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本王只想修路:父皇求我继承大统 > 第223章 本王不缺答案,缺的是能干活的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3章 本王不缺答案,缺的是能干活的人!

“本王工程队,未来将有上百万的修路工人。”

“本王修的路,养活了上百万的工人家庭。谁敢动我的路,就是断这百万人的活路。”

“到时候,不等本王开口,这百万军民,就会告诉他们,什么叫‘民心所向’。”

宋之问被这一份话震慑到了,心神俱颤。

王爷不仅在算经济账,更是在算人心!这盘棋,早已超出了钱粮的范畴,延伸向北夏的根基。

宋之问,再次躬身,恭敬道:“王爷……老臣,受教!”

房间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王府亲卫,满头大汗,冲到门口,喊道:

“报——!”

“王爷!夏都……夏都八百里加急!圣旨到!”

话音未落,一个身着蓝色服饰,面白无须的身影,在两名小太监的簇拥下,迈着平稳的步子,出现在门口。

王德福手捧一卷明黄的圣旨,快步上前,对着夏侯玄躬身行礼,道:“王爷,咱家给您道喜了。”

夏侯玄看了一眼他手中的圣旨,笑道:“王公公,一路辛苦。”

一旁的李书岳和宋之问连忙上前,躬身行礼。

王德福看向宋之问,笑道:“宋大人也在呢,陛下还时常念叨您,说您是为国理财的柱石之臣呢。”

宋之问受宠若惊,连忙道:“下官惶恐,愧不敢当。”

夏侯玄指了指那卷圣旨,道:“王公公,有什么事,直说吧,本王这里还忙着规划云州的路线。”

王德福展开圣旨,朗声宣读道:“陛下有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夏侯玄,心怀社稷,才思敏捷,于太和殿上,献策于朝。提出‘督察司’、‘问政台’二策,实乃安邦定国之良方!自二司设立,不过数月,已于中州、安州、云州等地,查处贪官污吏三百一十二人,追缴赃款白银一千二百余万两,粮秣布匹不计其数,尽数归入国库!”

听到这个数字,宋之问猛地后退半步,险些撞到沙盘。

一千二百万两!这抵得上景和十五年,那个风调雨顺的丰年,国库全年的岁入了!

这还仅仅是几个州查抄所得!

王德福的声音拔高了几分,继续宣读道:

“各地‘问政台’设立,万民伸冤有门,广开言路,下情上达。各地百姓纷纷上书,或言地方疾苦,或陈兴利除弊之策。”

“朕览阅万民书,知天下之安稳,察民生之多艰,此举实乃千古之创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今万民称颂,赞朕为千古明君!此皆玄儿之功也!”

“为彰其功,特赐黄金万两,锦缎千匹,珍珠百斛……”

“另,玄儿所提开科举,不拘一格降人才之策,朕已颁行天下。”

“如今,夏都之内,寒门学子云集,应试者数万,皆感念皇恩浩荡,盼为国效力。此乃我北夏盛世之基石!”

“朕心甚慰!为彰此举之重,朕与诸臣商议,欲于殿试之上,另设一压轴之题,此次科举压轴之题,关乎国运,非玄儿不能出之。”

“特此诏令,命北州王夏侯玄,为此次新科举,拟定殿试压轴之策论题,以考天下士子!钦此!”

王德福合上圣旨,满脸笑意地递上前:“王爷,请接旨吧。陛下和满朝文武,可都等着您的惊世之题呢。”

宋之问满心好奇与期待。他刚刚才被夏侯玄那番“织网天下”的宏论所折服,也想看看,这位不走寻常路的王爷,会给天下读书人出怎样一道难题。是考校经义,还是策问时弊?

夏侯玄接过圣旨,心里犯嘀咕。

让我出题?这不是为难我?

我哪知道出什么题目,这科举制度都是抄来的作业。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那些酸儒们喜欢的引经据典,子曰诗云,我是不懂,但我懂我想要什么。

夏侯玄将圣旨卷起,说道:“王公公,劳烦你回去禀告父皇。本王的题目很简单。”

“就以‘如何让北夏富强’为题。”

王德福愣住了。

如何……让北夏富强?

这算什么题目?

这题目也太大,太空泛!让士子们从何处下笔?

王德福试探着问道:“王爷……您不再……再斟酌斟酌?此题……是不是太……太简略了些?”

“简略?”

夏侯玄瞥了他一眼道:“本王觉得正好。就这个。”

站在一旁的宋之问,表情古怪至极。

如何让北夏富强?

这个问题的答案,王爷不是正在用铁铲和水泥,一寸一寸地铺在北州和青州的大地上吗?

刚刚在沙盘前,指点江山,说那张覆盖全国的交通网,将为北夏带来数千万两的税收。

王爷自己已经有了完美的答案,并付诸了实践,为何还要把这个问题抛出去,问天下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这一刻,宋之问感觉自己完全看不懂。

王德福毕竟是宫里的人精,很快回过神来,确认道:“王爷……您是说,题目就是……‘如何让北夏富强’,这七个字?”

夏侯玄点头道: “没错,就这七个字,一个不多,一个不少。你照实汇报就行了。”

王德福躬身应道:“是,是……咱家记下了。”

送走了王德福后。

宋之问忍不住,问道:“王爷!恕老臣愚钝,此题……此题之解,王爷早已胸有成竹,为何……”

夏侯玄看了他一眼,笑道:“宋大人,你以为,本王是在寻找答案吗?”

宋之问一愣:“难道不是?”

夏侯玄望向窗外湛蓝的天空道:“当然不是。”

“父皇要我出题,那些朝臣等着看我的笑话,天下的学子盼着一道能让他们一飞冲天的题目。”

“他们都想要一个答案。”

“可本王,从来不缺答案。”

“我缺的,是能看懂答案,并且有能力把答案执行下去的人。”

宋之问拱手,问道:“王爷,恕老臣还是不解。”

“您这个题目,看似宏大,实则空洞。士子们无非是写一些‘劝农桑、轻徭役、重教化’之类的陈词滥调。如此一来,如何能筛选出真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