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起源:格林神话 > 第三百五十五章 阿卡夏纪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五十五章 阿卡夏纪录

“还有什么想知道趁现在赶紧问。”

没等格林消化太长时间,奈亚拉托提普便出声催促道。

随着资讯流失的速度越发加剧,她能回答问题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格林指了指天空,又指了指地面,问道:“这个、这里到底是怎么回事?”

“黑幕空间……或者我更喜欢称之为:变动资讯遮断区域。从都具备资讯阻隔功能这点看来,这个空间其实也属于次元层的一种。但它是直接在主次元上切割出一部份来,所以等级比普通的次级次元层高,几乎可以视作另一个主次元。”奈亚拉托提普立刻回答道。

之前她的语速就显得比平常稍快,此时又再提高了几成。

顿了一秒后,她又补充道:“至于构成它的那层,被你们称为黑幕的边界,其实根本就‘不存在’。之所以肉眼中会出现那层黑色幕布,单纯只是因为遮断区域外围存在会将多数资讯吸收掉的机制。因此我认为它的正确称呼应该是:‘事件视界’。”

格林皱起眉毛,试探性地开口问道:“你是说黑洞的……”

“你们的宇宙科学理论,我也只具备一般人程度的知识,但单就我所了解的性质来说,两者是大同小异的。”她肯定道。

格林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奈亚拉托提普的知识,大概是从那些被她“过滤”的罪犯身上得来的。那些人中刚好没有掌握专业宇宙科学知识的也不算奇怪。

“正常来说,事件视界会藉由超乎常理的重力,将包含光子、粒子、电磁辐射在内的多项常数资讯吞噬并储存起来。但这里的事件视界稍微比较特殊一些——它本身并不具备质量。因此它既没有产生时间膨胀、重力红移等效果,也不具备吞噬粒子和牵引资讯的能力。”

她的额角隐约有些细汗,似乎正在抵抗着什么,但嘴角仍挂着似笑非笑的古怪表情。

“但它抽取资讯的功能并没有比较差,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更高级——它存在一种类似过滤系统的工具,可以大范围筛选出某些特定资讯,并且从整个次元中将这些资讯‘抽取掉’,而非像黑洞那样,只是将资讯揉合成一坨。”

“它抽取的是什么资讯?”

“根据特斯卡特利波卡的解析,黑幕中的‘火墙’,被设定为只针对‘变动资讯’进行抽取。除此之外,事件视界中还被增添了一条拦截‘遮断区域内相关资讯’的机制。”

“恩?你说变动资讯?那——”

格林话还没说完,她便迅速打断道:“就像我之前说的,智慧生物的意识绝大部分都是由变动资讯构成。这种资讯没有常数,并且能够随时切换格式,所以是最为复杂的资讯种类。”

她拍了拍格林,比出大拇指,做了个‘你放心!’的表情。

……看起来十分可疑。

“正因这种复杂性,火墙要锁定这些资讯其实并不容易,而且随着资讯量提升还会更显着提高难度。因此这种抽取对本身资讯量庞大的人来说,并没有那么高的危险性。也就是说矮冬瓜、大胸矮冬瓜和二号吸血鬼,以及我们三个,暂时都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

她说的矮冬瓜应该是伊吹,大胸矮冬瓜应该是雅典娜,不论主观客观来说,两者似乎都还算符合描述。

但二号吸血鬼……难道是在说珊德拉吗?

她到底为什么会认为珊德拉是吸血鬼?

没等他提问,邪神便直接开始往下解释:“至于遮断区域相关资讯顾名思义,是指有关这里面的一切‘信息资讯’——正是因为这个拦截机制,才导致进来的人再也无法出去,同时也无法将里面的资讯送往外界。”

“嗯?只是拦截资讯的话,人为什么会出不去?”

