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 第54章 王荆公半山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又信马走了几步,赵伯琮道:“前面是王荆公故居,我们去看看吧!”

到得跟前,却是一座寺庙,上书四个大字“报宁禅寺”!

赵伯琮解释道:“当年王荆公病重,神宗皇帝遣御医医治,病好后,王安石上书要求舍宅为寺,以祈“永远祝延圣寿”,神宗皇帝便赐了这个报宁禅寺的名字,希望江宁上报的都是安宁吉祥。因此地距离金陵城的白下门七里,距离钟山顶也是七里,故此又叫做半山园,王荆公就葬在此处!”

知道了这段隐秘,辛弃疾的典故库再次充实起来!

斥退了随行的骑兵,此处人员复杂,再不敢随意放马了,便在寺门系了马,抬步进门!

庙中香火极为旺盛,信众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求官的、求财的、求家宅安宁的,甚至求子的、抑或什么都不求,来此说说开心的、不开心事的都有!大家相信,即便此处佛祖不常驻,也有王荆公常驻,王荆公劳碌一世,为的就是这世间繁华,好的坏的,都得跟王荆公说说不是么!

辛弃疾轻声道:“大丈夫当如是!”

王荆公是不是金陵最好的知府不好说,但在他之后确实没什么出色人物了。

杨邦乂自然是绝顶的人物,但他做的是建康府通判,而非知府。

就建康府活着的人而言,他们自从听家里长辈谈起王荆公在世时如何如何,听了一辈子,也就念叨了一辈子。总拿王荆公与现任的知府比,比来比去,比了好几十年,还是在念叨王荆公!

其实相对于范仲淹在杭州做出的贡献,王荆公在金陵的政绩实不足复言,他更多还是在朝廷层面推行新政。因此,金陵百姓如此记挂王荆公,并非是王荆公对金陵真足恩泽万世,而更多是现任知府的不满,百姓手上的鞭子抽不到现任知府身上,便告诉王荆公,希望他在天有灵,能将鞭子抽在现任知府身上!

辛弃疾叹道:“二哥,百姓祭拜王荆公固然是对现任知府的指责,但也是对大宋朝廷的指责啊,你看看你们委派的官员,王循友是个甚么东西!”

赵伯琮委屈道:“你这话说的是不错,但这事我也管不了,只能等我登基,期待干掉现在吏部这一整条线的官员,再做计较!”

张荣无奈道:“普安郡王,你能否不要总是将登基挂在嘴上,若让官家听到了,说不得断了你的前程,他可是个喜怒无常的人!”

赵伯琮哈哈大笑,不以为意!

辛弃疾也道:“二哥,大伯说得是啊,你不要不当回事,咱们要完成誓言,当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岂可妄自尊大,你忘了那巨熊的教训了么?”

赵伯琮点头道:“三弟说得是,以后我注意便是了!”

仲谋探出头来“呜呜”了两声,闻到檀香的味道,颇有些不喜,又钻了回去!

辛弃疾心疼道:“仲谋不喜这边,我们去王荆公的墓祭拜一番吧!”

三人抬步进了半山园,王安石的墓并不大,墓碑也很是普通,上面写着“宋荆国公舒王上讳王下安石公之墓”。舒王两字被划了几道,但还是能分辨得出来。(注一)

王荆公的墓极为普通,若不仔细看时,倒像一个乡间富家翁之墓。

三人祭拜已毕,赵伯琮道:“你们只知王安石变法,却不知这其中藏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辛弃疾道:“什么秘密?”

赵伯琮叹道:“这个秘密我不能说,说了天便塌了!你还记得我让你多看范文正公的书么?”

辛弃疾点了点头。

“范文正公的书,范文正公的变法,再加上王荆公的变法,加起来看!此事我不能告诉你,只能靠你去悟!若你能悟出来,我们便可掀翻了这天地!”赵伯琮目光灼灼地看着王安石的墓碑道。

三人在寺中用了素斋,便出了半山园,出来看时,钟山已在眼底。

辛弃疾眼睛一亮:“司天监!”

赵伯琮点了点头,微笑道:“司天监!”

钟山脚下不甚陡峭,三人策马而行。到得山腰时,山势渐凛,于是便弃了马,徒步上山。

前行不久,三人看到一个不大的平台,平台上极为干净,没有杂草,周边散落了一些吃剩的骨头果皮之类的杂物,想必是金陵人郊游来此所遗。

极目远眺,果真是一处观景好去处!巨大的金陵城在此一览无遗,在初升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辛弃疾正看得心旷神怡,赵伯琮却勃然变色!

“此处可尽观城内详细,若在此处驻军,城内动向一览无余,却如何镇守!”张荣擅水战,而赵伯琮则对兵势地形更有些感触!

辛弃疾急忙四处观察,果然此处伏兵,城内看不见此处动静,此处却对城内动静了如指掌,辛弃疾能看到,自然也有其他人能看到!

