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美剧大世界里的骑士 > 第二千二百三十四章 求月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千二百三十四章 求月票!!!

托尔本质上是个战士,他对于外交啊,政治啊,都不太懂,甚至非常厌恶。要是一般的政体,拥有这样一个领导人,那绝对是灾难!毕竟一个组织,一个国家,领导人想要选择继承人,肯定不能马虎。首先要有政治才能,皇帝的继承人当然不能马虎,拥有很强的政治能力是第一的,否则你怎么团结大多数来治国?比如魏武帝曹操,在最喜欢的两个儿子曹昂和曹冲死后,剩下的儿子里面,最有文采的是曹植,可曹植过于重文,整天和所谓的文人骚客舞文弄墨,曹丕就不同,比较腹黑,默默的准备着一切,拉拢臣子,打击竞争对手,曹操当然心知肚明,可选择继承人反而需要的就是曹丕这种政治至上的,既能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手段也不差,远比只知道吟诗作赋的曹植强,所以曹操选择了曹丕。

其次看品行,政治才能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品行,能否在老皇帝归天之后善待手足兄弟,虽然皇家无亲情,但任何一个皇帝还是希望自己的后代都能够善终,他们其实也害怕兄弟阋于墙所以生前只能尽量选择纯善的继承人。至于生后,那只有天知道。比如隋文帝废除第一个太子杨广,就是觉得他的品行不好,娇淫奢侈,不足以继承江山社稷,还有唐太宗李世民,在废除太子李承乾后,在考虑四子李泰还是九子李治做新的继承人时,因为李泰说百年之后要杀自己的儿子传位给弟弟,所以毫不犹豫的把太子之位给了李治,就是担心一个连亲儿子都能开口杀的人,未来一定不会善待兄弟。

最后,当继承人上述两项特质都没有怎么办?一种是直接换掉,还有一种是看三代,有的朝代困于礼法,即使继承人是扶不起的阿斗,但也有很多臣子们固执的支持,这种情况下不太好废除嫡子、长子的继承人身份,那么就看第三代。比如晋武帝司马炎的继承人司马衷就是一个傻子,晋武帝怎么说也是开国君王,才能也是顶尖的,不会不清楚自己的儿子是什么德性,可司马衷有一个非常聪慧的儿子司马遹,晋武帝想的长远,儿子不行,孙子可以啊,所以就没有废掉司马衷。虽然晋武帝死后,孙子司马遹还是被继母贾皇后害死但晋武帝看第三代来考虑继承人的方法也是可取的。

同样有如此考虑的是明朝的永乐皇帝朱棣,朱棣曾经也在长子和次子之间反复为难,长子有先天优势,恪守礼法的文臣们支持他,但次子有武勇,更像他这个马上皇帝。反复之间,朱棣最后也看在长子有一个能干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明宣宗朱瞻基,为了至少三代兴旺,朱棣最终没有换掉长子的太子之位。

总之,选择一个继承人是非常非常慎重的事情。

可在托尔身上,美国政府看不到任何一点点适合成为阿斯加德这个强大国度国外的优点!

他热衷于战斗,过度追求荣耀,对于政治极为厌恶。

他太单纯了!

他把人和事总是看的很分明,好的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

可政治不是这样的,对政治人物来说,道德从来不是重要,至少不可能是唯一的评价标准!

不是不能用道德来评价政治人物,而是说,不能够单纯的用道德标准来评价政治人物。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庙堂之上的人物,其身上客观存在的三种不同身份,他既是一个政治人,也是一个普通人,同时还是一个名人。

什么叫做普通人?普通人的一生影响在百里之内,他的人生他的行为对于其他人的悲欢离合影响限,所涉及的范围也不过是亲戚朋友数十百人而已。所以说对于普通人的判断往往非常简单,非常清晰,非常明了。

什么叫做政治人?他们行为的影响往往在千百里之外,乃至于万里之遥,甚至在某些时候,他们的所作所为会影响普天之下的所有人,也恰恰是因为他们的行为牵扯范围大,影响人数多,所以这导致他们无论做任何一件事,都会在有意无意中伤害一部分人或者帮助另一部分人。即使他们本身的目的是帮助所有人,也有可能在具体行动中伤害另外一部分人。即使他们本身的目的是伤害所有人,也有可能误打误撞帮助一部分人。

当把一件事放到一个非常庞大的基础上的时候,无论是得到帮助的人还是受到伤害的人的相对数量都会非常大!

