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武侠修真 > 斗战万界 > 第489章 战后事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秦真和宇文成都为首,三言两语就结束了这场决战。

再打下去,双方都有胜利的把握。但毕玄的介入,还是让秦真和宇文成都心生忌惮。

没人知道秦真和宇文化及怎么沟通的,只知道秦真一路打穿大军,直抵中军不久,宇文化及就传出了撤兵的命令。

据后世编撰的大隋史书记载,大业十二年八月初八,决定天下归属的关键一战,天下第一高手秦真,先后鏖战当世六位大宗师,击杀一人,慑走一人,余下四人无力再战。

后,城中守军危在旦夕之际,秦真拖着重伤之身,孤身杀入大军之中,以全体敌军将领性命为交换,逼迫隋军统帅宇文化及退兵。

.(实则,秦真只是解了第一次潜入大营时,在宇文化及脑部种下的异种真元,同时点出了宇文化及心中的大秘密。)

这场隋军与生民军最后的决战,落下帷幕。

此役,堪称生民军崛起过程中最惨烈一战。

......

战后统计,聊州生民军生还之人不过十之二三。

隋军二十万大军退出战场,追寻隋帝杨广的踪迹而去。

聊州安稳后,王君可所部援军入城,收复失地,重建秩序。

秦叔宝则领军北上,为单雄信解围。

宇文化及派家族高手传信,先秦叔宝一步。

裴仁基当机立断,率领本部遁入太行山,留罗成统领的北平军殿后。后裴仁基亲领三万精锐,北上雁门关支援魏文通,令其子裴元庆领九万大军回归洛阳。

秦叔宝到来时,与折损近半的单雄信所部会合,又和被抛弃的罗成签下休战协议,放北平军安然回归。

大战结束的消息传到关中时,李家大军正在围攻大兴,城中守军士气大涨。

李建成和李元吉主张遁入山林,另觅时机。

李世民力主攻下大兴,苦撑待变。在他看来,隋帝已是强弩之末。

最终,李世民和李秀宁主掌兵权,李渊亦不愿放弃,下令继续猛攻大兴。

三日后,李元霸“意外”发狂,杀上城墙苦战半日,锤杀近万人,打崩守军士气,迫使其投降,李家军入主大兴。不久将大兴改名长安,李渊上书请封关中节度使一职。

远在中原、人困马乏的隋帝毫不理会李渊。而是恼怒于关中世家作壁上观,下令王世充将先前关中而来的三十五万尽数编入大军,严加训练。

大业十二年九月,所有大宗师重伤的消息不胫而走。

雁门关外,魏文通和裴仁基联手,大破突厥,回身将太原李家祖地洗劫一空。二人分别驻守一处,上书请皇帝定夺。

裴元庆奇兵突出,抢在李世民之前抵达潼关,堵死李家军东进之路。

十月,隋帝回归洛阳,指挥大军支援各地,动乱迅速平息。

杜伏威损失不小,遁入江淮水网。尚师徒占据城池,打通大运河,联通江淮与洛阳,兵锋直逼枣州樊虎所部。

窦建德在济州大受启发,决意与刘黑闼以双腿丈量山东十五州之地。

生民军统计战果,三十万大军折损过三分之一,元气大伤。

战前,隋军出兵三十万,由隋帝杨广、魏文通、裴仁基分别统领十万。

战后统计,仅是中原地区,大军过四十万,加上关中三十五万青壮组建的大军,近八十万。这还没有算上河北各城以及高句丽回归的军队。

不仅没亏,还越打越多。

十一月,隋帝以太行八陉自井陉以北的四关为交换,换回河北各城来不及随裴仁基撤走的十余万驻军,让生民军进驻雁门关,防守长城,直面突厥大军。

河北一分为二,沧州、常州(石家庄)以北,归生民军所属,直面突厥。以南归属大隋,和太原以南连成一片。

隋军则收缩兵力,以太原为中心设立第一道防线,防备突厥越过雁门关南下,由魏文通领军八万驻守;又在黄河沿岸设立第二道防线,阻止生民军南下,裴仁基受命统筹黄河沿线十五万大军,亲领大军五万驻守邯郸。

腊月,风平浪静。

转眼,来到大业十三年。

大隋的统治算得上风雨飘摇,但也绝不至于如同原本的命运线一般,在大业十四年轰然崩塌。

大年初一,感受着命运的变动,秦真信心大增,自己所作所为是有意义的。求真意境瞬间达到一阶圆满,心境澄澈,修行速度也增加些许。

而经过数月的努力,大战后的山东十五州人心稳定、恢复安稳。新纳入治下的河北沧州、常州、定州、津州、幽州各地,也已初步整合,等待后续归心。

如今,生民军可谓是千头万绪。

内要安定民心、平息战乱创伤、打击各地不安分的势力,外须再次扩军、应对突厥、防御大隋,打击匪患,镇压地方,防守海疆。

幽州以北各州军民的生存问题,最是严峻。

而傅采林死后,大隋放弃雁门关以东长城,间接放弃高句丽旧地。

隋军撤走时进行了最后毁灭性的开发,高句丽遗民的存亡和治理方略,也压在生民军头上。

上元节后,齐聚一堂的最高议会做出决议。

政务上,魏征为核心的班底留在济州,统筹全局。房玄龄和李蓉蓉领一批人才共赴河北,行与民生息之政。

王伯当因大战中决策失误,让麾下将士死伤加重,自降一级。须走遍各州县,深入乡村,尽巡查之责,以观后效。

接下来是军队方面。

程咬金独领一军,罗士信配合,领军五万驻守雁门关。

秦叔宝入驻涿郡,领兵十万迎击突厥,同时收服被朝廷放弃后、与朝廷离心离德的北平府罗成所部。

军中培养出来最优秀的四位年轻将领,驻守太行山北四陉之要地,亦是渗透太行山,未来攻打山西各州的前哨。

治下各州县将领,由陆续脱颖而出的将领负责。

大战后,紧急招募的大军虽已至四十万,却良莠不齐,战力虚浮,急需整顿。

为此,西线翟让所在的聊州驻军增至六万,南线的枣州和临州亦增兵至五万。

单雄信坐镇中枢,主持练兵事宜。

好在基层将领都是自家培养出来,一脉相承、如臂使指。单雄信制定目标,各级将领自会层层分解、制定方案。

一段时间后进行实战演练,再汇总优秀方案,全军择优而行。

如此周而复始,生民军练兵无论是成果还是效率,都无比惊人。

当然,如此作为,也昭示着生民军全军布武、广兴教育之策,成效已现。

文武人才的缺少,将不再是生民军发展壮大的制约。

随着文武人才源源不断的涌现,由分管教育的李蓉蓉提出,仿照大隋科举制定选拔人才之策,逐渐提上议程。

总体上,生民军外部严防死守,内则大刀阔斧地改革,施行新政,休养生息。

商队沟通南北,各地物资互通有无,各州战后的创伤迅速恢复。

播种时节,河北大地阡陌之间,分到土地的百姓,无不跪倒在地,垂下浊泪。

登州水军出海打击海寇、护卫商队、救助渔民,战力积蓄之余,民望也一点一滴得积攒起来。

五月,关中战事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