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武侠修真 > 斗战万界 > 第360章 难以燎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次日一早,一众灾民苏醒,看着身侧的粮袋,陷入了好奇,与沉默。

有些机灵的,收起自己的粮袋,又看向旁人,震惊的发现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粮袋。不由得收起心中的一点小心思。

越来越多的百姓醒来,同样第一时间看到身侧的粮袋,将其收起,和身边的熟人窃窃私语,猜测议论四起。

三位老人被身周的议论声惊醒,同样看到身侧的粮袋,又摸到了怀里的匕首。三人对视一眼,已有所觉。

看着在身边打坐的秦真,三老相视一笑。

有了粮食,饿了数日的灾民,再也忍不住。聪明的,选择待在原地,看着别人的动作。

着急一些的,已经快步离开人群,找个隐秘之所,将手中的粮食煮熟下肚。说到底,吃到肚子里的,才是自己的。

也幸好城楼上的士兵并不在意城下的灾民,否则,事情早已暴露。

即使如此,这一日城里的稀粥发放之时,灾民们的表现还是引起了胥吏的注意。

当城内士绅大户的下人按照惯例出来招人时,面对的是数千双漫不在意的眼神。签下契约,卖身为奴的灾民数量,呈断崖式下跌,事情逐渐开始发酵。

申时刚过,城内的胥吏再一次出现。这一次,却不是来派粥,而是来盘问情况。

显然,签下契约的几人,已经将莫名出现粮食之事,和盘托出。

奈何,灾民们也不知道粮食从何而来。任凭胥吏们如何询问,依旧是一问三不知。

至于刑讯逼供,那是太平年间的手段。如今大水刚过,百姓和朝廷的信任,堪堪维持着脆弱的平衡,随时可能崩塌。若是处置不当,随时可能激起民变。

更有些机灵鬼,将粮袋的来源,化为天授。不管是不是,他们都要尝试坐实。

其实,他们也大概能猜到粮食的来源。不论是为了能长久获得粮食,还是维护恩人,他们都默契地选择缄口不言,或故意将线索引入他处。

胥吏们一无所获,无奈回城。

事实上,这件粮食盗窃案的发生,条理清晰,目的明确,去向毫无掩饰,只有凶手毫无头绪。

但清河州城的官员不是傻子。以往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无非就是那些无法无天的江湖人,打着行侠仗义的名头,行盗窃之举。

这类事情,朝廷心中有数。地方官员更是早有定计。

果然,当夜秦真再次出手,为城东的灾民偷出粮食。

次日一早,城内就有消息传出。

据城门口的告示,昨夜城内粮库丢失五万斤粮食,知州大人已经全城搜捕,寻找凶手。若有提供线索者,必有重赏。

此事一出,城东灾民聚集区一片哗然。

以城东灾民们的数量,大致能推算出城东地区得到近万斤粮食。若是四门灾民皆有,那五万斤的数量,也对得上。

可当有青壮出去打探消息,得到的结果却是州城四门,唯有城东灾民连续两日得到神秘的粮食赠予,而其余三门,毫无变化。

这一下,城外乱了起来。

首先,其他三门的灾民开始向城东汇聚,城东灾民的数量,迅速上升。

其次,有些灾民开始担心,人一多,那神秘的粮食会不会不够,自己会不会分不到粮食。因此,有些人开始寻找灾民中的生面孔,寄希望于找出神秘人,得到官府的悬赏。

这一天,城东灾民内部的气氛,开始发生变化。

秦真和三老混在人群中,看着气氛微妙的灾民,神色微动。

“秦小子,你要小心了。这两天就陪着我们几个老头子,在这里聊天吧。”

经过几日的相处,秦真也没有掩饰自己的名字。

“李大爷,我若是不去,这些汇聚的灾民,会不会暴动?”