普通人而言难以接受,很难以理解的。

某一个政治人物的政策造福了百万人,但却伤害了1000人,这说明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善政,如果普通人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只去审视对那1000人的伤害,那善恶就会变得非常模糊。反之亦然,如果某一个政治人伤害了百万人,但却造福了1000人,这说明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恶政,如果普通人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只去审视对那1000人的帮助,那善恶也会变得非常模糊。

而地位越高,牵扯的范围越大,影响的人物就越多,即使仅仅是因为某些行为伤害了一小部分人,而这一小部分也有可能是成千上万人,如果这个时候用普通人的标准来强调政治人的行为,这将是极其荒诞而且脱离现实的。

因为这一小部分的成千上万人对于普通人的标准而言已经是极其令人震惊的庞大了。

什么意思?就是普通人吃一顿饭,可以吃掉一条鱼。鲸鱼吃一顿饭,会吃掉几千条鱼。二者的食量是截然不同的,这个时候你不能以普通人的标准去批评鲸鱼吃的多,造成的伤害多。

因为这是不公平的。

双方的处境不同,要面对的情况不同,所以造成的影响也不同但是你用低阶段的标准去硬去要求高阶段的事物,那势必造成评价标准的荒诞和混乱?

普通人只能影响自己和周边有限的人的悲欢离合,而政治人物所影响的是成千上万人乃至于天下人的悲欢离合。所影响的是成千上万人乃至于天下人的悲欢离合。当你和蚂蚁的生存环境一样大的时候,你绝不可能失足踩死一只蚂蚁,当你和奥特曼的生存环境一样大的时候,那你极有可能在打怪兽的时候,失足踩死地上的一个人。

这就是环境的不同,评判一个人要从各个方面分开来看。

既评价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又评价他作为一个政治人,尽可能客观的审视这个人当时所处的环境,然后给予他客观公正的评价。

即使这样就够了吗?不过为什么?因为这涉及到他们身上客观存在的第3种身份——他还是一个名人。这个名人身份,最大的作用是对于后来者会有客观上的榜样作用——无论是好的榜样还是坏的榜样。也就是说他本身的客观存在,以及他的所作所为就会给后来者带来名人效应。

而当事人的地位越高,则影响越大,对于后来者的榜样效应也就越明显,所以说客观的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对于后来者还有惩恶扬善的巨大价值。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世民。

这位老兄给李唐后人可是埋了一个超级大雷!

一提起唐朝,我知道大伙第一时间就会想起被无数文人史家讴歌过的大唐盛世,那丰盈富足的生活,那万邦来朝的盛况,那恣意飞扬的诗歌,恐怕至今让人怀念,不错,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唐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发生政变最多的朝代,光是从公元618年,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俩建立大唐王朝开始算起,到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短短一百三十多年,这还是唐朝最强盛的时期,发生过的政变,比较大规模的就有:玄武门之变、武周革命、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唐隆政变、先天之变、马嵬驿兵变、大大小小,至少不下十个。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唐盛世,辉煌灿烂,流光溢彩。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却是个血腥的盛世,在皇宫内多次上演子逼父,父杀子,妻弑夫,兄弟相残的戏码,看得人不寒而栗,可以说,政变贯穿了整个大唐近三百年的历史。有人统计过,唐朝历代储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皇太子,有46%死于非命,唐朝历任宰相三百多人,非正常死亡的有83人,安史之乱之前,八个皇帝,除了唐高宗李治是从父亲唐太宗李世民手中和平接班,剩下七位皇帝,几乎每一位皇帝的登基都伴随着流血和杀人。

都知道玄武门之变,这是历史上记载的唐朝的第一场政变,这场政变距离唐朝开国才仅仅过了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就杀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成功上位,并迎立自己的父亲李渊为太上皇。随后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了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然而,李世民开了一个无比坏的头,大唐皇室内斗由此不断,并且一直循环往复,持续了近三百年,一直到唐朝灭亡。大唐是亡于内乱和政变的,而老曾认为,内乱和政变的根子就在李世民这位被后人成为千古一帝的人身上。

