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朝修铁路 > 第129章 星火渡沧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济南城破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联军统帅部内却已弥漫开一股比战场更为凝重的气氛。胜利的喜悦被一纸紧急军情彻底冲淡——沧州铁路桥被毁,北上最快通道受阻。

临时征用的济南府衙大堂,如今成了联军指挥中枢。巨大的北境舆图上,一条醒目的红线从济南延伸至沧州,然后在代表铁路桥的位置,被一个刺眼的黑色“x”截断。

“半个月?!放他娘的屁!”李如松须发皆张,一巴掌拍在硬木桌上,震得茶碗乱跳,“朱翊镠那逆贼会乖乖等我们半个月?宣大的兵正在往回赶!葡萄牙人的船说不定已经快到天津卫了!半个月,黄花菜都凉了!”

他焦躁地在大堂内踱步,猩红斗篷卷起一阵风。“不能等!绝对不能等!林老弟,必须想办法!绕路?还是强修?”

林昭站在地图前,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沧州那个点。绕路?意味着放弃铁路的速度优势,重新回到传统步骑推进的缓慢节奏,正中敌军下怀。强修?半个月已经是格物院骨干石柱基于现有条件和损伤评估给出的最乐观估计。

“绕路不行,时间我们耗不起。”林昭的声音依旧沉稳,但语速比平时快了几分,“强修……常规方法,半个月恐怕都算快了。那座桥是铆接钢桁结构,跨度大,被炸毁了关键承重节点,重建几乎等同于新建。”

“那怎么办?难不成咱们这几万大军,就被一条破桥拦在这里?”李如松瞪着林昭,眼神里是毫不掩饰的急切。他信任林昭的技术和能力,但这种关键时刻的停滞,让他这员沙场老将感到无比憋闷。

就在这时,堂外传来通报声:“督师,大帅!石柱队长回来了!还带回来几个人!”

“快传!”林昭立刻转身。

风尘仆仆的石柱大步走入,他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他身后跟着三个穿着破旧、满面尘灰的汉子,其中一人年纪稍长,约莫四十多岁,双手粗糙,指节粗大,眼神里带着工匠特有的专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惶恐。

“督师,大帅!”石柱行礼后,立刻指向那年长工匠,“这位是沧州本地的老工匠,赵德柱,曾在天津卫的船厂和机械局干过几十年,尤其精通铆接和大型结构架设。铁路桥被炸时,他就在附近,亲眼目睹了过程,而且……他对快速修复,有个大胆的想法!”

“哦?”林昭和李如松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赵德柱身上。

赵德柱显然没见过这等阵仗,噗通一声就跪下了,声音带着颤抖:“小……小人赵德柱,见过……见过大老爷……”

“起来说话!”李如松不耐地一挥手,“有什么屁……有什么想法,快说!说对了,重重有赏!”

林昭语气温和些:“赵师傅,不必惊慌。关乎数万将士性命和北伐大业,但说无妨。”

赵德柱被亲兵拉起来,定了定神,看着两位巨头鼓励(或威压)的眼神,咽了口唾沫,鼓起勇气道:“回……回大老爷的话,那桥……那桥中间一孔的主桁架塌了,掉河里了。按常法修,确实得个把月。但……但小人琢磨着,能不能……能不能不修原来的桥?”

“不修桥?”李如松眼睛一瞪,“不修桥怎么过去?飞过去?”

“不……不是。”赵德柱连忙摆手,比划着,“小人以前在船厂,见过造大船下水用的……浮箱和龙门吊。咱们能不能……能不能用木头和空油桶扎成巨大的浮箱,拼成一段浮桥,暂时替代被炸毁的那段铁路桥?让火车……让那铁马,从浮桥上慢慢开过去?”

浮桥?铁路浮桥?!

这个想法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大堂内凝滞的空气!连林昭都愣住了。利用浮箱搭建临时铁路桥,这想法极其大胆,甚至有些异想天开,但细细一想,却又并非完全没有可能!这需要极其精确的计算、坚固的浮体结构和对水流、承重的完美控制。这与当年利玛窦提及的利用“木箱”沉石稳固桥基的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应用场景和复杂度截然不同,这是要让沉重的钢铁列车从水上通过!

