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两个字——“林昭”,如同惊雷,在慕容雪的脑海中炸开。她拿着军报抄本的手指微微颤抖,纸张边缘被捏出了褶皱。

三年前,北疆告急,林昭随父出征,最终传来的消息是林家父子力战殉国,尸骨无存。那曾是慕容雪生命中最为黑暗的一段时日,家族倾颓,未婚夫战死,她被迫入宫,所有年少时的憧憬与光亮,在瞬间崩塌。

她曾以为那段往事早已被深埋,被宫墙内的岁月尘封。可此刻,这个名字竟以这样一种方式,突兀地重新出现,带着“疑似投敌”的刺目字样。

他还活着?怎么可能?如果活着,为何三年杳无音讯?为何会出现在北狄军中?是战败被俘后不得已而降,还是……另有隐情?无数个疑问像潮水般涌上,冲击着她的理智。

慕容雪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深吸了几口气。她不能失态,尤其是在这含章阁内,无数双眼睛可能正盯着她。她将那份军报轻轻放回原处,仿佛那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名字。但内心早已翻江倒海。

司马锐知道吗?他给自己看这份军报,是有意试探,还是无意之举?慕容雪仔细回想司马锐近日的神情语气,并无异常,他似乎并未特别关注“林昭”这个名字。或许,在皇帝眼中,一个失踪三年、如今可能投敌的边将之子,远不如眼前的战局和朝堂的稳定重要。

但对她而言,这却是天大的事。

当晚,司马锐再来时,神色比前几日更加凝重。北狄似乎得到了某种增援,攻势愈发猛烈,李牧的压力很大。朝中要求换将的呼声又起,甚至有人暗中非议李牧用兵无能,耗费国力。

慕容雪像往常一样为他斟茶,安静地陪在一旁。司马锐揉着额角,忽然问道:“雪儿,若有一将,曾英勇为国,后因故疑似降敌,如今又出现在敌营,该如何看待?”

慕容雪的心猛地一跳,几乎要跳出嗓子眼。她强作镇定,垂眸看着杯中起伏的茶叶,缓缓道:“陛下,此事需分看。若此将降敌是实,无论过往有何功绩,皆为国贼,当全力剿灭。但……若其中另有隐情,比如当年是战败被俘,隐忍求生,或是奉了密令假意投敌……”

她顿了顿,感觉到司马锐的目光正落在自己身上,如芒在背。她抬起头,迎上他的视线,努力让自己的眼神看起来清澈而坦诚:“妾身以为,陛下圣明,当不会仅凭表象定论。需派人细查当年真相,以及他如今在北狄军中的实际所为。若尚存忠义之心,或可成为我方契机;若确已叛变,则更应知己知彼,利用其弱点。”

司马锐凝视她片刻,眼神深邃,似乎在审视她这番话中有几分是为国考量,几分是存了私心。最终,他点了点头,语气听不出喜怒:“你说得有理。朕已派暗卫潜入北狄,详查此事。”他没有点明查的是谁,但彼此心照不宣。

他话锋一转,不再提及林昭,而是讨论起粮草运输的路线问题。慕容雪暗暗松了口气,知道这一关暂时过了。但司马锐那句“已派暗卫”,又让她心中升起一丝渺茫的希望和更大的担忧。希望暗卫能查明真相,还林昭一个清白;又担忧查出的结果,是她最不愿看到的那个。

接下来的日子,慕容雪在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绪中度过。她既要如常应对司马锐,不露丝毫破绽,又要承受着内心关于林昭生死与忠奸的巨大煎熬。她发现自己无法完全平静,那个曾与她青梅竹马、约定白首的少年将军的影子,总在不经意间闯入她的脑海。

她开始更加关注来自北疆的消息,试图从只言片语中拼凑出真相。她发现,军报中再未直接提及林昭,但隐约提到北狄内部似乎有细微的混乱,有几个小部落首领离奇死亡,疑似与大周暗探的活动有关。

这让她更加确信,司马锐确实派了人,而且可能已经有所行动。林昭,你究竟经历了什么?你现在……是敌是友?慕容雪望着北方灰蒙蒙的天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疑问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凉。故人身影重现,却是在这样一个风云变幻、敌我难分的时刻,将她的心也拖入了这盘更加凶险的棋局之中。

(第四十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