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槐下田舍 > 第110章 宝岛献珍宝,金玉润神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0章 宝岛献珍宝,金玉润神州

吕宋岛的晨光穿透椰林,洒在新开辟的金矿上。数十台蒸汽挖掘机正轰鸣着掘进,矿道里的矿工们推着矿车,将富含金砂的矿石运出洞口,阳光下,矿石表面的金点闪烁着细碎的光芒。这是太平州郡设立后启动的首批矿产开采项目,仅吕宋一岛,已探明的金矿储量就够大明国用上百年,银矿、铜矿更是遍布各岛。

“苏相,这是今日的金砂产出。”矿场总管捧着一个木盒,里面装着沉甸甸的金砂,成色足有九成,“按这进度,每月能产黄金五千两,银一万两,足够支持三个州府的工程建设。”

苏砚秋接过木盒,指尖触到金砂的微凉与沉重。他望着矿场周围的景象:格致工坊特制的选矿机正在筛选金砂,废水经处理后引入蓄水池灌溉椰林,矿工们穿着统一的工装,休息时能到旁边的“惠民棚”喝上热茶——与从前“掠夺式开采”不同,大明国的矿产开发定下了铁规:“采育结合,护境富民”,既要取宝,也要护岛,更要让岛民分享收益。

这规矩源于苏砚秋的坚持。当初规划矿产开发时,有官员提议“重税重采,速富国库”,却被他否决:“太平州郡的资源,是全华夏的财富,不是少数人的私产。要让岛民因矿而富,让大陆因矿而兴,这才是开采的本意。”

于是,一套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制度应运而生:矿产由国家统一开采,岛民可参与劳作,工钱比大陆矿工高两成;每吨矿石产出的利润,三成留归州郡用于建设,三成上缴国库,四成投入当地教育、医疗;开采过程中必须配备“护矿队”,严禁破坏植被、污染水源,矿洞废弃后要回填复垦。

在琉球岛的银矿,岛民阿吉正跟着中原工匠学习选矿技术。他从前靠打渔为生,收入微薄,如今在矿场当技术工,每月能领到三两银子,还能学到手艺。“家里盖了砖房,娃也进了学堂,”阿吉擦着汗笑道,“这银矿不是石头,是咱们岛民的福气。”

为了将岛上的矿产高效运回大陆,朝廷专门开辟了“金玉航线”。大型货轮每月从各岛港口出发,满载黄金、白银、铜矿,驶向泉州、广州等港口,再通过铁路转运至洛阳、开封等内陆城市。货轮上配备了海军护航舰,确保运输安全,船舷上“太平州郡—中原”的标识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第一批黄金运抵洛阳时,举行了盛大的交接仪式。万历皇帝亲自出席,将一块足有十斤重的天然金块赠予经世大学,用作“格致奖励基金”,鼓励学子们研发更先进的技术。“这些黄金,要用到正途上,”皇帝对众人说,“造机器、修铁路、办教育,让每一分财富都能滋养华夏。”

金银的涌入,让大明国的经济如虎添翼。户部用新采的黄金铸造“太平通宝”,成色统一,流通全国,稳定了金融;格致工坊用白银提炼的银线改进电报设备,让通讯更稳定;江南的纺织厂用矿产利润引进新机器,布匹产量翻倍;甚至连偏远村寨的学堂,都用上了银质笔尖的钢笔——这些曾经的“奢侈品”,因矿产开发变得普及。

更深远的影响在民生层面。太平州郡的矿场为岛民提供了十万个岗位,人均收入比从前翻了三番;用矿产利润修建的跨岛铁路、跨海大桥,让各岛往来更便捷;岛上的“矿工子弟学堂”免费招生,课本里印着“华夏同源,金玉同辉”的字样,孩子们知道,这些闪亮的矿石,正让自己与大陆的联系越来越紧。

在巴布亚岛的铜矿,中原工匠与岛民联手发明了“环保炼铜法”:用甘蔗渣替代煤炭作燃料,既降低污染,又能消耗岛上的甘蔗,一举两得。炼出的铜锭被运往大陆,制成电线、机器零件,再通过商船运回太平州郡,安装在新建的电厂、码头,形成“资源—加工—反哺”的循环。

“这才是真正的‘互通有无’。”苏砚秋站在铜矿的冶炼车间,看着流淌的铜水,对州郡官员说,“岛民提供资源,大陆提供技术,最终惠及的是整个华夏。”

年终岁末,太平州郡的矿产运输量统计出炉:全年运抵大陆的黄金达六万两,白银二十万两,各类矿石百万吨,带动全国经济增长一成。更重要的是,岛民的认同感日益增强——当他们拿着用矿产收益换来的中原 goods(货物),看着孩子在新式学堂读书,听着收音机里传来的洛阳新闻,“自己是大明人”的信念便愈发坚定。

苏砚秋在返回大陆的船上,望着远处装卸矿石的货轮。夕阳下,黄金的光芒与海水的蓝交融在一起,像一幅流动的画。他忽然想起刚登上吕宋岛时,一个老岛民的话:“我们的山有宝,但从前只会让人抢,现在大明来了,才知道宝能变成好日子。”

这句话,或许正是开采矿产的终极意义——不是将金玉堆积成山,而是让每一块矿石都化作砖石,铺就通往更富足、更交融的路。当太平州郡的黄金白银流入中原的千家万户,当大陆的技术、善意反哺海岛的每一寸土地,“华夏”二字,便有了更坚实、更温暖的分量。

船驶向大陆,货舱里的金砂在颠簸中发出细碎的声响,像一首低调而踏实的歌谣。这歌谣里,有矿工的号子,有机器的轰鸣,有岛民的欢笑,更有一个民族因共享财富而愈发紧密的心跳。而这样的歌谣,还将在太平州郡的每一座矿山、每一条航线上,继续传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