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明末辽东从军行 > 第三百一十二章 真实意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文官们自土木堡之变后好不容易才掌握的军权,怎么可能再让皇帝你把军权再夺回去?明武宗牛不牛,倔不倔?他千方百计的想夺回军权。既然如此我们就直接让他归西,去地府找他的军权去吧!所以你万历皇帝想绕过我们提拔将领变成你的人,那是绝对不可以发生的事情!

万历皇帝能不知道这些大臣的心思吗,见此就出了后招儿。他以各种理由,把凡是与朝中大臣有关系的武将都褒奖封赏了一遍。尤其对大同、宣府等地处山西一带的武将,该升官的升官,该奖赏的奖赏。引得大臣和武将们一片叫好声和感恩戴德。

在获得了众人的好评后,接下来万历皇帝又让人把那二十四幅画搬到了朝堂上,让大臣、勋贵们排队逐一观看。并下御旨让他们好好思索平定建奴之策。

大臣们当中多数人没去过辽东也不了解辽东,他们对辽东的了解只是停留在战报、塘报、公文、书信等纸面上。如今这些画让他们第一次看见努尔哈赤、代善等后金贵族和八旗兵长什么样,更感受到了这些蛮族的野蛮和凶悍。

他们大受震撼,很快在内部就产生了分歧。一部分人认为杨林抗敌有功,如果不大力封赏会寒了边关将士的心;另一部分人还是坚持己见,认为祖制和军规不可违。

正当大臣们争执不下的时候,万历皇帝又出招了。他把已经废弛多年本是定辽右卫所在地的凤凰城(今辽宁省凤城市)重新启用。敕命原镇江守备马进忠任凤凰城游击将军,节制当地军民。下令其借鉴杨林防守叆阳的经验,重新修缮加固城池。并将各地流散的难民迁往此城充实人口。

这样一来,杨林管辖的城堡虽然增加了,但都处在边境的最前面,而在他身后则是其他各个卫所。离得最近就是马进忠的定辽右卫。假如有一天他要造反,那么将面临后路被断绝和被包围的局面。

不得不说万历皇帝这样安排在政治和军事上是高明的。不仅降低了杨林造反的可能性,而且还尽量让其发挥军事才能。同时也安抚和消弭了朝中部分质疑的声音。不过从另一个侧面来看,他为了提拔杨林可谓是费尽了心思。如果日后杨林野心膨胀想造反,那么从道义上就失了先机。

万历皇帝的安排立刻就让大臣们停止了争吵,双方认为这样是最好的安排。这等于皇帝变相的进行了妥协和让步。毕竟自己这边的武将们也受到了好处,要是再吵下去或是多说什么,那就实在有点儿过份了。

大臣们也知道这是皇帝在试探自己的反应,但是一个已经重病缠身的皇帝再试探又能试探到哪儿去?况且皇帝为了一个杨林把所有人安排的都挺好。所以也就认可了对杨林的封赏。朝堂上本来就是利益交换的场所,皇帝与大臣们互相妥协与制约,所以这种事情毫不稀奇。

有些大臣们事后还聚在一起商议,皇帝直接提拔封赏武将这种事仅此一例,以后绝对不能让皇帝这么干了。要是以后得朱家皇帝都这么干,那还了得?说不上那天自己这些人就被“清君侧”了。

不过他们当中有消息灵通的说杨林在叆阳弄了个什么讲武学堂,要学着文人的样子收学生教授知识。如今辽东已经有不少士子去报名了。

结果这话一出来,立刻引来这些人的一顿群嘲。认为杨林年纪轻轻就得到皇帝青睐,肯定忘乎所以飘得不得了。这么做不过是想显摆自己有能力,也不枉费自己被封了个参将当当。一个年轻的丘八,再怎么折腾也是个丘八。他有什么能力收学生,又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这么看他就是个徒有其表、沽名钓誉之辈。何足挂齿耳?