“唉,不好说啊。”老李头叹息一声,娓娓道来。“你这两次出手,太过规律,也暴露了你的上限。”

“官府放出丢失五万斤粮食的消息,就是在逼你出手。只要你一动,城内丢弃的粮食会越来越多,直到某一天,城内无粮。”

老王接过话茬。“到那时,城内的粮食去处具体如何,已无关重要。此时对你充满感激的灾民,只会反过来责怪你为什么弄不到粮食。”

“届时,在朝廷,你是破坏救灾大计的罪魁祸首。在民间,你是打破灾民希望的魔头。那时,你只有一条路可走。”

秦真幽幽一叹。

“李大爷,王大爷,我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

“那些粮食,本就是百姓们种出来的。大灾之时,拿出这些粮食救济灾民,正是物尽其用,我从不后悔。”

“每一次行动,我往返十次,只能拿出近万斤粮食,为这些灾民续命。”

“官府有意让我背锅,成为他们侵吞官粮的靶子。我也正想借这个机会,行侠仗义。”

最后的义字,秦真咬得很重。

老王老李眼神一亮。老孔却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仿佛生无可恋。

“秦小子,你的意思是,等城内的那些人露出马脚,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动武。你这想法,倒是与一般江湖人不同。”

秦真嘿嘿一笑,看着老李的眼神,如同遇到知音。“李大爷,朝廷有百万禁军,威压天下百姓。对于我这样的江湖人,朝廷自然也有高手应对。所以,我就想着占据道义,到时面对朝廷高手,也有话说。即使出手,也可平添三分底气。”

老李还在思索秦真话中深意,老王接过话茬。“也就是说秦小子你,自忖武功盖世,足以应对朝廷高手。但是呢,又不想撕破脸,所以要有足够的证据,才好出手。”

秦真嘿嘿一笑,也不回话。

老孔陡然发问,直指关键。“那若是有灾民向城内的官员举报你的线索,你该如何?”

“我有铁拳钢刀,无往不利。”

“那若是这些人为了争夺你偷来的粮食名额,自相残杀。你可会心怀愧疚?”

“自然不会!”秦真眼神坚定,似有火光暗藏。“我每日偷出万斤粮食,已经尽力,对得起良心,也对得起这些灾民。”

“自助者,天助之!!如果他们有杀入城中、夺回粮食的勇气,我不介意为他们开路。但若是他们只想坐享其成,那生死各安天命。”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救灾是朝廷的责任。我等江湖人,虽未直接受到百姓的供养,但所食所衣,皆来自民脂民膏,自然该出一份力。可也仅限于出一份力。”

老孔颔首,闭目养神。

老李镇定下来,经过几日的交流,他对秦真的一些想法,也有所了解。

“秦小子,不是我等不敢反抗。可你知道,自古农民起义,没有成功的先例。不说陈胜吴广是否农民起义,单论黄巾起义,大贤良师何等风采,天下八州三十六方教众齐动,依旧无法撼动朝廷统治。”

“本朝农民起义,对比前朝更是频繁,至今未有成事者,可见朝廷强大,农民起义的艰难。”

“这些人都是父老乡亲,沾亲带故。若不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谁也不愿提着脑袋反抗。”

“我懂,李大爷。朝廷百万禁军,即使要防备四方诸国,依旧足以镇压国内的动荡。可若是有我等习武之人参与,或可抵挡禁军的初期围剿,有时间发展壮大。”

老李摇头。“不可!!秦小子,这些事,不是这么简单的。”

“你最好打消这些危险的念头。需知一将功成万骨枯,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可轻启战端。”

面对老李的软弱,老王却持有不同意见。“秦小子,若是你能教我们武艺,或许将来遇到这些事,我们可以自救。”

“王大爷,教导你们武学不成问题。可普通武学,讲究炼精化气,需要大量的粮食或肉食、药材支撑。如今这灾区,显然不具备习武的条件。”

“那,我听说传说中高来高去的高人,可以吸收天地之气,是真的么?”

“是真的。可那是练到高深境界才有的威能。若要在习武初期运用天地之气,非大智慧、大福缘、大毅力之人,不可得。”

最后,秦真补充道:“至少城东这些人,没有发现传说中的天骄。”

“那你,今晚还进城么?”

面对三双殷切的眼睛,秦真坚定道:“去!!”

“不过,不为粮食,只为除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