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巴黎的节奏在姜羡脚下彻底慢了下来。她不再刻意规划行程,而是让直觉和当天的天气、心情引领自己。

这个早晨,她穿过拉丁区蜿蜒的小巷,目的地是声名在外的莎士比亚书店。推开那扇绿色的、略显斑驳的木门,时间仿佛瞬间倒流。

狭小的空间里挤满了高及天花板的书架,书籍杂乱却充满生命力地堆叠在各个角落,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油墨和木头的混合气息。来自世界各地的书迷安静地浏览,或坐在角落里提供的简易椅子上沉浸阅读。

姜羡在 诗歌区域驻足,指尖划过那些或崭新或古旧的书脊。她最终挑选了一本装帧简雅的法国当代诗人的双语诗集,又意外发现了一册关于巴黎地下墓穴历史与传说的插画书。

在收银台,那位年长的店员看着她的选择,微笑着用带着浓重口音英语说:“有趣的组合,光明与黑暗。”姜羡回以微笑,用法语轻声道谢。

她拿着书,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在书店二楼那个可以俯瞰塞纳河的小阳台上,找了个角落坐下。

阳光透过古老的窗格洒下,她翻开诗集,任由那些陌生的法语词汇和熟悉的中文译文在脑海中交织,感受着语言和情感在不同文化间的流淌。

偶尔抬头,能看到塞纳河上往来的船只和对岸巴黎圣母院的侧影。这一刻,她只是一个普通的阅读者,心灵被文字和这片古老街区的宁静所填满。

午后,她沿着河岸漫步,在一家看起来毫不起眼、却排着长队的面包店买到了据说全巴黎最酥脆的可颂。

她像个本地人一样,就站在路边,小心地咬着,感受着黄油香气在口中层层绽放,酥皮簌簌落下。这种简单的、源于食物的满足感,纯粹而直接。

然而,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巴黎展现出它另一面迷人的姿态。姜羡受到了一位在之前沙龙中有过一面之缘的法国画廊主的邀请,参加一个在右岸私人宅邸举行的小型艺术鉴赏晚宴。这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商业活动,更像是一个高端社交场合。

她穿上了那日在玛黑区购买的深蓝色连衣裙,戴上了抽象的金色耳饰,略施粉黛。当她持着那张黑色的邀请函,步入那座装饰着古典壁画、陈列着现代艺术品的豪宅时,她的出现并未引起过多骚动,但那份东方面孔与沉静气质融合出的独特气场,仍吸引了不少目光。

她从容地与画廊主寒暄,与其他宾客交流。话题围绕着今晚展出的几位新锐艺术家的作品,偶尔也会涉及欧洲艺术市场的动态,或者某个即将在巴塞尔举行的艺博会。

她听得专注,偶尔发表见解,更多时候是微笑倾听。在这里,她不是科技公司的掌舵人,而是一位对艺术抱有兴趣、举止得体的年轻女士。那张安静躺在手包里的黑卡,并未现身,但它所代表的底气,让她在这种场合下更加挥洒自如。

晚宴间隙,她站在落地窗前,看着窗外右岸璀璨的夜景,与白日左岸的书香宁静形成了鲜明对比。她享受这种切换,如同享受巴黎本身的多面性。

手机在晚宴结束时轻微震动,是牧恒的加密简报,标题是“‘星海’资料片用户焦点小组反馈摘要”。她只快速浏览了结论——“核心玩家对 proposed 的新角色背景故事接受度超预期”,便回复“已知,按计划推进”,然后关闭了手机。

回公寓的车上,她望着窗外流光溢彩的街道,脑海里回响着晚宴上听到的一段关于某位艺术家坚持十年才得到认可的轶事。这让她再次想到波尔多的葡萄酒,想到“幻月”需要攻克的难关,想到所有需要时间沉淀的美好事物。

回到公寓,她脱下略显正式的衣裙,换上舒适的居家服,为自己热了一杯牛奶。然后,她拿起那本在莎士比亚书店买的、关于巴黎地下墓穴的书,窝在沙发里翻看起来。书中的黑暗、历史与传说,与窗外光明璀璨的现代都市形成了奇妙的互文。

今天,她的足迹跨越了左岸与右岸,经历了书页的宁静与晚宴的流光。商业似乎被刻意推远了,但又仿佛以另一种方式渗透进来——通过艺术的坚持,通过历史的沉淀,通过这座城市无处不在的、关于时间与价值的故事。她喝了一口温牛奶,感觉身心都得到了充分的滋养和放松。明天,或许该去卢森堡公园坐坐,或者,再去发现一家隐藏的好餐馆?她微笑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