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服装品牌主理人 > 第200章 战略聚焦和人设深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0章 战略聚焦和人设深化

人活过来了,就得想想怎么活出个人样。企业也是,从IcU里抢救出来,能自己喘气了,接下来就得考虑,是继续当个病秧子,还是把身子骨练结实,甚至练出几块漂亮的肌肉来。2024年开春,SUdU就面临着这个新课题。直播这条路算是蹚出来了,饿不死了。但怎么从“能吃上饭”升级到“能吃好饭”,甚至将来“吃成大餐”,就得有点战略眼光了。

年前复盘会后,团队过了个踏实年。心里有底,干活不慌。年味儿还没散尽,我就把核心班子召集起来,开了个“务虚会”。主题就一个:2024年,咱们SUdU直播这盘棋,往后怎么下?

会议室里,气氛和一年前截然不同。没了那种背水一战的悲壮,多了些稳扎稳打的沉着。大家喝着茶,讨论的核心,不再是“要不要干”,而是“怎么干得更好、更聪明”。

首先,是产品策略的聚焦。这是打仗的“弹药”问题。

之前为了活命,有点“慌不择食”,仓库里啥好卖卖啥,清库存为主。现在缓过劲儿来了,就得有自己的“王牌军”。吴永浪拿着数据看板先发言:“汪哥,数据上看,咱们卖得最好、退货率最低、口碑最好的,就两类:一类是经典基础款,像纯色t恤、基础卫衣、直筒裤;另一类是林夕设计的有些小特色的独家款式,虽然量不大,但溢价高,粉丝认。”

林夕接过话头:“对,我也觉得不能大杂烩。咱们精力有限,必须聚焦。我建议,主力就打两条线:一是经典基础款,这是基本盘,保证品质和性价比,做流量入口和口碑基石;二是搞设计师联名款或者我的限量系列,这是利润点和品牌高度,用来吸引核心粉丝,彰显咱们的设计力。”

云飞从供应链角度补充:“这个思路好!基础款我可以找优质工厂规模化生产,成本可控,反应快;设计款咱们小批量快反,正好用上去年打磨的柔性供应链,还能测试市场反应。”

我听着,心里亮堂。这就叫“纲举目张”。基础款是“饭”,保证不饿;设计款是“菜”,提升生活品质。两者结合,既有走量的,也有挣脸的。我一拍板:“好!就这么定!2024年,咱们的产品战略就是——深挖基础款,精做联名款!不贪多,不求全,就把这两样做深做透,做出SUdU的味道来!”

其次,是人设的深化。这是打仗的“旗帜”问题。

账号有了几万粉丝,人家为啥关注你?得有个鲜明的形象。吴永浪翻着用户评论和数据报告说:“汪哥,粉丝反馈里,提到最多的词是‘实在’、‘懂行’、‘衣服有质感’。这说明,你‘务实、懂产品、有品位’的主理人形象,已经有点苗头了,得继续强化!”

我琢磨着这话。确实,我以前在直播间,不太会搞怪,也不会说漂亮话,就是实打实讲衣服,有时候为了个细节还较真。看来,这种“笨拙”反而成了特色。

“那就把这面旗帜立得更鲜明点!”我说,“咱们不学那些咋咋呼呼的,就立‘专业、实在的穿搭朋友’这个人设。我不是明星,不是偶像,就是个干了十几年服装、对衣服有点研究、愿意分享的老大哥。”

怎么深化呢?我们定了几个调子:

更“干”的干货:不止讲单件衣服,多讲搭配,讲场景(比如“一周通勤穿搭”、“微胖男生避雷指南”),真解决问题。

更“透”的幕后:把林夕请到直播间,讲设计灵感;让云飞聊聊面料选择背后的故事。把专业度做出来。

更“真”的互动:不玩虚的,粉丝提问,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直说“这个我得问问林夕”,展现真实一面。

战略一定,心就定了。整个团队像上了发条,开始围绕“产品双轨制”和“人设深化”这两个轴心转动。

产品上,云飞和林夕成了最忙的人。

云飞带着供应链团队,扑在几款“SUdU基础系列”上。以前是“差不多就行”,现在是“死磕到底”。为一款白t恤,他能跑三个省,比较五六种棉料,和工厂为一道领口螺纹的工艺吵得面红耳赤。他说:“老汪,既然叫基础款,就得经得起考验!一件白t穿一季不变形、不发黄,这是底线!” 这种较真,让我们的基础款口碑越来越好,复购率明显提升。

林夕则兴奋地搞起了“设计师联名计划”。她联系了以前艺术学院的同学、一些独立设计师,甚至和吴永浪策划,想找几个调性相符的插画师合作。第一款联名款,是和一位做国潮书法设计的艺术家合作的卫衣,把书法笔触融入图案,限量500件。直播时,我特意请林夕出镜,讲述创作背后的碰撞。这款卫衣上线即售罄,虽然利润不高,但极大地提升了账号的调性和粉丝的黏性。

人设上,我也在慢慢“打磨”自己。

我不再刻意背话术,而是真正把直播间当成和一群朋友聊穿搭的地方。有一次,一个粉丝连麦,抱怨自己个子矮不会穿。我直接拉过身边身高差不多的一个女孩子,现场用基础款给他搭了三套,讲解显高技巧。那场直播,互动率创了新高。粉丝评论:“汪哥是真心在教东西,不是光想卖货。”

还有一次,讲到一款衬衫的面料,我突然想起个行业内的趣闻,就随口说了,直播间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吴永浪后来跟我说:“汪哥,就这样挺好,有干货,有温度,还有点小趣味,这人设就立体了。”

当然,也有翻车的时候。一次推荐一款裤子,我说“适合任何体型”,立马有粉丝怼:“胖子穿也行?”我马上认错:“对不起,这话绝对了,微胖体型得看具体版型,我刚才武断了。” 这种坦诚,反而赢得了好感。

到了2024年第一季度末,效果慢慢显现。账号粉丝突破了15万,虽然增速不算快,但粉丝黏性极高。直播间的在线人数稳定在2000-3000人,客单价和复购率稳步提升。最关键的是,提到“SUdU汪小闲”,很多粉丝会自然地贴上“靠谱”、“能学到东西”、“衣服质感不错”的标签。

小公司资源有限,必须聚焦。什么都想卖,结果就是什么都卖不好。选定一两个核心方向,集中火力打透,才能形成穿透力。产品线如此,人设也一样。

创始人Ip的最高境界是“本色出演”。不要刻意模仿别人,把自己的真实性格、专业知识、甚至一点小缺点,融合成独特的个人魅力。真实的,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战略聚焦不是一句空话,它要渗透到选品、供应链、内容、运营每一个环节。所有人朝着一个方向使劲,才能形成合力,否则就是内耗。

2024年的春天,SUdU没有再盲目扩张,而是选择了“深耕”。像种树一样,把根往深里扎,把主干往上拔。我们明白,直播这条路很长,不急于一时的热闹。稳扎稳打,练好内功,做出不可替代的价值,才是长久之计。这场马拉松,我们才刚刚跑完了最艰难的起跑阶段,调整好呼吸,开始进入属于自己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