其实按照智商高低来讲,这些大臣们能在全国残酷激烈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继而出仕担任官职,那一个都不是泛泛之辈。不说满腹经纶也可说是有真才实学。

但是他们以前没听说过什么讲武学堂,也没听说谁搞过这个东西。因此他们认为这不过是杨林沽名钓誉、突发奇想的荒唐之举。谁也没有放在心上。他们对武人的蔑视和成见,就如大山一般难以撼动。

且说关于杨林申请银钱铸炮一事,万历皇帝在圣旨中没有明确,只是让辽东经略府找户部和兵部自行商议决定。这样等于把这种要花钱的事儿推给了下面。

本来铸造火炮这种事在太平盛世大有油水可捞,但关键是大明上下现在穷得叮当响,上哪儿弄这笔钱去?户部掌管天下钱粮不假,但他们是属貔貅的只进不出。立码回应说我可没钱,兵部你们自己想办法吧。

兵部也不白给,见状立刻上奏。说前段时间已经花钱买红夷大炮给杨林了,现今根本没钱再铸炮了。而且一旦答应了杨林铸炮,那么其他地方都来申请要钱铸炮怎么办?要是辽东实在缺炮,那就让皇帝陛下出点儿钱或是熊廷弼他们自己想办法吧。

万历皇帝自从安排完杨林的事后便一直卧病不起,病情日趋严重,兵部的这道折子自然就没了回应。这也是他多年来使用的帝王权术之一。我不说话,让你们猜去。

兵部见这样也不是个事儿,便回应辽东经略府和熊廷弼,说现在国家困难没有多余的钱铸炮,而且营伍兵归经略府直接管辖。还是经略大人您自己决定这事儿吧。

不得不说大臣们对万历皇帝的了解还不够透彻,他们只是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并没有看透其中的玄机。

这时的万历皇帝虽然时日无多,其实他对杨林的提拔和封赏还有更深层的意义。只不过这个深层的意义除了自己知道外,一般人是猜不中的。他甚至在病榻上被病痛缠身极为痛苦,可心中依然在嘲讽大臣们的蠢笨,永远也猜不到自己如此封赏杨林的真实用意。

话又说回来,熊廷弼真的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好官。他接到兵部的回复后,没推诿也没和兵部、户部扯皮打嘴仗。而是直接回信告诉杨林,你可以自行铸炮,但是朝廷没钱我也没钱。所以这事儿你自己想办法。不过我这边有会铸炮的工匠,我现在就让人把这些工匠送到你那去。另外铸炮的数量、威力、名称、大小等必须上报备案,以便朝廷随时检查。

杨林接到皇上对自己封赏的圣旨和经略府的回复后极为高兴,他可没时间去多想万历皇帝把马进忠安排到自己身后的用意。只想着只要自己一心为国,上面爱怎么安排怎么安排。管那么多干嘛?

但是邢云衢的政治嗅觉是敏锐的,他向杨林分析了皇帝这么做的原因,大致基本上说的都对。但是说到马进忠被调往定辽右卫当游击将军,他认为马进忠很可能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他是锦衣卫的人。否则这么突兀的提拔他,太令人难以理解和不懂了。但也不排除这是皇帝特意安排,分化马进忠与杨林关系的一种手段。

邢云衢指出,皇帝为何要把镇江划归杨林管辖,他难道不知道民间海贸走私可以中饱私囊的事儿吗?其实他就是想利用这个地方,看看杨林的行政能力和人品如何。如果杨林经不起金钱诱惑,野心和私欲逐渐膨胀。别看皇帝和文官们不和,但是现今的年月皇权还是大如天。那么朝廷完全可以用任何理由把杨林调走或撤换掉。

邢云衢还指出,按照维护皇权统治的角度来讲,皇帝根本不可能给予杨林这么大的权力,也不能提拔的这么快,更不可能给了这么大一块地盘。这是要把杨林培养成军阀的节奏啊。皇帝这么做,除了表面上要杨林更加忠于他和制衡辽东其他将门外,估计还有一层很隐晦的意思。

说到这里邢云衢想了半天,他也不敢说自己这个估计是对的。因为按照常理来讲皇帝是不可能这么安排的。不过他最后还是说出了自己猜测,那就是他要效仿汉朝和唐朝,在辽东暗中设置藩镇。藩镇制度虽然容易造成军阀割据不听朝廷命令,但其中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军队特别有战斗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皇帝没有能力平叛就把权力下放到各州郡,结果一下子涌现出来无数英雄豪杰,没用多长时间就把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镇压了下去,随后他们开始争夺天下。可就是在这种混战不堪的状态下,周边的匈奴、羌氐、鲜卑、乌桓、山越、南蛮等对中原虎视眈眈的异族,竟无一不是被这些军阀们打出屎来。

藩镇(军阀)的军队为何有战斗力?因为他们要保住自己的地盘,有地盘才能生存下去。要是没有战斗力还怎么保住地盘?要想军队有战斗力,那么粮饷、训练和装备就必须要提高上去。现在大明之所以打不过建州的区区几万人,根源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