径,然后又去找村长买了一片宅基地。

就是之前白薇薇看中的那块,因为靠近山脚,石头比较多,一直荒在那。

白薇薇一说要,村长二话不说就给办了手续,同时问道:

“薇薇丫头,你要这片地打算做什么呀?”

白薇薇笑道:“之前不是说要建个作坊吗?最近就打算动工了,村长叔也帮我问问村里人,看有谁要来干活的提前登记一下,等我这边工人到位后就可以过来干活了。”

“还和之前一样,不管饭,但会多给十文钱餐补。”

村长一听,眼睛都亮了,试探的问道:

“哎呦,那感情好啊,村里人都在等着你这作坊动工呢,那回头招人的事儿?”

白薇薇道:“招人的事儿还不着急,要到明年才招,不过肯定会优先咱们村和河西村的。”

“那真是太好了。”

村长高兴的合不拢嘴,一个劲的夸赞道:

“你只管忙你的,这片地的手续和找工人的事都交给我,我一个个筛选,保准送到你跟前的都是踏实肯干不偷奸耍滑的。”

白薇薇道:“村长叔办事,我最放心了,那这事就交给叔了,回头建房子的时候,招来的人也都一起交给叔统一调度,我这就去请匠人,等匠人来了,叔您和匠人好好聊聊建房子的事。”

她这就是准备当甩手掌柜了。

事实上她也的确很忙,没功夫盯着作坊建成。

而苏尚京和苏尚城这段时间也要熟悉麻辣汤摊位整合的事情,没空盯着建房子。

把这事交给村长来办,她放心。

从村长家离开,村里人就都知道作坊要开建了。

白鹤村的人奔走相告,高兴的跟过年似的。

这件事他们已经期待很久了,眼看着在白薇薇家干活的人家里日子越过越好,他们心里那叫一个羡慕,也就越发期待作坊能建起来,他们也能挣一份工钱了。

以往,他们要挣工钱,要不去大户人家做洒扫的下人,这种活,他们都要住在主家,一年到头都不能回家几次。

可以说,拿了这份工钱,就等于是不管家里的任何事情了。

况且就算他们愿意去干,也轮不到他们,早就被消息灵通的城区附近住的人给抢了。

要不然就是去干杂活累活,这种也是朝不保夕,有时候出去一天也不一定有活干。

现在好了,白薇薇要在村里建作坊了。

到时候干活的地方就在家门口,上完工回家还能忙活家里的事情,两头不耽搁,想想都美滋滋。

这不,村里人高兴了,对永安王和韩相爷都更加客气了,见了人纷纷打招呼。

不是送点儿家里摘的菜,就是送点儿家里刚做的新鲜吃食,好话更是不要钱的往外冒。

“老人家有福气啊,家里几个孩子都是一等一的好,自己发达了也不忘拉拔村里。”

“是啊,有这么好的孩子,老天爷一定会保佑两位老爷子长命百岁的。”

“老爷子,这是我们家地里种的萝卜,你们拿回去尝尝,煮你们那火锅里应该能好吃的。”

“哦对了,我家还刚做了豆腐,你们也拿回去尝尝。”

……

于是,两位老爷子回来的时候,手里就拎了各种各样的东西,高兴的合不拢嘴。

永安王还边走边和韩相爷道:

“住在这里舒服吧,要不是要带着几个孩子回去拜见祖宗,我都想一直住在这不走了。”

邻里热情,没有那些个勾心斗角,每日里还能下地锻炼身体。

同龄的老人家们还都特别崇拜他们,每天让他们讲一些外面的世界。

这段时间,他们都觉得自己返老还童了,还是孩子王的那种。

韩相爷难得的没有和永安王拌嘴,道:

“要不,回去住个几年,等孩子们在那边稳定了,咱们再来这边?”

“希望咱们的身体都能熬到那时候吧。”永安王叹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