当初,李渊建立唐朝,立的是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应该说,这是符合嫡长子继承制的法统,中国历朝历代,除了清朝,大都采用这种嫡长子继承制,是因为立嫡立长,能够有效避免皇室的内斗,保证皇权的和平交班。虽然李建成作为一个太子还算合格,问题是,李世民太优秀了,大唐的天下有一半是他打下的。(这个无需多说,李世民的功绩实实在在的摆在那的,要是李渊和李建成能够在功绩上压李世民一头,李世民压根没有政变成功的可能性!要知道这可是开国皇帝啊!是一个封建王朝皇帝权威最盛的时候,基本上可以做到朕即国家的地步,看看那些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杀功臣跟杀什么似的,谁敢反抗?朱元璋杀功臣都杀成那样子了,也没人真的敢明目张胆的造反,就可见一斑了,可李世民不仅造反了,而且特么的还成功了,他没杀李渊,而是把李渊架空了,要是李世民的功绩和威望是假的,他不可能办得到!)

一场血腥的玄武门之变,杀兄屠弟,虽然李世民最后成了唐朝的第二任皇帝,但也坏了规矩,什么规矩?今后的皇位不再遵从嫡长子继承制,谁本事大,谁就可以觊觎,谁先动手,谁就可以上位。唐太宗万万没想到,自己一手制造的玄武门之变结束还不到二十年,他的儿子就有样学样,想再来一场宫廷政变,一不留神,他就要重蹈父皇李渊的覆辙,成了被软禁在后宫的太上皇。而这个宝贝儿子居然是被他寄予厚望的太子李承乾。

的确,当我们翻开唐朝的历史,到了唐太宗晚年,历史似乎又在重复上演了,虽然李承乾是太子,然而李世民另外两个儿子李泰、李恪的势力也很大,甚至看到李泰同样也很受宠,李承乾感受到了一种潜在的威胁。于是李承乾便试图暗杀李泰,结果失败了。此时,李承乾不仅不收手,反倒一不做二不休,与大将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也搞一个“玄武门之变”出来,也像当年唐太宗逼唐高祖退位一样,逼父亲禅让,结果事情败露,李世民气急败坏,将太子废为庶人,扶植老实的李治接班,就是唐高宗。

唐高宗在位三十多年虽然风平浪静,但他一去世,他身边那个野心勃勃的女人,皇后武氏便蠢蠢欲动,武氏先后把自己的两个儿子从皇位上赶了下来,干脆自己称帝,改唐建周,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由于武则天也是靠宫廷政变起家,这也注定了她的结局好不到哪儿去,她在称帝15年后,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趁着母亲病重,在大臣们的拥戴下,突然发动神龙政变,逼她退位,复兴李唐。谁知李显的皇位还没坐稳,李显的儿子李重俊又联合羽林军将领李多祚等人发动景龙政变,杀死手握大权的武三思及其党羽。然而政变失败,李重俊人头落地,没多久,李显又被想效仿武则天当第二个女皇帝的皇后韦氏毒死,够离谱了吧?可还没完呢,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又联合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把韦后给杀了,扶植李旦复位,本是排行老三,根本没机会染指太子之位的李隆基却被李旦立为接班人

好戏还在后头,这边厢李旦屁股还没坐热,那边厢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这对姑侄又为了权力大打出手,李旦为了避免激化矛盾,不得不让位于自己的儿子,李隆基一上位,二话不说,又把自己的姑姑给灭了,这就是先天之变,之后,改年号开元。也就是说,举世瞩目的开元盛世的缔造者李隆基,那可是靠着两次血腥政变上台的,而从唐中宗李显从母亲武则天手中夺回皇位,到唐玄宗李隆基干掉姑姑太平公主,短短七八年时间,唐朝竟然先后经历了四场政变,换了三任皇帝!这种内斗精神,在浩瀚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如果排第二,估计没有哪个朝代敢争第一!

可谁曾想到,盛世天子李隆基一方面缔造了开元盛世,另一方面依然偷偷念着政变经,他继位25年后,不知道哪根神经又受刺激了,居然“一日杀三子”,将大唐内斗这出人伦惨剧推向最高潮,关于这个细节以后再聊,最终不停的内斗,导致大唐建国一百多年来最大的浩劫安史之乱终于爆发,李隆基又被自己的儿子迎立为太上皇,当初他把父亲李旦请下了皇位,如今儿子李亨依葫芦画瓢,把老爸的翻脸无情发扬光大。然后唐朝的政局就不止陷入皇室成员之间的内斗了。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那就是李唐宗室从来没有过盛的说法……因为他们自己内斗,都搞成吃鸡游戏了,死的太多了,导致宗室问题在唐朝从来都不是问题……人太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