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问题抛了出来,厅内瞬间炸开了锅。

“大王!”那满脸横肉的熊启第一个跳出来,声如洪钟,震得梁上灰尘似乎都簌簌落下,“这有何可议?我等受项王大恩,方有今日之位!自当厉兵秣马,紧守关隘,若那刘邦敢来,便叫他见识见识我河南锐士的厉害!届时项王回师,内外夹击,必让那汉王有来无回!”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充满了肌肉比脑子先动的朴素忠诚。

他话音未落,文官队列中一位老者便颤巍巍出列,是申阳倚为臂膀的国相公孙忌:“熊将军勇武可嘉,然……恕老臣直言。我国新立,兵微将寡,城防未固,民心未附。项羽虽强,远在齐地,鞭长莫及。刘邦挟新定三秦之威,兵锋正盛。若硬抗,无异以卵击石啊!”

“那依国相之意,莫非是要我等不战而降,将项王所封之地,拱手让与刘邦那厮不成?”熊启瞪圆了眼睛,语气咄咄逼人。

公孙忌叹了口气,捋了捋花白的胡须:“老非此意。然识时务者为俊杰。或可……或可遣一能言善辩之士,秘密前往汉营,陈说利害,表达我王……恭顺之意?若能得汉王接纳,保境安民,岂不两全?”这是赤裸裸的劝降派,或者说,是现实主义的投降派。

“荒谬!”熊启怒吼,“此等行径,与叛徒何异?项王若知,岂能容我?”

“将军!项王自身尚在齐地苦战,胜负难料!若……若项王有失,我等岂非坐以待毙?”另一位文官忍不住插嘴。

“放肆!竟敢诅咒项王!”

“此乃未雨绸缪!”

一时间,厅内吵作一团。武将们大多支持熊启,主张硬抗到底,至少是摆出硬抗的姿态,等待项羽回援。文官们则多数倾向于公孙忌,认为应该灵活变通,暗中与刘邦接触,寻求和平解决(投降)的可能。双方引经据典(虽然引用得错漏百出),互相攻讦,唾沫横飞,将“战”与“降”两个选项的利弊(主要是弊)翻来覆去地强调,却谁也说服不了谁。

陈默像个局外人一样冷眼旁观。这场面,活脱脱就是他前世在网络上看到的键盘侠论战古代版。支持项羽的,拿不出任何能确保项羽及时回援或者河南国能独立抵挡刘邦的具体方案,全靠信仰充值。支持刘邦的,也提不出任何能保证投降后不被卸磨杀驴的有效策略,全凭侥幸心理。

而端坐主位的申阳,眉头越皱越紧,脸色也越来越难看。他显然被这混乱的争吵搅得心烦意乱。熊启的“忠勇”让他有些感动,但理智(或者说恐惧)告诉他那可能通往死路。公孙忌的“现实”让他心动,但背叛项羽的潜在风险又让他不寒而栗。

他就像一个手握最后几个铜板的赌徒,站在赌桌前,看着“项羽”和“刘邦”两个大轮盘,既想押注赢个大的,又怕输得精光,犹豫不决,痛苦万分。

【叮!检测到高层级决策会议现场。环境分析:噪音分贝过高,有效信息含量低于10%。人员状态:集体焦虑,理性蒸发中。君主决策力评估:持续下降,当前接近临界点。系统建议:宿主若不想被流弹(错误决策)波及,请继续保持‘默’之奥义。或者,可以尝试高呼‘我有一计,可安天下’,然后被双方当成疯子打出去,达成速通成就。】

系统的吐槽如期而至,精准地描绘了陈默的心声。他当然不会出声。在这种环境下,任何具体的建议都是找死。战?他拿什么战?降?他有什么资本降?

他的“种田流”构想,在这种非此即彼的二元争论中,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甚至可笑。在所有人都急着站队的时候,你跳出来说“咱们别急,先回家把地种好”,百分百会被当成异类清除。

争吵还在继续,甚至开始有人身攻击的苗头。申阳终于忍无可忍,猛地一拍案几!

“够了!”

厅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望向脸色铁青的申阳。

申阳胸膛起伏,喘了几口粗气,目光再次扫过众人,这一次,在陈默身上停留的时间稍长了些。或许是想起了昨日陈默那番“固本”的废话,虽然无用,但至少听起来不站队,不刺耳。

“战亦难,和亦不易……”申阳的声音带着深深的疲惫和挣扎,“此事……容本王再细细思量。尔等……且先退下,整饬本部,安抚军民,未有王命,不得轻举妄动!”

最终,他还是没能做出决断,只能用“拖”字诀。这也是弱小势力在巨头夹缝中最常见,也往往是最无奈的选择。

群臣面面相觑,但也只能躬身领命,怀着各种心思,三五成群地议论着退出了议事厅。

陈默跟着人流,默默地走了出来。阳光刺眼,他眯了眯眼,心中没有半分轻松。

申阳的犹豫,意味着危机只是延迟,而非解除。而在这延迟的期间,河南国这台本就破旧的机器,会在这种无所适从的焦虑中空转、损耗,直到某个临界点的到来。

他的“种田”计划,还没开始,似乎就已经看到了结局——在这片即将被战火犁遍的土地上,任何播种,都注定是徒劳。

他抬头看了看洛阳城不算高大的城墙,以及更远处隐约的山峦轮廓。

“固本……”他低声重复着自己昨日提出的策略,嘴角扯出一个苦涩的弧度,“这‘本’,从一开始,就是烂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