“很简单,事件视界里面的生物,只要将‘记录了遮断区域内部事件的物质’向事件视界外传递,其上所有相关的信息资讯,就会被像过滤系统过滤大脑一样一滴不漏地滤掉。”

她用摺扇轻轻敲了敲格林的脑袋:“这个当然也包含在内。”

“就算有人能凭藉超人的意志力,忍着剧痛不断向外走,也可能会在触碰火墙后,被抽取掉大多数资讯,成为一具残破的空壳……”

“你不是说火墙只是专门用来抽取变动资讯的?”

“恐怕正好相反,火墙的功能本来就应该是摧毁物质和吸收一切资讯。这里的虽然被设计成针对变动资讯进行抽取,但如果你自己主动带着一坨资讯去接触它,就不能怪它发生故障了。”

“那联合军得到的那些涂鸦和文字又是怎么回事?”

如果内部资讯只是被滤掉,那应该像三尸的颅腔一样,是一干二净的才对。

上面多了那些奇奇怪怪的内容,反而显得古怪。

“关于这点我就没办法断言了。但我猜……应该是因为那些纸张向外传递了遮断区域内的信息资讯,所以该资讯在‘通过’事件视界的瞬间,被改变成了那样。”

“所以黑幕真能改写现实!?”格林惊讶地问道。

他原本只是设想了一个最糟,但可能性最低的答案,没想到竟然就是事情的真相。

她摇摇头,表情略显古怪地说道:“这与事件视界本身的关系不大,它所做的一直都是抽取资料而已。而且摩斯密码被改变也没你想像中那么夸张,那只不过是在转译一小部分能量资讯的同时,添加了一点信息资讯而已。跟你把写字的纸撕碎,或者吃饭拉屎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

“当然,如果你非要那么说倒也没什么毛病就是了,把纸撕成碎片、把饭消化成屎,确实都是‘改写’现实。反过来说,把碎纸黏回成纸张,或者把屎做成饭也一样是改写现实……”顿了一秒,她耸耸肩补充道:“恩,也可能有点非现实了,我是说后者。”

“是……这样吗?”

听完她“生动”的解释,事情感觉似乎单纯了不少。

作为一名传奇法师,他若使用真实变形术,的确也能做到类似的事情。

物理、化学,抑或魔法,本质其实都是相同的——即透过消耗“能源”,来对资讯进行转译,以改写现实。

他只是习惯以凡人的角度思考,因此才把纸张的物理状态“被还原和更改”这件事想得太严重了。

“……不过罗贝特说他们制作的暗号全都被改变了样貌,这么做难道不麻烦吗?”格林松了一口气,继续问道。

他能做到是一回事,但去不去做又是另一回事了。

九环法术是连他都得尽可能减少使用频率的高阶法术,更不用说把所有经过黑幕的资讯无一例外地进行篡改了,那样的工作量和消耗的能源实在太庞大了。

“你无法理解这个‘现象’的发生很正常,我刚得到那段记忆时,也想不通其发生的原理。我猜可能就连制造出事件视界的人都没预料到这件事。”

“嗯?你不是说那些资讯是通过事件视界而被改变的吗?”

“但我又没说是事件视界改变了它?”她瞪大眼睛,满脸无辜地说道。

“那是什么——”

“阿卡夏纪录。”她回答道。

“你之前就提到过几次这个……阿卡夏纪录,那到底是什么东西?”

“你问我它到底是什么我也回答不上来。不过也有人会叫它:‘以太记事本’、‘宇宙本源’、‘零点场’、‘校正系统’等等。换个浅显一点的说法,就是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本身,所以你也可以简单地称其为——大世界。”

“……”

“跟你使用法术不太一样,对阿卡夏纪录来说,资讯的转译并没有能量消耗这回事。一张纸或者一抹纸灰,两者只是资讯内容上存在细微的差别。真正重要的,只在于‘有没有’这张纸或这抹灰,以及其转译过程的事件逻辑而已……”

她伸出手,用指尖卷住格林耳边的鬓角,一股暗影般的力量很快便蔓延上去,将一大撮发丝灼烧成了粉末。

格林刚拍开她的手,很快便注意到,那些粉末竟被一缕暗影囊括,并快速回到原位,然后顺着断裂的发丝缓缓蠕行,眨眼间又恢复成了原来的样子。

他捏着头发观察半晌后,困惑地问道:“但……为什么要这么做?直接让资讯销毁不是更容易吗?”

