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寒流过后,京北的天空恢复了冬日特有的那种高远清澈的湛蓝,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下,却丝毫感受不到暖意。气温实实在在地降了下来,北风刮在脸上像刀子似的,宣告着严冬的真正来临。

校园里的气氛也悄然变化。图书馆的座位越发紧俏,通宵自习室的灯光亮得越来越晚。期末考试的紧张感与对寒假的期盼交织在一起,同学们步履匆匆,呵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迅速消散。

好在502宿舍如今已是“全副武装”。姜羡买的那台静音取暖塔成了宿舍的宝贝,乳白色的机身静静地立在墙角,每天下晚自习回来到睡觉前的那段时间,黎晴总会第一时间把它打开。

“这可是咱们的救命恩人呐!”黎晴常一边开机一边夸张地说。

温暖的气流无声地驱散寒意,配合着加湿器吐出的淡淡白雾,宿舍里氤氲着舒适的气息。窗玻璃上凝结了一层薄薄的水汽,与窗外凛冽的寒冬形成了两个世界。

宿舍里再也没有了之前那种干冷得让人缩手缩脚的感觉,连放在桌上的护手霜都比往常用得慢了。

黎晴的感冒在药力和温暖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很快好转。

她穿着那身厚厚的珊瑚绒家居服,裹着新毯子,盘腿坐在椅子上看剧,时不时发出满足的喟叹:“啊……得救了……前几天我还以为自己要咳死在京北的冬天里了。羡羡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

她说着,从桌上的零食袋里掏出一包薯片,咔嚓咔嚓地吃起来,引得正在看书的林菱抬起头,无奈地笑了笑。

“对了,你们寒假什么时候回家?”黎晴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暂停了视频,“我票都抢好了,考完试第二天就溜!多待一天都是对我生命的不尊重。”

林菱也变得从容许多,晚上看书时不用再频繁起来跺脚取暖。她合上手中的《西方经济学》,接口道:“我也买好票了,考完第三天早上的火车。”她推了推眼镜,看向姜羡和秦悦,“你们呢?”

秦悦划着手机屏幕,懒洋洋地翘着腿:“不着急,我等你们都走了再回去。我家离得近,家里又没人催,早回去也是无聊。”她抬眼瞥了下姜羡,“羡羡,你呢?蓉城那么远,票不好买吧?”

“我还没买票,这就看。”姜羡拿出手机,心里那点因为思考“商业大计”而差点忘了的归家之情,被室友们感染得越发强烈。她很快查了一下回蓉城的机票,可能是坐动车火车的人比较多,所以她还算顺利订到了考试结束后三天的一个下午班次,时间正好。

“搞定,考完第三天下午的飞机。”姜羡晃了手机。

订票成功的提示刚弹出,母亲的微信消息就像掐着点一样追了过来:「幺女你啥时候考试?大概好久回来?妈好给你铺好床单晒好被子,到时候就等你回来了想吃什么?妈给你弄!」

字里行间全是藏不住的喜悦和牵挂。姜羡看着屏幕,心里暖暖的,也有一丝歉疚。这段时间,她忙着“搞事业”,对家人的关心确实太少了。她甚至不记得上一次主动给家里打电话是什么时候。

她立刻回复:「过两天就考试了,我回来的票都买好了,到时候我坐飞机回来,上飞机了就给你说!我想吃你做的水煮鱼和回锅肉了![转圈][开心]」

母亲几乎是秒回:「好好好!到时候你提前给我说,我好买菜,到时候给你弄!路上一定注意安全!到时候让你老汉去接你!」

看着母亲一连串的“到时候”,姜羡忍不住笑了。这种被期待、被牵挂的感觉,让她心里某个柔软的地方被轻轻触动着。

回完消息后,姜羡放下手机,心里已经做好了安排。她需要暂时放下“姜总”的身份,做回父母的女儿。

对于公司的安排,她无比放心——牧恒的存在本身就是为处理这些事务而生的,他的能力和忠诚远超任何人类雇员,无需她赘言叮嘱。

她只需简单告知离京日期即可,甚至不需要频繁查收周报,牧恒自会像一台精密仪器般,确保一切在正轨上运行。

接下来的两天,姜羡的心境平和了许多。考试也进行得出奇顺利,直到她轻松地交上最后一份试卷,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将笔袋收进包里,随着人流走出教学楼。

冬日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在教学楼的红色砖墙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校园里已经弥漫着假期的轻松氛围,三三两两的学生拖着行李箱走向校门,彼此道别的声音此起彼伏。

