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我能穿越无限世界? > 第243章 新鲜感、无情、莫劝、谁为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3章 新鲜感、无情、莫劝、谁为恶

新鲜感,李伊忽然想到这个词,李伊对这个词的理解不在于鲜也不在于感,而在于新这个字。

就像在热恋期的情侣会在相处后处于冷淡期一样,新鲜感的过去,就是从远到近,从不熟悉到熟悉彼此,这个熟悉包括的是优点和缺点同时出现。

优点是很多人的外显,没人会把缺点暴露在人前,要么不自知,要么无所谓。

再者说对于优点和缺点的解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逻辑。

就说老实这个词,几乎可以说已经成为接近贬低的意味了,因为老实底层逻辑代表的是吃亏二字,而吃亏就代表有加害方得利。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是人们污化了这个词,而是人们的价值观在改变,老实很好,但也很容易被一些人理解成‘软弱’,没错在一些霸凌事件中就是如此。

老实=你好欺负,也正是因为诸多坏的例子摆在眼前,老实就要吃亏,没人喜欢吃亏,更何况是无妄之灾的吃亏。

李伊觉得旧词新解不是坏事,说明人们对于事件本质的认同在细致化的加深。

当然这种事情如果太过分的话,就很容易出现所谓的‘黑话’和隐喻。

其实从两个角度结合看,是有利又有弊的,很符合发展规律。

从新鲜感的角度解读自身与他人无可厚非,但相比于无限的追求新鲜感,能够耐得住日常寂寞才是真正的勇者。

追求新鲜感的缘由太多了,可以是单纯的无聊,可以是寂寞时刻的犯浑,可以是毫无劲头时的调味剂。

无论出于有意或是无意的目的,做出选择的是自己,管不住自己也是自己,做出怎样的选择就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有得必有失。

李伊陷入沉思,不断思考着人生哲理,或许有些东西很粗俗,说起来很难听,但往往难听的话都是实话,实话最伤人,但如果真的不去在乎,或许也不会受伤,但若真的不去在乎,那人还是自己吗?

打个比方无情与羞耻心的关系,无情表层一点来讲是没有情绪没有情感,但羞耻心算不算情感?不好说,但对于真正无情的人来讲,羞耻心根本不会有,因为不在乎所以不会羞耻。

但无情到底是因为某些原因被迫的无情还是自我选择封闭的无情,亦或者对于现实的失望导致无情,光这么分析就已经三种情况,而现实往往更加复杂且多元。

因为现实不需要逻辑,发生什么都是逻辑本身,而杜撰的小说却要考虑逻辑以及剧情的合理性发展。

没有人生来无情或者生来有情,人的成长是从模仿开始,模仿父母、模仿自然、模仿朋友、模仿跟风、跟随从众心理……

成长的过程是必然存在的,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相反没有结果自然没有过程,因为根本不存在开头,当然不会出现结果。

说起来像是倒果为因,实际不然,果就是果,之所以果转化成因,是因为转化的过程出现,恶果带来恶因,因也就因此再次出现。

无情带来的必然是外物的不在乎,甚至连生死都置之度外,有情是因为在乎,可以在乎人,可以在乎某个物件,甚至可以是虚假的虚幻的念想。

这么说还是太抽象了,说人话,人能走到无情这个阶段说明是真正的心灰意冷才会如此,说是走极端,但实际情况则是‘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不随意干涉他人的选择也是一种善良,善良不能盲目,愚善堪比恶不是说说而已的。

就像愚忠一样,不知变通会有人惋惜,但很难有人赞美,最多可惜两句,随后被遗忘在记忆中随风逝去。

社会很简单,复杂的是人,人才是最复杂的动物,最矛盾的集合,每一秒的思想都有可能徘徊于很多角度,最后回归原点,止步不前。

很奇妙,再坏的思想没有落于实际只能算臆想,但落于实际的错误再小也一定留有痕迹。

但无论好与坏的痕迹,都会证明人本身存在这个事实,所以某种角度遗臭万年也是被人记住的一种选择,坏的彻底未必不会被人铭记,即便方式很不雅。

没什么好奇怪的,人的追求本就没有标准,追逐名利也好,追求财富也好,都是满足自身追求和欲望的一种方向,批判没问题,赞扬也没问题,但是一味地吹捧,就会很极端直至走向毁灭的道路,毁灭别人也毁灭自己。

毁灭很多时候代表一种新生,但是新生未必不会带来残渣飞灰,而后重蹈覆辙,所以就要做到时常时新,多更新版本就不会回退版本。

就好像跑的快一点,时间就追不上了一样,很奇妙。

这种感觉,让李伊莫名想到了小学时期的某篇文章,逝去的青春呐。

时间最是不可捉摸,也不可挽回,使人神伤但又让人流连忘返。

……

李伊为什么思考这么多呢,原因很简单,李伊并不知道如何帮助心魔李伊修复自身,甚至之前李伊也看不出来心魔李伊的状态如何,这就像人不可能有血条一样。

李伊觉得自己对【太素身】的开发可能不足百分之一,这还是保守估计。

有时候会用和对原理的了解是两回事。

说回心魔李伊,她的构成是李伊自身的心魔,结合了一些魔法宇宙的惩罚机制的混合造物。

而正常来讲是心魔李伊不会处于清醒状态的,也就是李伊印象里面的心魔,引人堕落,夺取身体等等。

结果诸般巧合之下,心魔李伊不仅保持了清醒的意识,还成为了另一个李伊。

心魔李伊可以说是李伊恶的一面的集合体,但又不完全准确

因为李伊没看出来心魔李伊恶在哪里,相比来讲好像比李伊自己还善良一点……

不过李伊换位思考过,如果说善恶其实是角度的话,那么李伊自己是恶的一面,心魔李伊不就成了善的一面了吗?

这么一理解,好像突然就通顺起来了,善恶这件事本身就很模糊,大义灭亲和包庇犯罪什么的。

你怎么单纯用善恶两个角度去看?不还得结合实际情况?角度不同,看待问题的立场也就自然而然出现了,人总要考虑利弊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