“不,资讯转译是可能的,但销毁却是不可能的。能量守恒定律你应该学过吧?我之前也说过资讯和能量是可以互换的,这意味着,世界上没有资讯是可以被‘销毁’的。”

“嗯?能量守恒我知道,但那不是表示资讯不仅不能销毁,同时也不能无端增加吗?可纸上的资讯算是凭空多出来的吧?”

“在热力学框架下的理论中当然不行,但在信息理论中是可以的。我们可以根据香农的公式这样表示:h(x)=-∑(p(xi)* log2(p(xi)))。其中h(x)代表随机变量x的熵、p(xi)是x随机变量取值xi的概率,i是所有所有可能的取值,∑则代表对所有可能的取值xi求和呃……看你这表情,是不是完全没听懂?”

格林眨巴两下眼睛,没回答这个问题。

“总之,我刚才提到的这个公式在阐述的是:一个不确定的可能性和信息越复杂多变、难以预测,它的信息熵就会越高,这就可能导致信息量的增长。这跟热力学的能量守恒完全是两个领域的事情,但其中讲述的原理并没有冲突,也并没有违反任何定律。”

两套理论虽然具有相似的规则,但一个讲的是实际存在的能量,一个却是抽象概念的信息本身。

而格林将两者混为一谈,因此才会厘不清问题点——

在前述问题中,虽然都称作“资讯”,但纸张,以及纸张上的油墨都属于守恒的能量资讯,即不能增也不能减;而油墨所构成的文字,所承载的却是抽象的信息资讯,这种资讯在系统中可以增加、复制、压缩和减少,但不能被消灭(即便无法表达意义,它仍然具备意义)。

“……哈?”

格林愣了半晌后,选择跳过上一个问题:

“所以阿卡夏纪录到底为什么要填入那些东西?”

他不太懂事件视界的运行机制,更听不懂什么资讯理论、香农公式。但就算不能将那些被传递出来的纸张本身毁掉,也没必要往上面填入那些怪异的讯息才是,因为这非常不符合逻辑。

她古怪地笑了笑,答非所问地说道:“这得问你吧?你不是它的一部分吗?”

“我?”

“……”

她双眼紧盯着格林,停顿了数秒后,才笑了笑说道:

“当然,阿卡夏纪录纪录着世间万物、存在于世间万物。所有的生命、所有的物体、所有的事情,只要存在于这个大世界,就可以被视作阿卡夏纪录的一部分。在这点上,你也是、我也是、米海拉也是,任何人都是,就连顾凝梦也不例外。”

“顾凝梦?为什么会提到——”

“至于它这么做的原因,我推断大概是遮断区内外事件纪录中,一边‘有’,一边‘无’,很容易产生逻辑上的错误,所以阿卡夏纪录就从附近随便找了点可能存在的资讯填充进去,让两边都达成‘概率有’事件而已。”

奈亚拉托提普刻意敷衍或跳过问题,意味着她不打算回答,格林也已经熟悉她的套路了。

“反正事件纪录上,只要不存在观测者a百分之百确定,传递给观测者b‘资讯γ’;观测者b却百分之百确定,从观测者a手上得到‘资讯甲’,这种根本上的逻辑谬误就可以了。啊!就像黑人夫妇费雪儿和罗恩的孩子可以是个小黑人,也可以是个小白人,但不可以是个小灰人一样。”*1

“你后面加上那个奇怪的比喻我反而听不懂了……”