辛弃疾与赵伯琮对望一眼,幸亏今日来了此处,以后可在此驻军一营,以为防守,若有敌军从东门攻,也好两面夹击!

庆幸之余,三人接着上山,本来春夏交际温度并不甚高,而山上温度较山下要更低一些,但三人爬到山顶时,反倒有些微微见汗,后面有一段路着实有些陡!

头陀岭远离了金陵城,倒是更靠近山阴,往北看去,好一片江山如画,青山、绿水、农田、长江尽收眼底!

尽情欣赏了一会风景,三人再次循道而行,没几步便看到了一个木质门头,上书三个大字“司天监”!

会心一笑,抬步进了司天监,不几步,看到一个石头上刻着几个字“闲人免进,有事按我”!

“我”字有些磨损,四处有些许间隙,显然是可以活动的。

“我来!”辛弃疾大是新奇,上去便按!

“慢来!”张荣行走江湖多年,遇到乱七八糟的事极多,连忙叫道。

只是有些迟了,那个“我”字已经被按了下去,只发出轻微的呼呼声,似乎上了油,方便润滑。然后旁边有块石头转了过来,上面又几个字“请原地稍待片刻”!两个呼吸后,又转了回去,与周边山石无异!

赵伯琮不耐,正要进去,张荣一把拦住了他:“司天监让你等,自然有他们的道理,切勿鲁莽!”

长者有言,赵伯琮只好强压内心躁动,静候在侧。

不多时,有个身着灰布短衫的少女走了出来,面容有些微胖,眨巴着大眼睛,四周望了望,怯生生道:“是你们按的门扣么?”

辛弃疾长揖一礼:“正是在下!”

见来人有礼,那少女胆子便大了些:“你们是谁?来此作甚?”

辛弃疾道:“这位是普安郡王赵伯琮,这位是承宣使张荣,在下是建康府签判辛弃疾!”

那少女摇手道:“我们不与官场中人来往,没有甚事的话,请自便吧!”说完便要回去。

赵伯琮气往上撞:“你这司天监也是朝廷职司部门,隶属秘书省,怎地就不与朝廷来往了。”

那少女涨红了脸:“朝廷现在也没甚事让我们参与,有甚事自然去找判司天监事董大人去,他住在城里,不必来此!”说罢又要回去关门。

赵伯琮正要分辩,张荣一把拦住道:“小姑娘,在下张荣,是靖康年司天监主事沈格的结义兄长;这位辛弃疾是沈格结义兄弟的后人;这位赵伯琮,是岳元帅抬举的后辈!今日来此探访,看还有没有当日从东京朝阳门一起逃出来的故人!”

那少女闻听此言,原本极大的眼睛睁得更大了,一时间嘴巴也合不上:“你说的属实吗?”

张荣微笑道:“我这把年纪了,难道还骗你小姑娘么?”

辛弃疾与赵伯琮对望一眼,不约而同想起了金陵城里讹人的老妪与年纪道理无关的理论,只是此刻自然不好说破。

那小姑娘极是单纯,张荣这般说了,她便这般信了,思索了片刻,便道:“既如此,便随我来吧!”而后先一步回头而行,走了两步,又扭转过来道:“兵器不可带进去!”

赵伯琮道:“兵刃在人在,兵刃不在……”

小姑娘撅起了嘴。

“不在也无妨!”赵伯琮嘴角一咧道。

辛弃疾脚伤没有痊愈,只带了仲谋,赵伯琮与张荣各自交出了佩刀。

小姑娘按了一块石头,便弹出一个石匣,吃力地将两柄佩刀放了进去,再按了那块石头,石匣收了回去,便似不曾出现一般。

走了四五十步,又见一个巨大的石门,石门侧纵横排着二十八个字,一排七个,总共四排,正是二十八宿。

那少女依次在龙、犴、雉、鼠上各按了一下,石门缓缓打开,与众人想象中的“轰隆隆”声不同,却只有些“咔咔”的声响。

众人进得门来,再去看时,只见那门里面镶着铁板,底下有齿轮状铸铁轨道。

赵伯琮吃惊之余,问那少女:“我们要是在山门口不等你,强闯的话会如何?”

那少女道:“那也没甚么,最多被天罗地网抓住,总有些鲁莽的金陵城百姓来此,我们自然不能伤害他们。若是强攻这扇石门的话,可就不一样了!”

“会如何?”

“我也不知,没见过,听师兄师姐们说,极是可怕!”

赵伯琮顿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辛弃疾笑眯眯问道:“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我们好称呼你!”

小姑娘一拍额头:“抱歉,忘了说了,我姓翟,叫我小宝就行啦!”

小宝?倒是人如其名!

注一:政和三年(1113年)追封舒王封号,并于在建炎二年(1128年)被虢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