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羡婉拒了周教授代表“启慧科技”发出的个人投资邀请,理由很充分——b轮融资额度太大,超出她个人资金能力。但她暗示,或许可以帮忙引荐其他投资渠道。周教授表示理解。
结束通话后,姜羡立刻联系牧恒。
“牧恒,‘启慧科技’b轮,通过‘云瞻二号’基金,以机构名义接触,争取一个中等份额。条件可以优厚,但要拿到董事会观察员席位。”
“明白。立刻执行。”牧恒回应。
“另外,‘灵犀互动’的b轮,‘云瞻资本’主基金跟投,保持股权比例不被过度稀释。”
“已在计划中。”
“‘迅捷科技’那边有什么新动静?”
“他们放缓了内容端收购,转向技术自研。但监测到其关联方仍在二级市场小规模吸纳‘灵犀’散股。另外,他们与‘星图数据’的合作模型,因数据隐私和算法偏见问题,近期受到一些质疑。”
姜羡嘴角微勾。果然,急功近利容易出问题。“继续监控。”
处理完这些,她回到学校。路上遇到秦悦。
“听说‘启慧’找你个人投资了?”秦悦消息很灵通。
“嗯,婉拒了。介绍机构给他们。”
秦悦挑眉:“动作挺快。有个事,我家公司参与的一个产业基金,最近在看一个AI驱动设计工具的项目,感觉和你们‘识界视窗’理念有点关联。有兴趣看看吗?份额不大。”
姜羡心中一动。“资料发我看看。”
“行。”
晚上,姜羡在租的公寓里看秦悦发来的项目书。确实不错,团队背景亮眼,技术有独到之处。她评估后,决定以个人名义投八十万。系统很快确认,给予2倍返利一百六十万。
她给秦悦回复:“跟投八十。”
秦悦很快回了个“oK”手势。
几天后,牧恒汇报:“‘启慧科技’b轮,‘云瞻二号’成功进入,获一个董事会观察员席位。‘灵犀互动’b轮,我方跟投,股权比例维持不变。”
姜羡看着邮件,注意到“启慧科技”此轮领投方是一家实力雄厚的一线风投——明石资本。她记住了这个名字。
同时,她注意到“迅捷科技”似乎调整了策略,开始频繁接触媒体和行业分析师,试图引导舆论,强调其数据模型的“规模优势”和“效率至上”。
姜羡冷笑。这是见技术路线受挫,转而玩起舆论战了?
她给牧恒新指令:“收集‘迅捷’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失误案例,要确凿。同时,找可靠的行业技术KoL,准备从技术角度客观分析‘情感计算’与‘纯数据预测’的优劣。先准备着,听我指令。”
“明白。”
又一周,姜羡参与的那个校园风投基金开了次Lp会议。会上,基金管理人汇报了几个已投项目的进展,其中一个主打健康餐轻食的品牌,因精准切中学生需求,数据增长迅猛,已有机构愿意以三倍估值接手部分老股。
姜羡当初投了五十万,这次可以选择部分退出。她选择退出三分之一,收回五十万本金还有余。系统再次给予1.8倍返利。
她的明面资金池更加充裕了。
徐浩约她吃饭,说他和几个新认识的伙伴也想做点事,方向是校园本地生活服务,想听听她的意见。姜羡去了,以个人名义投了十万表示支持。系统返利十五万。
这些零散的投资和返利,让她的明面资产稳步增长,行为也完全符合一个成功学生创业者的逻辑。
期末临近,学业压力增大。姜羡穿梭于教室、图书馆、宿舍和租住的公寓之间,偶尔开车出去处理事情,或去凯旋公馆真正放松一下。
她看着账户里明面上不断增长的数字,又透过牧恒的汇报,看着“云瞻资本”体系下那些庞大资金在更广阔的领域悄无声息地攻城略地。
这种感觉很好。明暗两条线,并行不悖,都在稳步向前。
直到学期结束前一周,她接到一个意外来电。来电显示是——明石资本,李锋。正是之前在“启慧科技”答谢宴上有过一面之缘的那位投资总监。
“姜羡同学,冒昧打扰。不知你是否还记得我?明石资本,李锋。”
“李总您好,当然记得。”
“那就好。是这样的,我们最近在关注一个非常早期的项目,方向是‘AI+创意内容生成’,感觉和你之前提到的一些理念很契合。创始人团队背景很特别,不知道你最近有没有空,方便过来一起聊聊,听听你们年轻人的看法?”
姜羡心中微动。明石资本,一线机构,主动邀请她参与项目探讨?
这不再是简单的交流,更像是一个潜在的信号。
她看了一眼日程:“好的,李总,我后天下午有空。”
“太好了!地址我稍后发你。期待见面。”
挂断电话,姜羡若有所思。明石资本这番举动,意味着什么?是单纯看重她的见解,还是……注意到了别的?
她需要去会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