“我刚才说了,这里的事件视界虽然在吸引资讯的能力上不如真正的黑洞,但仍然是一种对观测者资讯交流上的‘绝对阻隔’。”

她手舞足蹈地解释着,并把奇怪的比喻挪到了“前面”——

“就像罗恩无法证明费雪儿有没有跟隔壁的麦克叔叔偷情一样,因为他就算看到自己的儿子是白色的,也不能保证那不是因为自己的母亲曾跟麦克叔叔偷过情的关系。”

“如果内外两边的资讯交流无法处于持续观察的状态,那‘大世界’就会判断这种资讯交流无法达成‘确定’事件,自然也就随便唬弄了事了。反正你也没办法证明现在的状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这里的“观察”,并非字面意义上的用眼睛看,而是指任何获取资讯的行为。

举例来说:一台能够写出三种字的机器人,从一间无人房间内向外递出一张写好字的纸。我们在得到这张纸前,并不会说这张纸“没有”受到持续观察。

因为机器人的行为是事先被设定好的,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对资讯的获取。门外的人听见笔在纸张上摩擦的声响,也同样是一种对资讯的获取。甚至机器人行动时造成空气流动,使外面的人接触到屋内的空气分子,都能算是一种对资讯的获取。

而事件视界的特点是“内部不存在资讯位元”。因此在通过事件视界时,任何事件都必然会丧失受观察的状态。

“所以说,米海拉之前的猜测可以说是非常接近正解的。即——‘小孩子的涂鸦’混入了军事资料中。就算因为数量过多,而‘几乎’不可能发生,你仍然不能断言那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机率只要存在,哪怕数值无限趋近于零,仍有发生的可能。”*2

“果然不出我所料吗……”

上一秒还流着哈喇子在神游的米海拉,此时満脸深沉地点着脑袋,并用得意的眼神不停瞟向格林。

无奈格林还无法反驳。

照邪神现在的意思来看,那些奇怪的文件真就是米海拉所说的“小孩子的涂鸦”。

可是从常理来讲,这怎么可能呢……

“呃……等等!你之前不是说那些涂鸦可能有某种意义吗?所以你其实知道那是什么吧?”他突然想起这件事,连忙开口问道。

奈亚拉托提普面色一滞,但很快又放松下来。

“我那时候说的明明是……”

她歪过脑袋,把拳头朝外举在小脸旁,嗲声嗲气地叫起来:“喵喵喵喵呜~喵!喵喵!”

她用女孩的外貌和声音,完美还原了猫当时的“表情”和“语气”,但这次的猫叫声却不具备任何含意,反而有一种莫名的色气。

可惜格林此时完全没心情理会发病的邪神,只是揉着发胀的脑袋,暗自思索着她所说过的话。

邪神似乎将某个复杂的“宇宙现象”,简单生动地解释了一遍,但仍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

他在脑中反复咀嚼数次后,将她所提到的内容大致整理成这样——

假设事件视界两边分别有a、b两人。

两人在事前商量好,a会递送γ资料给b。

但两人因为隔着事件视界的关系,致使a永远没办法在确定(过程持续受到观察)的状况下,将自己手中这份γ资料送交到对方手上。

因此“资料传递无误”的概率,就不再是百分之百了。

于是大世界就钻了这个空子,将一份错误的资料送到对方手上。而这种程度的改变,对大世界本身的逻辑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至于那些涂鸦和文字,大概只是大世界为了达到某种效果,随便填充进去的无意义内容罢了。

当然,格林这种简单粗暴的解释方式,只是方便自己理解而已。

“大世界”本身其实并不存在任何主观意图或目的,它本质上只是在完成一个逻辑上的无暇而已。

因此更正确的说法是——

只要观察者观察,阿卡夏纪录就会将事件进行记录(即量子态崩塌,或波函数坍缩)。

在该假设中,γ资料在事件纪录上,已经由观察者a制作完成,并送往观察者b。

然而γ资料上的γ信息资讯(以下简称γ信),却在阿卡夏纪录侦测不到的地方(事件视界)被抽取走,导致这个大世界本应存在的γ信消失,同时也让“b收到γ资料并阅读”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本身”消失了。