“浮桥……”林昭喃喃自语,眼神迅速亮了起来,他猛地看向石柱,“石柱,你觉得呢?技术上可行吗?”

石柱重重点头,脸上带着兴奋:“督师,卑职初步估算过!赵师傅的想法虽然冒险,但确有理论基础!我们可以在岸上预先制作好标准化的巨型浮箱单元,用蒸汽机驱动的龙门吊将其精准放入河道,连接固定。关键是浮箱的稳定性和与两岸固定桥墩的连接强度!只要计算精准,施工严密,承载轻型机车和兵员车厢缓慢通过,是有可能的!这比原地修复钢桁桥,至少能节省十天时间!”

“十天!”李如松倒吸一口凉气,随即狂喜涌上心头,“他娘的!十天!干了!必须干!林老弟,这事儿能成吗?”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林昭身上。他是技术的最终裁决者。

林昭闭上眼,脑中飞速闪过浮力计算、材料强度、水流冲击力、施工流程……前世的知识与今生的实践激烈碰撞。几息之后,他猛地睁开眼,眼中闪烁着决断的光芒:

“可行!风险极大,但值得一试!这是我们唯一可能抢在朱翊镠完成部署前,兵临城下的机会!”

他立刻转向石柱和赵德柱:“石柱,你立刻组织格物院所有相关人手,成立‘浮桥项目部’,赵师傅为技术顾问!陈芸负责所有力学验算和图纸细化!我要在两个时辰内,看到详细的浮箱设计图、施工方案和所需物料清单!济南城内所有木匠、铁匠、以及能找到的空油桶、绳索,全部征用!”

“赵师傅,”林昭看向那紧张又期待的老工匠,郑重道,“若此桥能成,你为首功!我林昭保举你入格物院,授工匠师衔,享朝廷俸禄!”

赵德柱激动得浑身发抖,再次跪下磕头:“小人……小人一定尽力!一定尽力!”

“李帅,”林昭又看向李如松,“浮桥搭建,需要绝对安全的施工环境和大量人力物力护卫。请大帅调派最可靠的部队,清空沧州附近河道两岸所有敌军,并负责所有物资的运输和工地的警戒!施工期间,绝不能受到任何干扰!”

“没问题!包在老子身上!”李如松拍着胸脯,“老子亲自带人去沧州盯着!倒要看看哪个不开眼的敢来捣乱!”

命令一道道发出,整个联军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格物院的帐篷再次灯火通明,陈芸带领着算学小组飞快地演算着各种数据,石柱与赵德柱及一众工匠激烈讨论着结构细节。济南城的工匠被连夜召集,库存的木料、收集到的空油桶被迅速运往指定地点。一队队精锐士兵在李如松的亲自率领下,顶着夜色,率先向沧州方向开拔。

林昭站在府衙门口,望着再次变得喧嚣的济南城和远处黑暗中火把形成的长龙,深深吸了一口气。冰冷的空气吸入肺腑,却压不住胸腔里那颗因挑战而激烈跳动的心。

浮桥渡铁路,这是前所未有的创举,是一场与时间和命运的豪赌。

“云漪,”他轻声对不知何时来到身边的沈云漪说道,“‘破浪’号的修复先放一放,你亲自去浮桥项目部,主持最终方案的审核。我们不能有任何疏漏。”

沈云漪点了点头,脸上虽然疲惫,却焕发着一种遇到技术难题时特有的神采:“我明白。这比修船更重要,也更危险。”她顿了顿,看着林昭,“你也要注意休息,接下来,压力都在你身上。”

林昭握住她微凉的手,用力紧了紧。

夜色深沉,但希望的火星,已因一个老工匠的大胆设想和决策者的果断,在断桥之畔重新点燃。这星火能否燎原,化作通往胜利的钢铁通途,取决于接下来的每一个时辰。北方的天空,星辰闪烁,仿佛也在注视着这片土地上,即将上演的又一幕由智慧、勇气与钢铁共同铸就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