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武侠修真 > 斗战万界 > 第210章 纵论大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半月后,经过多方打听,秦真和常遇春,看着眼前的刘府,上前扣动门环。

事情很是顺利,二人顺利地见到了眼前的刘府之主,刘基刘伯温。

此人面如冠玉,眼神深邃,颔下三绺短须,一身儒士袍,气质温和,令人不自觉的亲近。

三人稍微寒暄之后,分主客落座,作为主人的刘伯温不急不缓地问道:“不知二位从何而来,找老夫何事?”

秦真和常遇春早已商量过了,由常遇春出声,将小青山的情况,和他的亲身经历,简略讲述一遍。

“刘先生,听闻您学识渊博,智慧过人。我兄弟二人今日求见,就是想请您指点迷津。”

常遇春说的恳切,刘基也没有打断。

片刻之后,刘伯温询问道:“既然公平交易,你们能拿出什么回报?”

“任凭先生吩咐。”

看两人的回答恳切,刘伯温也不犹豫,“不瞒二位,我是修行中人,最看重的,就是修为的提升。”

【姓名:刘基】

【生命层次:后天八重】

秦真动用系统能力,也被刘伯温的实力震惊。

以他当前四十出头的年纪,加上所学繁多,依旧进步神速,不愧是留下诸多传说的人物。这份实力即使放在江湖上,也是绝顶高手,足以横行无忌。

“先生,以我们兄弟的实力,当然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和您谈论修为之事。不如这样,我以一门秘籍,作为交换。您看如何?”

常理而言,秦真最合适的做法,是请刘伯温上武当论道。问题是,先不说秦真不能擅自为自家师祖做决定。再者,大家初次见面,并没有建立信任关系,刘伯温愿不愿意上武当,也需要慎重考虑。

于是,秦真这才提出以秘籍交易。

“可以。你们来找老夫,想来也事先打听过我的虚实。那我们也不用藏着掖着。”

“两位,你们占山为王,想来也听说过义军的消息。那么,你们的出路,无非就是两条。一则,加入一路义军,随波逐流。二来,自立一方,静待天时。”

刘伯温没有提出验货,这其中,既是自信以其智慧,足以折服二人,也有不惧二人赖账的实力。

“先生所言,皆是与朝廷作对的路线。不知,杀人放火受招安的路线,是否还具有操作性?”

常遇春虽然不知道秦真为什么提起招安,却明智的选择沉默,让秦真主导这一次的会谈。

“年轻人,想考老夫啊。也好,今天,就给你们上一课。”

“这第一,招安的前提,就是要强大,闹得越大越好,闹得朝廷奈何不了你们。那个时候,朝廷才会考虑招安。否则,不过就是地方官员的政绩而已。”

“第二,招安的时候,得谈条件吧。你们要保证自己的势力不会被吞并,才能得到足够的利益的情况下,不会被朝廷清算。还要提防朝廷的渗透和手下人被策反。也就是勾心斗角的一系列过程。”

“而以当下的形势来看,各地义军以韩山童、周子旺、方国珍为首,又各自为战。朝廷还不到需要招安的时候,更何况,即使招安,也轮不到还没发迹的你们。”

“最后,也是最直接的。刚才听了这位常小友的经历,如果你们愿意招安,重新接受朝廷的统治,那你们又何必来找老夫寻求指点呢。”

话音落下,刘伯温笑意盈盈,看着两个年轻人。

常遇春只觉得这最后一句,说到他的心坎里去了。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急忙起身,向着刘伯温连连行礼。

秦真对刘伯温的学识,早有预料,倒也能稳得住。

没有废话,秦真从怀里掏出自己手写的《春秋刀法》秘籍,双手向前,恭恭敬敬地递给了刘伯温。

这门刀法,还是秦真在笑傲世界进京行医有功,进入皇家武库的收获之一。

春秋刀法,以仁义礼智信五德为核心要义,要求修行者内禀五德,外感天地。内外合一,无往不利。能达到修行条件的修行者,可遇不可求。

至于秘籍,在武当派也有存留,作为参考之用。即使张真人的心境极高,也坦言不能完全发挥春秋刀法的威力。或许,这门刀法,还需要儒门正统内功的配合,方可稍微降低修行难度。

刘伯温粗略翻看之下,修行者的直觉告诉他,这门秘籍很重要,前路就在其中。

秦真也直接明确告诉刘伯温这门秘籍修行难度极高,只能作为参考,切记不可强求。

说到底,大家求得都是一个前路,但指导思想能不能落于实践,才是最关键的一步。

以刘伯温当前后天八重的实力,先天境界也必然困不住他。到时,这门春秋刀法,可以作为未来武学道路的指引,就足够了。至于能不能提取奥义,充实自己的武学,那就是刘伯温自己的问题了。

就像秦真和常遇春来找刘伯温求得前路指引,即使战略可行,实际操作,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依旧以隆中对举例,蜀汉巅峰时期,已经达成隆中对的前置条件。从关中和荆州两路并举,北伐的兵力已经到位,唯一的问题是时机不对。蜀汉刚经历大战,该是休养生息之时。结果,人算不如天算,人心一变,时局跟着变动。蜀汉集团奋斗一生的梦想,眨眼成为泡影。

收下秘籍,刘伯温的心情肉眼可见地很好。

“两位,我们说正事吧。当下最为重要的,是你们身后的势力,需要发展,才能考虑是自立,还是加入一路义军。”

“我的意见是,你们需要选一个合适的根据地,潜心发展。静待时局。”

说到正事,常遇春迅速调整心情,把自己当做认真听讲的学生。

“先生,这个根据地的选择,有什么依据没有?”

“当然有。”不知道是不是命运的羁绊,刘伯温对于常遇春,有种莫名的好感。对于他的问题,也乐得解释。

“一个合格的根据地,需要很多要素。人力资源、地理位置、周围势力、发展方向,都需要细细考虑。”

见常遇春没有打断,刘伯温继续说道:“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人。初始根据地,必须能容纳大量人口,这是发展的根基。不论是本身就有人,还是能容纳人口,都可以。”

见两人听得认真,刘伯温也不禁眯了眯眼睛。