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丈夫 > 第一百五十五章 作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5章 作秀

赵乾的话音落下后,随即,在此等候许久的蜀郡各级文武官员纷纷向贤王弯腰拱手行礼,以示对贤王的尊敬。

“赵大人顶着烈日在此迎候本王,真是客气了。”

昨日贤王就已经回到了原本的队伍中,所以,现在这个的确是贤王本人无疑,而原本和贤王一起的沈岚则是留在了城内。

赵乾虽然现在已经是一州刺史,但是,曾经在建康为官的他深知贤王的位高权重,所以,在面对贤王的时候,他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贤王能以万金之躯,不辞辛苦来到益州,是益州百姓的福分,更是下官的福分,何来辛苦一说。”

对于站在自己眼前的这个益州刺史,贤王在过去的一年中曾在朝堂议论朝政的时候听到过几次,今日还是第一次见到对方本人。

“呵呵。”

贤王自然能听得出来赵乾话中吹捧的意味,对此,他也不在意,反而说道:“本王奉旨来视察益州民情,这是为人臣子应尽的本分,并不觉得这会很辛苦。”

“呃……”

突然感觉自己被怼了一下的赵乾,偷偷的看了一眼神色淡然的贤王,他心中暗自思忱贤王刚刚的那番话可能是无意为之。

察觉到贤王话中的意思后,赵乾立即接过话头:“贤王说的是,是下官糊涂了,为君分忧,是臣子的本分,下官一定将这句话时刻的牢记于心,并将其奉为圭皋。”

初次见面,别的暂且不说,仅仅两三句话,赵乾的油嘴滑舌倒是让贤王感受到了两三分,随即,贤王冷不丁的问道:“赵大人认为自己尽了刺史应尽的职责了吗?”

贤王的问题让赵乾心中“咯噔”一下,难道是贤王知道了些什么?可是贤王说话的语气和神色并无任何严厉的感觉,反而像是随意而为,这让他有些摸不到头脑。

“没有。”

在这一瞬间赵乾脑海中想了很多,最后,只听赵乾只是简单的说了两个字。

“哦?”贤王眼神扫向身前的赵乾,笑问道:“说来听听。”

赵乾恭声说道:“益州没有发生旱灾前,下官没能及时发现并加以处理,是错一;旱灾发生后,眼见百姓流离失所,虽然散尽家财,但是,依旧没能就万民于水火,是错二;再有就是让远在上京的圣上为益州百姓夙夜忧心,是错三。”

在赵乾看来,益州的现状是明明白白的摆在了眼前,与其隐瞒,不如将其说出来,如此,不但能消除贤王的疑心,而且,还能获得贤王的几分好感,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如今益州眼前面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旱灾,所以,贤王来此的目的已经是不言而喻了,至于贤王为何来的如此突然,相较而言,这已经并不重要了。

就算贤王是为了灾情而来,赵乾也有足够的信心来应付,因为,就在他收到建康来信的次日,他就约谈了孙、李、吴三家。

大家都是同乘一条船的人,贤王来益州,对大家都不是一个好消息,正因为如此,双方当即放下恩怨,重新联合在一起,决定共度难关。

不管是明面还是暗面,蜀郡都是他的人,赵乾自认为他可以高枕无忧,待到贤王走后,就可以想办法继续捞银子了。

“没想到赵大人如此自省。”

贤王饶有深意的看了两眼赵乾,说道:“既然赵大人如此诚心,我就把这三错记在了心中。”

“好好。”

赵乾原本的意思只是想向贤王表明自己心里没有藏鬼,并没有想让对方真的将其记在心中,但是,他现在显然不在适合多说什么了。

看了一眼依旧淡然的贤王,已经有些头晕眼花的赵乾担心自己在众位文武官员面前就那么直愣愣的倒下去,那可就丢脸了,因此,他急忙说道:“贤王,天气酷热,还请移驾别处。”

“嗯。”

贤王点头轻应了一声,随后,他重新登上自己的马车,由前方的赵乾引路朝郡城内走去。

蜀郡的百姓眼见平时难得一见的刺史大人在前方开路,都感到很稀奇,靠在路边两旁他们,指着身后被士兵簇拥在中间的马车,纷纷猜测里面做的是什么人。

有的人说是太守,有的人说是县令,还有人说是长史,反正说什么都有。

队伍缓缓行驶,最终来到城北的一处宅院,正是赵乾为贤王特意准备的,里面的人和物甚至比他刺史府的配置还要齐全。

赵乾从马上下来后,他刚刚骑乘的马儿跺了跺脚,打了一个响鼻,看起神态似乎是轻松了不少,只不过,赵乾的目光并在马儿身下,因此,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

来到马车前的赵乾想要伸手扶一下下车的贤王,可是不知道贤王是有意还是无意,忽视了赵乾伸出去的手,而是选择从马车上直接跳了下去。

见此,赵乾讪讪的收回了自己的手,落后一步,跟在贤王的身后:“贤王,这是下官为您准备的居住的地方。”

贤王缓步走进这处宅院,发现这处宅院外表看起来虽然平淡无奇,但是,内里却暗藏乾坤,五进的大宅子,装饰也极其的奢华,丝毫不逊色于建康城中那些王公贵族的宅院。

来到正堂后,贤王喝了一杯茶:“多谢赵大人的一番好意,本王非常的满意,只不过,院中的这些留下三四人侍候即可,其它没有必要的就都散了吧。”

刚刚进院的时候,贤王大概估算了一下,整栋院子大概有几十名侍女,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来蜀郡安家来了呢。

赵乾恭声道:“是下官疏忽了,一会下官一定将多余的人全部带走,免得扰了贤王您的清静。”

又简单的说了两句没有任何营养的话题后,贤王将话风一转:“赵大人是否知道本王这次来益州的来意?”

赵乾放下手中的茶杯,试探道:“是因为灾民的事情?”

“嗯。”

贤王点头同意了赵乾的这个说法,然后,他接着说道:“这只是其一,赵大人不妨在猜猜?”

自从和贤王见面以来,赵乾感觉自己完全猜不透不动声色的贤王在想些什么,不像之前来益州的那些官员,非常容易就能猜到对方的想法。

如今,这样四平八稳,完全跟着贤王的对话节奏,让他感觉有种有力使不出的感觉,赵乾拱手说道:“恕下官愚钝,还请贤王指教。”

贤王这次来不为其它,就是为了来整治益州的这些贪官污吏,况且他手中人证物证俱全,他完全没有和对方捉迷藏的意思,益州的事情被拖了太久了,需要快刀斩乱麻。

因此,贤王直言不讳道:“本王之所以来益州视察,是因为皇上收到了一份奏折,赵大人知道这本奏折的内容吗?”

总算是见过些世面的,赵乾并没有因为贤王的这句话儿露怯,他恭声道:“下官不知。”

“不知?嗯。”

端坐在椅子上的贤王右手轻轻的敲击这桌面:“奏折上言称益州贪官污吏,借旱灾之名,大肆收敛钱财,置百姓于水火而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