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南北朝:我用阴司权柄成阴帝 > 第252章 轮回笔动,顾昭再现弑君真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2章 轮回笔动,顾昭再现弑君真相

金銮殿的蟠龙柱在晨光里泛着冷光,铜鹤香炉飘出的龙涎香混着几缕冷汗的腥气。

顾昭站在丹墀下,袖中判官笔微微发烫——那是昨夜用影命符里的因果之力淬炼了半宿的功德,此刻正顺着脉络往笔锋涌,像团烧红的炭。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司礼官的尖嗓刚落,顾昭便上前半步。

他能感觉到身后沈青竹的目光,像柄淬了寒的剑;月婵的星盘在袖中轻震,是她用术法给他递的兆;而殿外传来的马蹄声,不用看也知道是秦雨桐的玄铁骑兵已将宫城围了个严实。

臣有本启奏。顾昭抬袖,判官笔从掌心浮起,笔杆上的阴纹被功德金光照得透亮,事关三十年前弑君逆案,恳请陛下准臣以轮回笔证因果。

龙椅上的小皇帝萧纬才十三岁,被这阵仗唬得攥紧了御案,喉结动了动:准...准奏。

殿中响起抽气声。

轮回笔的传说在朝野流传已久,可谁也没见过活人用它。

顾昭望着首排脸色发白的萧承宇——那前朝遗孤此刻正垂着头,广袖下的手指抠进了朝服锦缎里。

功德为墨,因果为纸。顾昭咬破舌尖,血珠滴在笔锋,弑君真相,现!

笔尖划过虚空的刹那,金銮殿的烛火突然全灭。

黑暗中浮起幽蓝光芒,像有人在空气中铺了张透明的绢帛。

紧接着,画面如墨汁在清水里晕开:青瓦飞檐的御书房,烛火摇晃,穿玄色龙袍的男子(先皇萧景琰)正伏案批折,背后突然闪进道身影——是二十余岁的萧承宇,腰间玉牌上的虎纹在火光里泛着冷光。

皇叔这是?萧景琰转头,脸上还带着未褪的笑意。

侄儿来送陛下...去见列祖列宗。萧承宇抽出佩剑,剑刃映着他扭曲的脸,你坐这位置三十年,该换我萧家血脉坐坐了。

噗——

长剑入腹的闷响在殿中炸响。

老皇帝不可置信地抓住萧承宇的手腕,指缝里渗出的血滴在御案上,将立太子诏染成刺目的红。

画面里的萧承宇抽出剑,又补了两剑,最后扯下龙袍上的玉圭,塞进自己怀里。

够了!萧承宇的怒吼打破幻境。

他转身要撞殿门,却被一道青影截住——沈青竹的剑已架在他颈间,剑穗上的青玉坠子晃得他眼花。暗卫统领沈青竹,护驾!她冷喝一声,左手扣住萧承宇的肩井穴,指力重得几乎要捏碎骨头,你连弑君都敢做,却不敢承认?

萧承宇额头的冷汗砸在地上,脖颈被剑锋压出红痕:这是...这是顾昭用邪术捏造的!

邪术?月婵从朝臣中走出,指尖掐了个玄诀。

她腰间的星盘突然飞起,三百六十五颗星子在殿中流转,最终汇成龙形,正好覆盖在幻境之上,星轨为证,此乃命格投影。她抬眼时,眼尾的朱砂痣像滴凝固的血,萧承宇命格里本无帝王运,偏要逆天改命,这才是真正的邪术。

殿外传来马蹄踏碎青石板的声响。

秦雨桐披着玄铁鳞甲跨在马上,手中狼头刀斜指天空,北周的玄色战旗在她身后猎猎作响:本将军带三千玄甲骑守在朱雀门外,谁要替逆贼出头,先问过我刀上的血!

萧承宇突然剧烈挣扎,可沈青竹的剑又往前送了半寸,血珠顺着剑锋滚进她的袖口。

顾昭望着这幕,指尖抚过怀中的《冥簿·生死录》——昨夜用影命符换的因果之力,此刻正顺着书脊的金线游走。

萧承宇,弑君之罪,魂入生死录,永世不得转世。顾昭展开生死录,墨色的光从书中涌出,像无数条蛇缠上萧承宇的四肢。

萧承宇的惨叫声刺破殿顶,他的魂魄被从体内扯出,半透明的影子在半空扭曲,最后地被按进生死录的纸页里。

判官大人。

极低的声音从殿角传来。

顾昭转头,只见穿红肚兜的鬼童子不知何时立在蟠龙柱后,脚边还蹲着只吐着舌头的冥犬。

鬼童子歪头笑:地府已知大人归来,转轮王让我带句话——他凑近顾昭耳畔,您已触犯命格禁忌,轮回笔虽强,终有代价。

顾昭的手指在生死录上微颤。

前世记忆突然涌来:地府判官殿外的三生石,他曾对着石头发誓愿以命换人间太平。

此刻他望着鬼童子消失的方向,低声道:若此命可换天下太平,我愿承担。

逆贼!

该千刀万剐!

殿中突然炸开喧哗。

顾昭垂眸望着手中还沾着魂气的生死录,耳畔是朝臣们此起彼伏的骂声。

他知道,萧承宇的伏法只是开始——夜无光说的命轨之外,鬼童子提的命格禁忌,还有前世未竟的因果,都像团越烧越旺的火,正等着他去扑灭。

丹墀下的沈青竹收了剑,却没松开萧承宇的衣领;月婵的星盘缓缓落回腰间,星子却仍在她眼底流转;殿外的秦雨桐挥了挥手,玄甲骑的马蹄声渐远,却留了队骑兵守在宫门外。

顾昭抬头看向龙椅上的小皇帝,见那孩子正用发抖的手抓着御案,目光里有恐惧,也有一丝说不清的期待。

陛下。顾昭上前一步,逆贼已伏,接下来...

传朕旨意!萧纬突然拔高声音,虽然带着颤音,却有了几分帝王气象,着大理寺即刻彻查逆党,凡与萧承宇通谋者,一律按律问斩!

殿中又是一阵骚动。

顾昭退到阶下,望着殿外渐亮的天光,只觉袖中判官笔的热度更甚了。

他知道,这看似尘埃落定的朝议,不过是另一场风暴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