下午,她和黎晴、林菱一起去逛了学校的小超市,买了一些路上吃的零食和带给老家朋友的明信片、书签之类的小纪念品。

“你这个好吃吗?”黎晴拿起一包姜羡挑的进口饼干。

“还行,有点贵,但偶尔尝尝。”姜羡笑笑。

“啧啧,羡羡你现在买东西越来越不看价格了。”黎晴调侃道,但并无恶意,只是好朋友间的打趣。

“考完了犒劳一下自己嘛。”姜羡自然地接话,心里却微微一怔。确实,自从有了系统,她在花钱上不再像从前那样精打细算,这种变化连身边的人都察觉到了。

晚上,四个人难得地都没有早早爬上床玩手机或者学习,而是围坐在一起,分享着黎晴买回来的糖炒栗子和烤红薯,聊着寒假的计划。取暖器散发着均匀的热量,加湿器喷出的白雾在灯光下缓缓上升,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我回去得先躺平三天,谁叫我跟谁急!”黎晴信誓旦旦地剥着栗子壳,“京北的冬天太可怕了,我要回我们南方的温柔乡疗伤。”

“我要帮我妈准备年货,家里每年都忙得团团转。”林菱小口咬着烤红薯,“不过今年应该能帮上更多忙了,弟弟妹妹都长大了。”

秦悦打了个哈欠,兴致缺缺地摆弄着手机:“没计划,家里蹲。过年也就那样,没劲。”

“羡羡你呢?回家有什么计划?”

姜羡掰开一个热乎乎的栗子,金黄色的果肉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我啊,大概就是吃吃喝喝,陪陪爸妈,见见老朋友吧。”她说的也是实话,只是隐去了“同时远程关注一下公司动态”这部分。想到即将与李艺、陈薇这些老朋友重逢,她不禁期待起来。

出发的前一天,姜羡才正式开始收拾行李。

她并没有买太多东西,但给父母的礼物是精心挑选的——给爸爸买了一个质感很好的保温杯,他上班泡茶用;给妈妈买了一条柔软的大牌羊绒围巾,蓉城的冬天湿冷,很实用。她还给李艺和陈薇带了京北的特产:茯苓饼、果脯和几只精致的景泰蓝书签。

收拾行李的过程让她感到一种奇异的平静。将一件件叠好的衣服放入行李箱,像是在将这一学期的经历和成长也一并收纳。

从初入大学的懵懂,到意外获得系统的震惊,再到初步尝试创业的兴奋与忐忑,这一切都将随着她一起,回到那个生她养她的城市。

第二天,阳光很好,天空依旧是那种清澈的湛蓝,但风似乎小了些。姜羡拖着行李箱,跟留到最后的秦悦道了别。秦悦只是抬了抬下巴,算是打过招呼,语气依旧淡淡的:“嗯,走吧。”

姜羡早已习惯她这副样子,笑了笑,拖着箱子步履轻快地走向校门。行李箱的轮子在水泥路上发出规律的声响,像是为她离去的脚步伴奏。

打车前往机场的路上,她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高楼大厦、光秃秃的树枝、裹紧大衣匆匆行走的路人,这一切构成了她对京北冬天的最后印象。不知为何,她突然对这个曾经觉得陌生冰冷的城市产生了一丝奇妙的归属感。

离机场越近,姜羡的心情越发宁静和期待。那些关于投资、系统、巨额资金的波澜和兴奋,渐渐被即将回家的期待所取代。她拿出手机,简单地给牧恒发了条微信:「今日离京,归期未定,有事电联。」

牧恒的回复一如既往的简洁高效:「收到。祝您假期愉快,春节安康。一切有我。」

看着这短短一行字,姜羡安心地关掉了手机上的邮箱通知,暂时屏蔽了商业世界的纷扰。

飞机在跑道上加速、抬升,失重感传来的那一刻,她仿佛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正在从一种身份转换为另一种身份。

现在,她只是游子归家,迫不及待地想看到父母在出站口张望的身影,想闻到家里熟悉饭菜的香味。

舷窗外,云海在脚下铺展,夕阳将云层染成金红色,美得令人窒息。

姜羡靠在窗边,想象着母亲此刻一定已经在厨房里忙碌,准备着她最爱吃的菜;父亲则会提前一个小时就到达机场,不停地看时间,生怕错过她的航班。

这些平凡的画面,此刻却比任何商业蓝图都更让她心动。她现在需要的,只是全心投入即将到来的、平凡而珍贵的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