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本王只想修路:父皇求我继承大统 > 第241章 忽悠瘸了北元大汗,再给士族子弟洗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1章 忽悠瘸了北元大汗,再给士族子弟洗脑!

夏侯玄闻言,说道:“让城门卫登记好来路,再派人引他们去书院广场上集中。告诉孙青,把名册备好,本王随后就到。”

“是,王爷。”亲卫领命退下。

夏侯玄看向仍沉浸在宏伟蓝图中的蒙赫,说道:“蒙赫大汗,羊毛与钢铁的交易细节,你稍后与钱掌柜详谈。”

“至于那二十五万两银子,等蒙拉那边确认了露天煤矿的消息,你再派人押运过来不迟。”

“届时,钱掌柜会租下一处铺面,挂上‘北草矿业’的牌子。”

蒙赫从激动中回过神,点了点头,说道:“王爷,此事本汗记下了。待煤矿确认,本汗即刻派人送来银子。另外,本汗还会再驱二十万头羊来,换取过冬的粮食。”

夏侯玄站起身,笑道:“大汗派来的人,直接与钱掌柜交接即可。本王还有俗务缠身,就不多奉陪了。”

“钱掌柜,送五十坛梦露醉给蒙赫大汗带回去,权当本王送的新年贺礼。”

“王妃,陪本王去一趟书院。”

两人并肩向厅外走去。

蒙赫看着夏侯玄的背影,心中一喜,那五十坛梦露醉,相当于三十头羊。他站起身,朝着门口的方向行礼道:“谢王爷贺礼!”

……

北州书院,广场之上。

上千名来自青州各地的士绅富商子弟,他们或三五成群,或独自站立,身上的都是绸缎衣袍。

一个来自安远县的富商之子,指着教学楼,喊道:“老天爷啊,这就是北州?那楼……竟有六层高!我家在县里最高的望月楼,也不过三层!”

他旁边的同伴,一个士绅子弟,一脸嫌弃道:“高则高矣,却毫无美感可言。通体都是这种灰白色的石头,方方正正,跟个石盒子似的。连个飞檐斗拱都无,粗鄙,当真粗鄙!”

另一个稍显稳重的青年反驳道:“陈兄此言差矣,你看这地面,平整如镜,比青州府衙前的石板路还好走。方才我看到一辆三轮的板车,拉着满车货物,跑得飞快,车轮滚在上面,竟没多少颠簸。”

人群的一角,一个面容略带稚气的少年,正对着同伴小声抱怨:“我爹真是疯了!昨天夜里把我从被窝里拖到祠堂,对着祖宗牌位发誓,逼我来这学什么‘格物’。说什么这是陈家百年一遇的机遇……!”

他的同伴深有同感地点头道:“谁说不是呢?我不过是旁支的,就因为读过几年私塾,脑子还算灵光,就被族长点了名。说是什么学成归来,便记入主家族谱,每月还有十两安家银。我当时还以为天上掉馅饼了,现在看来,这钱不好拿啊!”

旁边一个穿着华贵,面带不屑的年轻人笑道:“瞧你那没见过世面的样!我爹说这是什么家族百年大计,让我来学什么手艺。我看啊,他是给骗了,白白送了十万两银子,还把我们都送来当苦力。”

他的话立刻引来一阵附和。

“就是!我爹也是,昨晚还拉着我喝酒,今天就把我踹上马车了。说学不成,就打断我的腿!这都叫什么事儿!”

“谁说不是呢?放着家里的万贯家财不继承,来这学什么看图?我真是想不通。”

平阳县李叶的三儿子李文博,一双眼睛扫视着周围的一切。宽阔的道路,整齐的建筑,广场周围那些穿着统一蓝色工装、步履匆匆的书院学子,他们眼中没有迷茫,只有一种专注和自信。

李文博拉了拉身边一个还在抱怨的同伴,低声道:“别说了。你看看周围,你觉得这里是能让你混日子的地方吗?”

“咱们的父辈,哪一个不是人精?他们肯下血本送我们来,就说明这里面藏着天大的好处。不想被打断腿,就老实点,多看,多听,少说话。”

那同伴被他一说,缩了缩脖子,悻悻地闭上嘴。

广场前方的高台上,书院山长孙青,手持一份厚厚的名单,额头上渗出细汗。

台下上千双眼睛盯着,哪个都不是他能得罪的主儿。他清了好几次嗓子,却始终不敢开口。

这时,夏侯玄一身玄色常服,与身着紫色长裙的苏晴鸢,并肩走入广场。

广场上上千人,刹那间鸦雀无声。

夏侯玄缓步走上高台。

孙青连忙迎上,将手里的名单递了过去,躬身道:“王爷,王妃。”

夏侯玄接过名单,翻了翻。一千三百余人,比他预想的还要多。

他走到台前,从孙青手里拿过一个大铁皮喇叭,对着台下,喊道:“本王知道,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并非自愿前来。”

“你们的父辈,或威逼,或利诱,将你们送到这里。”

“而你们,本该吃喝玩乐,吟诗作对,享受人生。”

“你们或许在想,凭什么?我一个堂堂的士族子弟,富家公子,要来学看图,算数,格物?”

“今天,本王就告诉你们为什么。”

“本王建这所书院,不教你们之乎者也,不教你们怎么写锦绣文章。”

“北州书院,只设三科。”

“第一,‘文理科’。”

“何为文理?学认字,是文;学算术,是理。在本王这里,你们要学的,是看懂账本,看懂图纸。一张图纸,就是一条财路。一个数字,就可能关系到万两白银的盈亏。这是让你们变得富有的学问!”

台下那些商贾出身的子弟,眼神微微一动。

“第二,‘农学科’。”

“教你们辨认良种,改良土壤,兴修水利。让一亩地,产出过去十亩、甚至百亩的粮食。让天下人,再也不用挨饿。这是让你们积攒功德的学问!”

人群中,那些出身士族,自诩心怀天下的青年,眼中露出了思索。

“第三,‘土木科’。”

“所谓土木,搬土弄木。听上去,是匠人之事,粗鄙不堪。在你们看来,或许很低贱。但在本王这里,它意味着,将这山川河流,捏成我们想要的模样!”

“你们将学习勘探地形,设计道路,让天堑变通途!你们将学习计算结构,运用水泥与钢铁,去建造比你们现在看到的这六层小楼更高、更宏伟、更坚固的房子!”

“你们要学的,不是奇技淫巧,学的是真正改天换地的大学问!”

“三条路,已经摆在你们面前。”

“文理科、农学科、土木科。现在,给你们一炷香的时间考虑。”

“自己选择,要走哪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