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槐下田舍 > 第138章 百业观兴盛,市井见繁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8章 百业观兴盛,市井见繁华

泉州港的晨光刚染亮海面,苏砚秋已站在渔货码头。数十艘渔船正陆续靠岸,甲板上的渔获堆成小山:银带似的带鱼、巴掌大的鲳鱼、青灰色的海虾,还有几只足有半人高的龙虾,被渔民们笑着抬下船。码头上的电子屏滚动显示着当日渔价:“带鱼每斤十二文,鲳鱼十八文,海虾二十五文”,与旁边公示的“指导价”相差无几。

“老苏,来看看咱这‘智能渔网’的功劳!”渔民陈大海老远就喊。他手里举着一张特殊的渔网,网眼大小按规定留足,边缘还装着微型传感器。“这网能识别鱼的大小,小鱼能漏出去,大鱼才留住,官府说这叫‘可持续’。”他指着船舱里的冷藏箱,“以前渔获靠冰藏,运到市场就不新鲜了,现在用这‘恒温箱’,运到洛阳还是活的!”

苏砚秋跟着他走到“渔货拍卖区”,这里的电子拍卖屏前围满了商贩。陈大海的龙虾刚挂上去,就被一个酒楼老板以“五十文一斤”拍走。“以前卖鱼得跟商贩讨价还价,现在公开拍卖,价高者得,公平!”陈大海数着刚到手的铜钱,笑得合不拢嘴。码头的角落里,几个穿着制服的“渔业监督员”正检查渔获,确保没有幼鱼、禁捕鱼种,账本记得清清楚楚。

离开渔港,苏砚秋走进泉州的“万国商场”。这座三层的红砖建筑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一楼是日用百货,从江南的丝绸到西域的地毯,从格致馆的智械到南洋的香料,分区明确;二楼是“美食天地”,洛阳的水席、广州的早茶、波斯的烤肉,香气在走廊里交织;三楼则是“娱乐场”,说书先生在讲“环球探险记”,戏台上演着新编的《格致传奇》,还有孩子们围着“影像放映机”,看北极企鹅的趣事。

“苏大人,您看这商场的‘明码标价’!”商场经理指着每个摊位前的电子价签,“价格、产地、用料全标着,童叟无欺。上周有个卖假丝绸的,被当场揭穿,罚了三个月租金,还上了‘商户黑名单’。”

在二楼的“智械专柜”,几个主妇正围着一台“自动和面机”讨论。“这机器能按配方放面粉、水、酵母,和面、发酵一条龙,做馒头包子省老劲了!”售货员演示着操作,机器运转的声音不大,面团很快就发得白白胖胖。一个主妇当场掏钱买下:“孩子们爱吃馒头,有这机器,我再也不用累得胳膊酸了。”

商场外的广场上,正举办“民间才艺赛”。说书先生用“扩音喇叭”讲着故事,声音传遍半个街区;舞龙队的小伙子们穿着亮片戏服,龙身随着鼓点上下翻飞;最热闹的是“格致小发明”展区,孩子们展示着自己做的“太阳能小风扇”“自动喂鸟器”,评委里有格致馆的学者,时不时点头称赞。

“这才是百姓该有的乐子。”苏砚秋看着孩子们雀跃的身影,对老管家说,“从前娱乐少,除了看戏就是听书,现在既有老手艺,又有新花样,日子才叫有滋有味。”

下午,苏砚秋去了城郊的“纺织工业园”。车间里的机械臂正高速运转,将棉纱织成布匹,印染线上的颜料通过电脑调配,精准还原设计图上的颜色。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坐在控制台前监控数据,累了可以去休息室喝杯茶,墙上的“工时表”显示着“八小时工作制”,加班会有双倍工钱。

“苏大人,您当年说‘工人也该有体面’,我们记着呢!”厂长笑着说,“厂里建了宿舍、学堂、医馆,工人子女上学免费,看病报销八成。您看这布,用的是新疆的长绒棉,织出来比绸缎还软,出口到欧罗巴,人家都抢着要!”

傍晚,苏砚秋转到“夜市一条街”。这里的热闹不输白天:烤鱿鱼的铁板滋滋作响,糖画艺人的勺子在石板上游走,卖“影像纪念品”的摊位前,百姓们排队等着拍下自己与家人的笑脸,印在瓷盘上带回家。一个卖“冰酪”的小贩推着新式冰柜,里面的冰淇淋冒着白气,孩子们举着彩色的甜筒,吃得满脸幸福。

“这冰酪用的是格致馆的‘制冷技术’,夏天也能吃到凉丝丝的。”小贩说,“从前只有富贵人家能吃得起冰,现在咱百姓也能天天吃,一文钱一个,便宜!”

一路走下来,苏砚秋的影像机里存满了各行各业的画面:渔港的喧嚣、商场的繁华、车间的有序、夜市的烟火,还有每张脸上的踏实与欢喜。老管家数着镜头里的场景,笑着说:“老爷,这百业兴旺的样子,比您当年画的蓝图还热闹。”

苏砚秋望着天边的晚霞,心里一片澄明。他查看的不仅是渔业、商场、工厂,更是一个国家的“元气”——当渔民懂得“可持续”,商户坚守“诚信”,工人拥有“体面”,百姓享受“乐子”,这江山便有了生生不息的活力。

回到客栈,他在札记上写下:“百业兴,则国强;万民乐,则邦宁。所谓盛世,不在金玉满堂,而在市井有烟火,心中有盼头。”窗外的夜市依旧热闹,笑声、吆喝声、戏曲声混在一起,像一首最生动的“太平谣”,在泉州港的夜色里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