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姜羡昏沉沉地趴在桌上,额头抵着微凉的桌面,试图汲取一丝清明。脑袋里像灌了铅,又像有无数细小的针在扎,每一次呼吸都牵扯着干涩灼痛的喉咙。

桌上摊开的复习资料和练习册,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文字,此刻在她模糊的视线里扭曲、晃动,像一片令人窒息的、充满敌意的丛林。

意识深处,学习空间那扇无形的门微微敞开着,里面殊的数学空间、荧的英语模拟场、弦的琴房都在无声地召唤,但一想到要进入其中进行那种需要全神贯注、榨干精神的高强度训练,一股强烈的反胃感就涌了上来。

“真的……撑不住了……好累啊……” 心底那个声音从未如此清晰和诱惑,带着病中特有的脆弱和任性,“不想学了……什么都别管了……就想躺着……一直躺着……”

“想要摆烂……想要……躺平……”

指尖因为低烧而微微发烫,触碰桌面带来一丝异样的敏感,仿佛连这点轻微的接触都加重了不适。

放弃的念头如同浓稠的墨汁,迅速在疲惫的脑海里晕染开。

重生以来积攒的所有压力、对期末目标的焦虑、对父母老师期待的隐忧、对落后知识的追赶……在这一刻被病痛无限放大,化作了沉甸甸的、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算了吧……就这一次……生病了,休息是应该的……弦老师也说过,状态不好硬撑反而有害……” 她试图用这些看似合理的借口说服自己,给自己一个放纵的台阶。

眼皮越来越重,意识像断了线的风筝,朝着昏睡的深渊飘去。进入学习空间?那个念头微弱得如同风中的残烛,噗地一下,彻底熄灭了。她现在只想沉入无梦的黑暗,暂时逃离这一切。

就在意识即将彻底沉沦的边缘,一丝微弱却极其尖锐的不甘,如同沉入深海的潜水钟里最后一点氧气,猛地刺破了那片放弃的浓雾!

“不行!”

这声音并非来自系统,也不是岚或弦的教诲,而是源于她灵魂最深处的一声呐喊!

是那个在特训空间里被知识洪流冲击得晕头转向、却死死抓住最后一丝清醒不肯放弃的自己!

是那个在操场上肺部灼烧、双腿灌铅、却咬紧牙关迈出最后一步的自己!

是那个在深夜面对难题、一遍遍推翻重来、直到笔尖划出正确答案的自己!

“现在躺下……前面所有的咬牙硬撑算什么?那些错题本上密密麻麻的笔记算什么?每天凌晨对抗被窝诱惑的自己算什么?难道……难道又要回到那个被所有人、包括自己都放弃的姜羡吗?”

前世那个浑浑噩噩、职高毕业后混吃等死、对生活毫无期待、最后救个孩子搭上性命的灰暗影子,毫无预兆地在她紧闭的眼前闪过!

那巨大的空洞和无力感,比此刻的病痛更让她感到刺骨的寒冷和恐惧!

岚沉静的话语早已内化于心:“优雅的底色是坚韧,是面对困境时不失方寸的坚持。”

弦无数次强调的“稳定是表达的基础”,此刻更像是对她心境的终极拷问——在最艰难的时刻,是否还能守住内心的节奏,维持最低限度的“学习体温”?

“不能……完全放弃……” 她在心底对自己说,声音沙哑虚弱,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般的清醒,“但……也不能……硬闯……”

她挣扎着,用尽全身力气,将沉重的头颅从桌面上抬起。眩晕感袭来,她闭眼缓了几秒,才重新睁开。

目光扫过桌上凌乱的书本和练习册,最终落在了那本边缘已经磨损的数学错题本上。她伸出手,指尖带着病中的微颤,轻轻抚过硬质的封面。

没有翻开。仅仅是这个动作,就仿佛触摸到了过去无数个日夜与难题搏斗、最终将其征服的印记。

那清晰的解题步骤、不同颜色的标注、攻克难关后的释然……这些凝结在纸页上的汗水与决心,像一道微弱却灼热的光,瞬间灼穿了病痛带来的绝望阴霾。

“是的……不能硬闯……但也不能……躺平……”

一个模糊却坚定的念头开始成形。她深吸一口气,尽管喉咙刺痛,却努力让这口气沉入肺腑。

她做出了决定:

暂时向身体投降,她不再试图对抗这强烈的病痛和疲惫。找出感冒药和退烧药,就着温水认真服下。

烧了一壶热水,慢慢啜饮,让温润的液体一点点滋润灼痛的喉咙。然后,她果断地关掉了书桌上的台灯。

睡觉!她比平时提前了一个多小时,将自己裹进被子里,关闭所有感官刺激,只求一场深沉的、修复性的睡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此刻,修复它是最重要的任务。

接下来的两天,姜羡严格遵循着这个“休养为主,最低限度保持”的模式。充足的睡眠、药物,不过度的学习,让身体的一点点修复。

她这两天也不是单纯的睡眠,而是选择精力不错的时候进入学习空间,目的不是攻克难题,不是学习其他更多的东西来提升自己,而是想要维持练习。

她虚弱的给弦解释着:“抱歉弦老师,我病的很重,精神无法完全集中,所以可能无法进行有效的练习了。”

弦的身影依旧沉静,她看着姜羡“意识体”呈现出的疲惫状态,没有任何苛责,反而走近一步,声音如同温润的琴音流淌过来:“孩子,不必道歉。倾听身体的声音是智慧。此刻,忘记技巧,忘记乐谱。”

她示意姜羡拿起虚拟的大提琴和琴弓:“只需做一件事:让琴弓轻轻搭在弦上,用你最省力、最不费神的方式,拉动它。

不必追求声音的完美,不必在意音准,甚至不必在意节奏。只是……感受弓毛摩擦琴弦带来的细微震动,感受那震动通过琴身传递到你的胸口……让它像呼吸一样自然。

让这稳定的、低沉的震动,成为你此刻的锚点,安抚你的不适,陪伴你度过这艰难的日子。”

在其他学习空间里,她也只是开启了学习空间自带的‘知识回溯’功能。

近期学习空间内反复锤炼的公式,练习的英语对话,语文的解析等等...如同无声的幻灯片,在她疲惫的脑海中平缓地、一遍遍地自动回放。

不要求理解,不要求记忆,只是让这些熟悉的“影像”流过,维持着知识体系最低限度的“温度”,防止因彻底中断而冷却。

大提琴低鸣,知识模型温和的回溯,像一双温柔而有力的手,托住了她几乎要坠入放弃深渊的状态,维持着那摇摇欲坠却至关重要的“学习体温”。

当她终于感到热度退去,喉咙的灼痛减轻,头脑恢复了几分清明,再次尝试进入荧的英语空间,面对一篇新的阅读材料时,一种奇异的感受涌上心头。

她发现,自己的理解速度虽然因几天的“低耗”而略有下降,但那种深度的专注感和对语言的敏感度,似乎并未消散,反而因为得到了彻底的休整而沉淀下来,多了一份沉静的力量。

病痛如同一次淬火,没有摧毁她,反而让她领悟了另一种形式的坚韧——不是鲁莽的硬抗,而是在风暴中调整姿态、保存核心、以最低能耗维持航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