好在a将γ资料运送至b的途中,本就因为事件视界的阻隔,而存在x概率会发生θ事件,导致b收到错误的“甲资料”。

于是根据阿卡夏纪录的运行逻辑,事件便直接被导向了资料发生谬误的“θ事件之后续”。

在这种情况下,θ事件未来可能造成的子事件(结果)已有机率呈现量子态坍缩,但实际上θ事件本身却不一定发生过。

反正只要存在x值,就意味着θ有发生的概率,那么在“没有观测者”,且“等式已经成立”的情况下,θ事件的发生与否就不那么重要了。*3

毕竟只有“x概率发生之后”,阿卡夏纪录才能在找不到“γ信消失事件”,却也找不到“γ信”的状况下,依然符合“观察者a往事件视界外传递了一份γ资料”的已记录事实。同时又不破坏“观察者b从事件视界内得到γ资料”,这个无论如何都会发生之结果(因为γ资料,也就是纸张本身及纸张上的墨水没有被抽取)。

当然,大世界“能”且“会”钻这个漏洞是有两个大前提的。

一是:必须是在“事件视界”中发生的。

因为这里不会被记录事件,也才能提供大世界进行干涉的先决条件。

另一个则是:这份由“大世界”所编造的“甲信”,必须符合θ事件的影响范畴。

即——不论发生什么、不论经过多长时间、不论内容多么奇怪,只要这份伪造信息传递出去,就会产生与θ事件发生后相同或相似的“后续可能性”。*4

也就是说,“阿卡夏纪录的介入,等同于x概率之发生”。这个事实必须得以成立。

——这个事实必须得以成立的原因,会牵涉到该介入是否会导致不相干之波函数坍缩,或是否会导致原有之量子态消失(在这个情况中,两者原则上必须为否)等等一系列关于“能量守恒”的问题,参后述。

再说阿卡夏纪录必须干涉资料传递事件,使事件无法自然演变为:a传递了γ资料,但b只收到白纸,或者乾脆直接消除γ资料,使b什么都收不到的原因在于——

事件视界是处于阿卡夏纪录之外的,但对这个大世界来说,能量资讯是不能凭空增加或减少的;而信息资讯,是能增加、减少、压缩、复制,但不能消失的。

这意味着在大世界这个封闭系统中,纸张必须仍是纸张、墨水必须仍是墨水,而墨水表达的信息资讯虽然可以被改变,但必须存在。

且由于资料本身在被传递出来的同时,已经被观察到了能量和信息两个层面上的资讯。

因此在未受到“有纪录的干涉”的情况下,γ资料必须与a传递出资料,并使其进入事件视界的“当下”,拥有相同的能量资讯量,以及更少或更多的信息资讯量,且同时具有“被传递出去”这个事实(观察者a的存在,已经确定了该事件的发生,而事件本身亦是一种资讯)。

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以及信息理论,足以解释该现象的必然。

而阿卡夏纪录所要完成的逻辑,就是基于这几条“运行规则”。

归根究底,在阿卡夏纪录中,a发出的γ资料,与b收到的甲资料,其实仍然是同一份资料,只不过在事件视界内外承载了不同的信息资讯。

至于军方的摄影机为何开启后再拉出来会损毁,单纯是因为里面储存的信息被事件视界给强硬抽走的关系。这种无视硬体状况的资讯抽取,自然可能导致机台发生故障。

而他们修复记忆体后,依然无法还原出任何影像的原因则是:摄影机是事件视界外面的人单方面进行操作的。

也就是说其中的影像在受到检查前,不会造成任何事实成立,因此阿卡夏纪录也不需要弥补事件纪录的缺失,自然也就不会往里面填充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